張立昌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教師在實施教育工作時,需要對學生邏輯思維進行科學培養,確保學生能夠主動探究數學問題,推進現代教育發展。本文綜合探究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教學;學生能力;邏輯思維;培養策略
引言:
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教育工作時,強化學生邏輯思維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使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確保學生能夠有效解決數學問題,使學生的學習難度得到有效降低,強化學生學習信心,進而實現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提升。
一、優化學習氛圍
小學教師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時,需要對學生課堂興趣進行有效激發,確保學生在課堂學習具有更高的積極性,對其教學質量進行有效保證。數學知識具有極強的生活性,小學數學知識和學生日常生活之間具有密切聯系,教師需要合理設置學習情境,使學生對數學學科的魅力具有更為直觀的認識。通常情況下,一些簡單的解方程與加減乘除和學生買水果買菜的生活場景存在密切聯系,教師需要進行生活情境的合理設置。所以,在進行加減乘除的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生活實例進行教學情境的合理設置。譬如,在學生學習生活中,需要買大量的文具,如果一支筆的價值是五元錢,一次買六只,需要多少錢?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問,如果有50塊錢,可以一共買多少支筆。引導學生對基因進行深入思考,確保學生具有更大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具體選擇生活實例時,需要對學生興趣愛好進行深入分析,確保課程內容可以有效結合學生興趣愛好,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良好學習氛圍的合理營造,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具有更大的熱情,進而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對提升學生邏輯思維具有重要價值,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二、強化合作探究
在現代素質教育發展中,教師需要對學生主體地位加強重視,科學引進合作學習模式,確保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使其學科思維得到更大的發展。學生在具體學習數學知識時,需要積極動腦,但是,在具體實施教育工作時,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對教師過度依賴,容易產生惰性思維。為了對該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分析相關問題,確保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以進行激烈的討論,進而保證學生能夠積極發表個人意見,強化學生主體意識,確保能夠使其數學思維得到更大的發展。例如,教師在具體實施平行四邊形的相關內容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對正方形與長方形的相關內容進行回顧,強化課堂導入,然后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如何將長方形轉變為平行四邊形,使學生對二者關聯具有深刻的認知。最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計算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周長與面積,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探究,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入的認識平行四邊形,強化學生邏輯思維。
三、合理設計提問
在以往實施數學課程教學,教師普遍是直接講解公式理念和數學知識,要求學生針對教材要求背誦教材文本中的難點和重點,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過于被動,為了使各種問題得到有效避免,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專業知識進行數學問題的科學設計,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數學知識,對其邏輯思維能力進行科學訓練。數學教師在具體實施教育工作時,合理設置數學問題,可以使學生充分掌握教學重點。因此,教師在具體設定數學問題時,需要對學生情感體驗和解題感受進行深入分析,確保能夠有效結合學生興趣愛好與年齡認知[1]。例如,教師在具體實施四邊形的相關內容教學時,為了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教師需要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確保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內心需求,結合學生認知水平設置數學問題。通過強化師生交流可以發現,部分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過于簡單,缺乏系統性,在以往進行教學問題的設計時,可能存在較高的理解難度,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鼓勵學生尋找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四邊形,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鼓勵,確保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探究,提升教學效果。
四、強化活動體驗
在以往實施數學課程教學時,教師普遍是利用題庫或板書講述相關公式和公式理念,要求學生在機械學習中掌握相關知識,對提升學生邏輯思維具有很大的不利影響,還會對其學習熱情造成一定的打擊,所以教師需要在數學教學中科學應用生活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強化學生邏輯創造力。例如,教師在進行軸對稱的相關內容教學時,為了使學生對其核心概念具有更為充分的理解,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軸對稱圖形的科學制作,然后在小組內分析圖形的相似點和共同點[2]。隨后,教師還需要利用相關圖形向學生講解平移、軸對稱等概念,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具有充分的理解,強化學生動手創造力,對學生積極性進行有效激發,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使其教育工作能夠高度滿足現代素質教育發展需求。
五、引進現代技術
在現階段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時,存在很多相似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邏輯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而在現代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中,傳統教學方式發生了一定的變革,教師需要進行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貫徹,利用各類移動平臺和智能手機開展教學活動,進行慕課方式、微課或翻轉課堂的科學建立,對學生學習手段和教師教學手段進行合理豐富[3]。教師在具體落實教育工作時,需要結合課堂內容尋找相關練習素材,確保能夠為學生創造豐富的練習機會,結合日常生活創設問題情境。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列式計算時,需要合理設置班級學生出游或家長出游的情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導入,確保教師可以充分了解課堂教學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技術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強化學生邏輯思維。
六、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優化學習氛圍,強化合作探究,合理設計提問,強化活動體驗,引進現代技術,可以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進行有效的培養,確保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具有更高的邏輯性,保證學生能夠自主解決數學問題,充分理解相關知識,提升學生數學素養,使學生在未來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推進現代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阿慶. 培養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實踐探討[J]. 新課程(教研版), 2020, 000(004):P.177.
[2]胡久鋒. 微課在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中的應用方法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20, No.138(03): P.50-50.
[3]李云.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 數學大世界:小學三四年級輔導版, 2020, 000(003):P.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