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連標(教授)段凱俐
(中國民航大學經管學院 天津 300300)
1.區塊鏈的內涵。區塊鏈作為一種新型信息技術,綜合了點對點傳輸、分布式數據存儲、加密算法和共識機制等多種計算機技術,實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即基于“區塊”和“鏈”形成全新的分布式結構和計算范式。若將區塊鏈看成數據賬本,“區塊”就是賬本中的賬頁,“鏈”就是將這些賬頁裝訂成冊的線。
2.本質與特征。區塊鏈最開始運用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中,將比特幣交易集中于“區塊”下,利用密碼學技術和數字簽名技術分別進行加密和簽名,再將其添加到現有的“區塊”形成“鏈”,從而避免由于數字貨幣被復制導致的重復計算、支付等問題。其本質就是分布式數據庫,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服務于分布式賬簿的安全可信的技術。區塊鏈技術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分布式儲存。區塊鏈技術是將網絡節點作為載體來替換所有的信息數據,這些信息數據以分類賬和代碼兩種形式分別記錄,并按照信息密鑰來自由匹配合約,再通過事先設定條件,交易即可自動完成。二是多中心協作。利用區塊鏈可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即在信息沖突下的信息一致問題,也就是允許每一節點的信息與其他節點的信息的交互獨立來有效實現系統的有序運行,并不需要中介信息介入即可實現。三是高透明度數據。區塊鏈優勢之一便是分布式網絡,可實現各節點間的相互獨立,由此可見,某一節點出現問題并不會影響其他節點發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丟失的風險。與此同時,任一節點的改變或更新會立即同步到其他節點,由此可降低獲取網絡信息的成本,由于是分布式網絡,各節點之間相互獨立,因此單一節點的故障不會影響其他節點,將儲存信息丟失的風險降至最低。同時,任何數據的更新都會同步于其他節點,所有的節點都能夠掌握全局信息,在進一步降低網絡信息獲取成本的同時提升數據的公開透明度。四是相互信用驗證。區塊鏈技術主要利用全網各節點進行記賬,在此過程中,無需提供信用中介,譬如擔保、抵押,不存在能夠完全控制所有數據的頂層實體,因為信用不再依賴累計方式獲取,而是用蓋“時間戳”的方式來實現信用驗證,方便快捷。

圖1 區塊鏈形成的主要過程
1.加密數據的交易確權。區塊鏈的數字簽名技術,是以密碼學為基礎,通過“公私鑰加密”實現對數據自動確認并形成無法篡改的記錄,有效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與安全。主要體現在:第一,能夠保障確權憑證在整個鏈條上的傳播與存儲,避免因信息失真所帶來的安全隱患。第二,無需通過第三方進行交易背書及擔保驗證,可以提升彼此間的信任度并逐級傳遞。第三,在價值交換的過程中更利于連接,除了保證信息公開透明外,還能保護交易主體間的隱私。
2.存證交易的真實證明。財務共享需要保證參與各方以實際的會計交易為基礎,為確保交易的真實可靠,需進一步通過人工途徑進行核驗,但存在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等問題。而通過區塊鏈存證技術,能實時、便捷獲取財務數據并多角度地驗證所得數據信息是否真實有效。
3.共享賬本的信用拆解。中心化記賬方式雖然規避了傳統記賬的不足,但是它還存在單點故障風險、中心數據被篡改的安全風險以及潛在道德風險等問題,而區塊鏈去中心化可以有效應對這些問題,它不受中心管制,把交易信息分散傳遞給區塊鏈上的每一位參與者進行記錄保存,通過相同賬本的運用實現點對點交易。
4.智能合約的執行。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技術是一項能夠對相關交易條款實現自動執行的計算機程序,首先預設條件項,當交易事件發生時,該條件項即被觸發,系統立即啟動操作流程自動執行交易,不僅提高了交易效率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智能合約在執行過程中可以自動完成資金支付、清算和財務對賬等工作,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人為因素帶來的潛在風險。
財務共享模式下的財務處理是將相對獨立的各分公司或子公司未經加工處理的基礎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并將其歸集到財務共享中心進行集中處理,這樣情況下,一旦外部的不法分子通過網絡對財務共享中心進行攻擊,則在其中存儲的所有的數據信息將面臨安全威脅,一旦攻破,那么會給整個企業帶來重大損失。除此之外,由于所有數據集中在總部,財務共享中心財務人員掌握所有的財務數據信息,其權力也會隨之擴張,容易滋生腐敗、舞弊等違法行為。
1.總分權限不合理導致部分工作處理效率低。財務共享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短板,但其將原來屬于各分、子公司的各種財務信息數據都匯集到總部進行集中處理,使得總部的工作量增加,如果處理不及時便會導致業務堆積無法按時完成。同時,由于各部分間存在權限差異,這樣的權限結構使得各部門在進行職能活動時往往受到上級和本級的雙重監督,不僅使得審批時間和業務授權時限變長,而且會增加額外成本。
2.空間距離遠導致對各地業務認識不足。部分企業其分、子公司較強依賴于當地業務,分、子公司清晰了解當地各項優惠政策,并能夠及時獲悉當地經濟發展動態。由于分、子公司與總部空間距離較遠,而在財務共享模式下所有財務核算業務均在總部進行集中處理,而財務共享中心并不在業務發生地,在業務處理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上下溝通不及時、不充分,對當地政策不了解等問題,從而影響公司決策,錯失政策優惠時機。
3.降低財務人員工作質量。財務共享模式下,將原來當屬各分、子公司財務工作的相關業務集中于財務共享中心進行處理后,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分、子公司財務人員的工作范圍和內容,減輕了他們的負擔。但同時使財務共享中心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大量基礎工作占用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忽略更為重要的戰略管理、風險評估等工作。
目前,大部分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業務處理都集中在對費用單據的審核、報銷以及應收應付款核算等基礎業務的處理上,處理的類型比較簡單,對于成本管理、納稅申報、預算管理等與大量數據信息有關的業務反而呈現出較低的參與度。
第一,去中心化理念契合。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技術最顯著的優勢,其分布式儲存模式可以高效便捷地進行數據記錄、存儲、呈現及傳遞。財務共享模式則是基于現代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將分散、獨立的財務業務單元集中于財務共享中心所構建的低成本、高效率、自動化、標準化、規范化以及流程化的集約式財務中心。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財務共享中心,利用其去中心化的優勢,可使各分支機構都能夠儲存信息數據,有效避免因外部不法分子攻擊任意節點影響整個區塊鏈網絡的有序進行。同時,區塊鏈擁有“時間戳”和數字簽名技術,這就使得企業很難進行財務舞弊,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信息數據的完整,確保數據信息真實有效,且無法篡改。還能夠通過和客戶進行及時對賬,保障有關數據信息的真實與安全,利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征能夠保證財務共享模式更高效運行。
第二,對信息要求一致。區塊鏈技術因其特殊的設計可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連續性、不可篡改性。數據的這些特性,一方面能夠使各參與主體間的溝通效率提升,同時使其交流成本降低;另一方面能夠實現數據信息的公開透明,有利于提升參與各方的信任度并建立有效的信任機制。盡管財務共享模式彌補了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短板,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如組織結構臃腫,職責崗位權限差異,各環節、主體眾多等問題,若想解決這些難題實現信息高效傳遞需要規劃財務數據信息標準,并實時更新,保障其真實可靠。區塊鏈技術可追溯、可查驗、可快速傳播的優勢正好滿足了這些要求,可見將區塊鏈技術與財務管理模式進行結合可使當前的財務共享模式得到優化。
第三,交易實時追蹤。區塊鏈技術因分布式結構的特征,使得其所有節點都記錄并存儲信息數據。財務共享中心正需要一個平臺,能夠讓參與各方主體都能夠實時獲悉當前所有的財務數據信息并能夠實時進行動態追蹤,而區塊鏈技術正好滿足此需求。與此同時,利用實時動態追蹤,能夠監測財務共享中心的運行過程,有助于其優化并提升效率,區塊鏈技術正好能夠滿足財務共享中心信息追蹤的需求。
第一,應對需求高增長。區塊鏈技術結合了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能夠對大量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與處理,利用“區塊+鏈”的獨特設計和分布式結構儲存形式能夠很好地解決財務共享模式效率不足的問題??梢?,在協調、共享財務數據信息等各方面,可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優勢。
第二,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區塊鏈技術利用其分布式結構和去中心化的顯著優勢,可以對數據信息進行動態追蹤并實時更新記錄,并在鏈條的每個節點進行傳遞并儲存,不僅保證了數據信息的規劃與標準,而且能夠保障數據信息的真實與完整,從而在財務共享模式下能夠大大降低數據信息的交流成本,提升參與各方的交流效率,對整體財務共享能力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第三,完善財務共享中心服務模式。區塊鏈技術利用“區塊+鏈”的獨特設計,可以將整個交易過程、資金流轉等過程進行詳細記錄,一是可以有效解決數據信息的溯源問題,二是能夠快速將參與主體需求傳遞到整個區塊鏈的鏈條上,便于管理者做出相應的戰略決策,不僅能夠節約時間成本,而且能夠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第四,促進財務共享信任機制建立。區塊鏈技術利用去中心化特征建立相應的數據庫,這個過程無需任何主體的承諾,也無需各主體相互了解,只需數據信息被記錄儲存,對其產生的結果就可充分信任,從而實現整個區塊鏈的動態追蹤。將區塊鏈的這一優勢應用于財務共享模式,可以保障各節點數據信息的真實可靠,在整個節點運行過程中促進財務共享信任機制的建立,對財務共享模式進行優化。
第五,滿足財務共享高效需求。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結構用來存儲信息,并能夠快速便捷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傳播,眾多環節、主體可以提前并同步進行相關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利用區塊鏈技術下的智能合約技術可大大降低因準備合約所需的時間成本。
第六,保障支付安全性。將區塊鏈技術用于財務共享模式可將支付平臺納入相應系統,再利用其去中心化特征和非對稱加密技術,加大對第三方平臺的可信任度,同時保障資金的支付安全,合理控制資金流轉,確保交易過程真實可靠,為支付交易保駕護航。
當下,財務共享模式主要集中于企業集團的同步業務信息、統一會計核算、結果及時反饋等方面,但在建立共享目標的數據分析、業務管理、流程簡化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因此,將區塊鏈技術及時運用于財務共享模式并使其進一步得到優化是大勢所趨。
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許多大中型企業陸續建立了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在集團中心實現財務核算和處理集中化、標準化,進而產生規模效應,大大降低了財務運營成本并顯著提升了財務工作效率。財務共享中心有很多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譬如財務集中處理帶來的風險問題、總分支機構分配不合理問題等。本文借助區塊鏈技術的特點,將區塊鏈的優勢結合到財務共享中心,彌補財務共享中心存在的不足。因此,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財務共享體系需要從兩大維度考慮,即節點維度、數據維度,如圖2所示,共同構成了財務共享戰略模型。

圖2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財務共享戰略模型
從節點維度來看,財務共享模式基于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有效利用財務資源,提升財務業務處理效率,促進高質量財務管理模式的形成。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財務共享模式中,有助于形成高效便捷的鏈式管理。針對各“節點”,利用區塊鏈技術,如將其運用在支付平臺系統,能夠實現交易信息的實時共享更新,滿足各主體需求。對“財務共享”而言,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數據信息的公開透明,降低信息交流成本,提升信息交流效率。對“交易網”而言,分布式結構與去中心化特征,可實現對每筆交易的可持續性動態追蹤,形成“區塊鏈+財務共享”以提高財務共享效率。
從數據維度來看,財務共享系統主要涵蓋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三方面,通過區塊鏈技術有助于對上述各類數據進行快速記錄、存儲、呈現、傳遞。信息流方面,運用區塊鏈技術,讓參與各主體在任意情況下都能掌握客戶信息、交易信息,形成公開透明的信息流,實現數據信息的可追溯和透明公開。物流方面,結合區塊鏈技術實時共享物流信息,追溯資金流轉,優化財務共享流程。資金流方面,靈活運用區塊鏈技術,使資金核對成本大大降低,并保障每筆交易數據的真實可靠,各節點間通過財務共享信任機制進行信任化交易,提升財務業務處理的效率。
以上從戰略層面分析了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財務共享中心構建財務共享體系的可行性,接下來從操作層面提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財務共享模式優化策略。將區塊鏈技術的優勢結合到財務共享中心,使其發揮最大優勢。簡單來講:區塊鏈技術實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利用其去中心化的優勢能夠有效規避共享數據帶來的安全風險;借助區塊鏈技術建立一種分布式記賬結構,優化權限賦予,能夠處理好總分機構關系;運用“時間戳”及數字簽字技術確保財務信息安全;通過培訓強化財務人員的整體工作能力,培養“區塊鏈+財務共享”復合人才;將區塊鏈技術嵌入整個業務流程,健全日常工作處理類型。具體如下:
1.借助分布式記賬實現去中心化,避免共享數據面臨安全風險。分布式記賬基于互聯網技術由多主體和多結構組成,在不同地點實現數據信息共享的數據庫。數據庫中任一參與主體都擁有自己的賬本,各主體的賬本在財務業務發生時能夠實時記錄并及時更新,一旦出現變動,只需將其與其他主體的賬本進行比對即可發現。企業集團采用分布式結構,讓總部與各分、子公司都能夠用同一個賬本,無論哪一節點出現問題都不影響其他節點發生作用,不受記賬和保管權限不同的限制,對企業發生的所有的財務數據信息進行全面記錄和存儲,財務數據信息點對點傳遞,實現去中心化,避免數據信息匯集一方所帶來的安全風險。
2.利用分布式記賬模式優化權限賦予,處理好總分機構關系。財務共享模式下,下級各部門的相關權限來源于上級職能部門,其運用和執行均需得到上級的批準許可,眾多繁雜瑣碎的事務堆積在總部會導致上級對下級請求的審批時限難以把握,從而審批時限較長,影響下級工作效率,導致各項工作難以按時完成,帶來企業經營成本的增加。將區塊鏈技術中的分布式結構運用于記賬中,把原本的將各分級機構的職能權限全部匯集到總部集中處理,轉變為無論是總部還是分級機構均能擁有相應的職能權限,使區塊鏈上每一節點都能擁有共同的記賬和保管權限。處理好總部和分級機構間的關系,不僅能夠在會計賬務處理流程中簡化相關程序,而且由于各機構間擁有權限,無需上級授權,分級機構就能自主地處理相關業務,依據獲悉的最新數據信息,并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因勢利導,針對性并高效解決當地業務。
3.運用“時間戳”及數字簽字技術確保財務信息安全?!皶r間戳”能核驗財務信息在某一特定時間是否存在和完整;而數字簽名技術綜合了非對稱加密技術和數字摘要技術,能通過信息發送者產生數字串,安全可靠且不可偽造。因此,“時間戳”和數字簽名技術在整個數據信息的傳遞過程中能保障數據信息的真實可靠。在點對點的傳遞過程中,有了“時間戳”和數字技術的加持,就能夠保證每次交易業務發生后的財務處理的安全可靠。
4.將智能合約融入交易處理過程以實現自動化運行效率的提升。在財務共享模式下的會計核算流程中,通常依賴財務人員對基礎數據進行核算,將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技術運用其中,能夠降低人力成本、減輕財務人員負擔。通過預先設定相關概念與條款,在業務發生時,一旦某項要素符合預先設定的相關概念或條款,即滿足觸發條件,交易即可按照規范化的流程自動進行處理。譬如,企業發生一項業務,系統便能自動匹配相應會計科目,比照概念和關鍵詞,確定所屬明細,逐步完成后續核算工作。
5.培養“區塊鏈+財務共享”復合人才。財務共享模式下,任務量大且重復性強,許多基礎財務工作需依賴財務人員完成,財務人員需耗費大量時間在基礎性、重復度高的工作上,而無法在更高層次的預算分析、戰略管理、風險管控等工作上發揮關鍵作用。嵌入區塊鏈技術后,能處理好總、分權限,一方面能夠有效改善原本的總分機構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財務人員權責分明,同時加強各方合作,有利于認知業務和熟悉業務處理流程,高效持續推進企業發展。優化后的財務共享模式,基于報賬程序,轉變業務起點,將管控前移,實現了企業管理精細化,并不斷提升財務人員的工作技能和復合能力。
6.健全日常工作處理類型。區塊鏈技術嵌入整個企業業務處理流程,并將每個節點都連接到企業內部信息傳輸網,以“區塊”+“鏈”的模式分別進行交易核算和數據信息傳遞,依據分布式結構形成記賬“鏈條”。同時,無論是購銷合同、采購單,還是出、入庫單通過區塊鏈技術中不同分級準確、完整、及時流轉到財務共享中心進行確認,完整全面的信息可將原來過度依賴財務人員的處理費用報銷、往來賬務處理等業務,轉變為預算和稅務管理、供應商(客戶)信息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專業化處理。
本文基于財務共享模式的缺陷,結合區塊鏈技術對財務共享模式進行了優化,從戰略層面和操作層面提出優化策略。其實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區塊鏈技術是否成熟,去中心化和信任的機制能在多大范圍內替代內部授權層級、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與外部交易系統連接時的安全性能否真正得到保證、企業會計從賬務核算向價值管理轉型的過程將產生哪些機遇和挑戰,這些都還需要在未來接受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