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安迪,范 娟△,張先紅,胡麗君,何華云,周 梅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新生兒診治中心/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兒童發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兒童發育重大疾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兒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14;2.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新生兒外科,重慶 400014)
《2016-2020年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需求為導向、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谱o理培訓制度[1],加強對??谱o士核心能力的培養,積極發揮其專業特長,推動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提升??谱o理質量。隨著早產兒診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超(極)早產兒、低體質量出生兒成功存活。有研究顯示,國內14家醫院收治的胎齡24~31+6周早產兒共1 760例,總體存活1 605例,存活率為91.2%,且隨著胎齡的增加,存活率逐漸增加[2],而這也對新生兒??谱o士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生兒??谱o士相較于普通護士,在教育、研究、質量控制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3]。作為重慶市新生兒??谱o士培訓基地,近5年的培訓情況統計顯示,新生兒??谱o士培訓前普遍存在知識及專科技能薄弱,對護理新技術、新進展認識不足,對人文關懷重視不夠等情況[4]。目前,新生兒專科護士培訓和考核評價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肖娜等[5]構建了新生兒??谱o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但沒有進行信效度檢驗及實證研究。本研究在借鑒國內外??谱o士核心能力評價體系的基礎上[6-7],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制定新生兒??谱o士核心能力指標體系,明確新生兒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具體指標,以期為建立和健全新生兒??谱o士培訓和考核機制提供依據。
1.1一般資料 研究小組共8名成員,包括新生兒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2名,主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各1名,主管護師2名,研究生2名。研究小組成員負責擬定評價指標體系初稿,設計專家函詢問卷,遴選咨詢專家,實施專家咨詢,對咨詢結果進行分析、整理,以專家意見為依據修改評價體系。
1.2方法
1.2.1擬定指標體系初稿 廣泛查閱和檢索國內外新生兒、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等相關書籍、文獻,收集、整理新生兒??谱o士核心能力的評價內容。主要檢索數據庫為中國知網、萬方、維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文檢索詞為“新生兒??谱o士”“專業護士”“核心能力”,英文檢索詞為“neonatal specialist nurse”“professional nurse”“core competence”。借助重慶市新生兒??谱o士培訓基地平臺,訪談部分三級甲等醫院從事新生兒護理3年及以上的臨床護士,以內容達到飽和為訪談截止標準。最終對10名護士進行了訪談,訪談主題為“對新生兒??谱o士及其核心能力的理解”“新生兒??谱o士需具備的能力及當前比較欠缺的能力”“目前接受繼續教育的現狀及職業規劃”。同時,研究小組訪談了5名住院新生兒家長,訪談主題包括“對新生兒室護士工作的認可和滿意程度”“希望獲得哪些照護”。分析提取訪談主題,經課題組反復討論后初步構建新生兒??谱o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包括專業態度、專業實踐能力、評判性思維、管理能力、個人專業發展能力等5個方面。
1.2.2設計專家函詢表 函詢表內容包括4個部分。(1)致專家信:簡要介紹研究目的、內容和咨詢方法。(2)專家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專家一般情況、調查內容熟悉程度及判斷依據。(3)評價指標體系咨詢表:包括5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64個三級指標。重要性評分采用Likert-5級評分方法進行重要性評分,1分表示“不重要”,5分表示“很重要”,并設置修改、添加和刪除欄。(4)專家對指標的熟悉程度與判斷依據調查表。指標熟悉程度分為5個層次,非常熟悉為1、較熟悉為0.8、一般熟悉為0.5、不太熟悉為0.2、不了解為0。判斷依據分為大、中、小3個層次,包括4個方面:工作經驗(0.5、0.4、0.3),對專科護士的了解程度(0.3、0.2、0.1),對專科護士培養現狀的了解(0.1、0.1、0.1),專家直覺(0.1、0.1、0.1)。根據第1輪函詢結果分析及專家相關意見,修改并形成第2輪函詢問卷。
1.2.3遴選專家 遴選從事新生兒??谱o理、管理及教育中具有一定權威性、理論水平較高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專家入選標準:擁有新生兒??乒ぷ鹘涷?0年及以上;具備中高級職稱;所在醫院擁有Ⅲ級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8]。專家數量為15~20名咨詢效果較好,本研究最終選擇18名專家,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
1.2.4預咨詢 在上述18名專家中隨機抽取10名專家進行預咨詢。內容包括表格設置是否合理、語言描述是否恰當、各級指標內容是否全面合理,最終形成第一輪專家函詢表。
1.2.5正式專家函詢 采用電子郵件發送函詢表,2輪函詢表的回收均限定在發送后2周內完成。第2輪問卷增加重要性評分及排序內容。最終選擇重要性平均分高于3.5分,且變異系數(CV)低于0.25的指標建立核心能力指標體系。
1.2.6指標權重的確定 利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系數,包括構建遞階層次結構模型,構造判斷矩陣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具體過程通過Yaahp10.3軟件實現。
1.2.7指標體系的初步應用 利用上述構建的指標體系對近5年內在重慶市新生兒??谱o士培訓基地接受培訓的專科護士進行核心能力評估。采用電子問卷自評方式進行,Likert-5級評分方法按照“完全不同意”“比較不同意”“同意”“比較同意”“非常同意”對應1~5分。問卷回收限定于發送后1周內,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55份,回收率為85.0%。
1.3統計學處理 釆用Excel和SPSS25.0統計軟件對2輪專家函詢結果進行匯總及統計分析。采用Yaahp10.3軟件計算出一、二級指標權重值。運用專家對指標的熟悉程度、集中程度、協調系數(W)對專家函詢的可靠性進行檢驗。
2.1專家的一般情況 2輪問卷咨詢專家人員相同,均為18名;年齡37~54歲,平均(45.94±5.54)歲;工作年限12~49年,平均(27.94±9.39)年。專家來自重慶、遼寧、河南、江蘇、浙江、陜西、四川、河北、廣東的14所三級甲等醫院,專家一般資料見表1。
2.2專家積極性及權威程度 每輪專家咨詢均發放18份問卷,回收問卷18份,專家問卷應答率均為100%,表明專家關心程度和積極性較高。在本研究中,2輪咨詢的權威系數一致,其值為0.91~1.00,均值為0.97,說明本次咨詢專家權威度較高,結果較可靠。
2.3專家意見集中程度 第2輪函詢中,一、二、三級指標平均分值分別為4.80、4.68、4.72,均大于3.5,說明專家認為所有指標均重要且意見較為集中。
2.4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該指標由CV和W表示,反映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第2輪中,一、二、三級指標的W分別為0.542、0.350、0.375(P<0.01),說明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較好;三級指標的CV為0~0.15范圍,說明專家評分的波動程度較小,故不進行第3輪函詢。見表2。

表2 2輪德爾菲法專家協調程度
2.5專家咨詢結果 初始函詢表指標池包含5項一級指標、18項二級指標、64項三級指標。第1輪專家咨詢后,刪除1項二級指標“組織領導能力”;刪除12項三級指標“運用科學文化知識服務臨床工作比如營養、倫理、法律等知識應用”“與各級部門之間的配合能力”“清楚掌握新生兒科護理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合理安排人力資源,注重人才培養”“熟悉新生兒科的工作環節和護理程序,合理安排設備物資儲備”“關注新生兒專業的發展,引進新的技術和理念”“創建和諧科室文化和氛圍的能力”“遇突發事件,能夠沉著冷靜,帶領大家積極應對,并妥善處理”“護理服務進展監控能力”“寬容豁達的處事心態”“懂得自我放松,兼顧工作與生活”“承擔課題情況”“護患糾紛協調能力”(該項指標與“當發生醫患糾紛或處于高應急狀態下,能自我控制靈活應變”有重復)。
第2輪專家咨詢后,一級指標與二級指標無刪除,無修改,專家意見統一。刪除2項三級指標“與患兒及家屬相處和諧”“較強的適應能力”。2輪專家咨詢后,最終形成的新生兒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包含5項一級指標、17項二級指標、50項三級指標。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出一、二級指標的權重系數(見表3和表4),并通過計算一致性比例(CR)判斷權重分配是否合理。一般認為,當CR<0.1時,判斷矩陣一致性較好。本研究中,評價體系目標層和準則層的CR值為0.027 9~0.085 4,表明判斷矩陣均有滿意的一致性。

表3 新生兒??谱o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一、二級指標

表4 新生兒專科護士能力指標體系三級指標
2.6指標體系的初步應用結果 255名調查對象核心能力自評量表各維度得分分別為:愛崗敬業(5.00±0.00)分、慎獨精神(4.95±0.22)分、服務態度(4.09±0.29)分、理論知識(3.93±0.25)分、臨床技能(4.05±0.25)分、運用知識的能力(3.53±0.52)分、應變能力(3.67±0.47)分、臨床觀察預見能力(3.79±0.61)分、分析綜合能力(3.60±0.51)分、評估及評價能力(3.36±0.50)分、計劃能力(3.96±0.20)分、溝通協調能力(3.47±0.51)分、督查能力(3.85±0.78)分、自我調適能力(3.85±0.66)分、教學培訓能力(3.72±0.46)分、職業規劃及自我能力(3.64±0.58)分、科研及循證能力(2.27±0.64)分。該自評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3,內容效度為0.802,說明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

續表4 新生兒??谱o士能力指標體系三級指標
新生兒??谱o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問卷的編制遵循循證依據,結合文獻分析[9]、電話訪談、相關專家咨詢形成,能保證量表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及嚴謹性。德爾菲專家函詢涉及全國14所三級甲等醫院的18名專家,領域較為全面,具有良好的地區和專業代表性。職稱結構上,擁有高級職稱的專家有14名(占77.78%),工作年限大于或等于20年的專家有15名(占83.33%),專家權威程度高,對該領域較為熟悉,具有較好的代表性。第2輪函詢后,二、三級指標的W分別為0.542、0.350、0.375(P<0.01),三級指標的CV為0~0.15,專家對各級指標的判斷程度趨于一致,研究結果可靠。
新生兒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內容全面且突出了新生兒護理專業特色。本研究評價指標體系共包括5項一級指標、17項二級指標、50項三級指標。(1)專業態度。權重最高,為0.394 8,其二級指標重要性評分為4.72~4.94分,專家評分一致性較高。目前,國內新生兒病房大多采取無陪伴封閉式管理,不僅要求護理人員身體健康,還應該有穩定樂觀的情緒、高度的責任感和愛心,其中慎獨精神顯得尤為重要。(2)評判性思維。權重為0.379 2,位居第2,專家意見集中程度普遍較高,說明應用評判性思維有利于新生兒專科護士對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判斷,靈活解決護理問題。(3)專業實踐能力。權重為0.097 5,二級指標重要性評分為4.72~4.89分。為患者提供優質舒適的護理和照顧,一直都是護士核心能力的最根本體現。加之新生兒自身免疫低下,病情變化快,護士在執行常規護理外,掌握扎實的臨床技能和急救技能顯得非常關鍵[10-11]。(4)個人專業發展能力。權重為0.084 8。專業發展能力是指專科護士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護理能力,包括科研循證能力、教學培訓能力、職業規劃能力及自我學習能力。新生兒專科護士除了臨床能力以外,還應該在自我學習、教學、科研和管理能力方面全方位發展,不斷成長為學科的實踐者、領航者。(5)管理能力。權重為0.043 7,居于最后。這可能與目前國內對??谱o士的角色定位及崗位設置尚不統一有關,因此對能力的權重設置有一定的偏向性[7]。管理能力包括計劃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督查能力和自我調適能力。專科護士作為未來的臨床護理專家,無論是自我管理還是參與病房管理,都應該參加這方面的培訓和鍛煉,順應日益發展的時代需求。
新生兒??谱o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設計的自評量表整體Cronbach′s α系數為0.83,內容效度為0.802,說明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本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谱o士核心能力水平普遍較低。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專業態度、專業實踐能力、管理能力、評判性思維、個人專業發展能力。其中,個人專業發展能力中的科研及循證能力得分最低,這與本課題組在2017年調研的結果一致[4],可能與之前國內新生兒專科護士的學歷門檻較低有關。因此,加強在職教育、提升護士學歷和科研能力,是今后護理教育應當考慮的重點。管理能力中的溝通協調能力得分較低,可能與新生兒無陪伴病區,護士與患兒家屬當面溝通較少有關。隨著新生兒專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參與式病房開始運行,護理人員必須加強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增進醫護和護患關系,提高新生兒家屬的就醫體驗。專業實踐能力方面,新生兒??谱o士內科常規護理掌握牢固,但在危重癥處理和高新技術配合方面存在欠缺,提示新生兒??谱o士知識結構未能跟上醫療技術發展,應該保持專業可持續發展,掌握更多的先進技術,以勝任危重新生兒的臨床護理工作。新生兒外科護理方面得分最低,這與國內新生兒外科起步較晚密切相關。近年來,外科的快速發展要求新生兒專科護士擴寬護理內容,強化新生兒外科護理知識與技能培訓。
本研究構建的新生兒??谱o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為新生兒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的測評工具,在培訓、考核、評價新生兒??谱o士能力時為臨床護理管理者提供可量化的參考依據。但由于重慶市新生兒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學員主要來自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廣東、西藏等地,地域方面的差異無法彌補,期待能在全國新生兒專科護士培訓基地運行后開展更大范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