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恒,張文娟,張俊韋,劉文霞,吳佘玲,管一春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生殖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52)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階段[1],醫學教育改革的關鍵是強調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學生從本科生走向研究生階段,需要從灌輸式教育走向探索性引導,需要充分調動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查閱文獻,一方面能使研究生掌握本專業領域的研究進展及最新熱點;另一方面能取長補短,推動自身科研能力的進步。生殖醫學作為一個新興專業,發展迅猛,各種新研究及新技術層出不窮,臨床與科研工作都取得較大進展。培養生殖醫學研究生,更應該建立在了解醫學前沿、洞察最新信息之上。
文獻學習與匯報形式在國內外不同[3-5],文獻匯報會(Journal Clubs)[6]作為一種方式匯報方式,在醫學院校研究生科研素質的培養方面行之有效[7]。但國內研究生的文獻查閱與國外相比仍存在差距,存在閱讀量少、閱讀能力有限、缺乏思考與興趣等問題,且其推廣價值尚有爭議。
本科于2018年6月開始舉行研究生全英文獻報告會,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引入指導性文獻閱讀與匯報。參與的研究生檢索、選題并閱讀相關文獻后,制作幻燈片向師生進行講解,再由導師及本專業醫生進行點評與討論。
1.1一般資料 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選取生殖醫學科一、二、三年級研究生參與英文文獻匯報。研究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全英文獻匯報解讀及旁聽,線下進行,后因疫情原因改為線上學習。7個月后進行問卷調查。最終共25名學生全程參與,其中男7人,女18人,年齡23~26歲。
1.2方法
1.2.1選定文獻匯報課題 文獻匯報時間為1次/周,提前排列好匯報順序。在與生殖專業或自身課題相關的文獻中,選擇最新發表和影響因素較高的文章進行精讀。低年級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進行選題。
1.2.2文獻檢索 文獻來源均為發表在生殖醫學領域知名期刊[如《Fertility and Sterility》《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Human Reproduction》等]上的論文。
1.2.3文獻閱讀 對文獻實行分梯度閱讀。首先粗略閱讀文章摘要部分,大致了解文章研究的對象、設計思路、分組、研究目標、結果及結論,從中有目的地選擇與自己熟悉領域或者與自己研究生課題相關的文獻進行精讀。深入研究文獻的設計思路、實驗結果及討論、結論及其創新之處,并制作全英幻燈片。
1.2.4文獻匯報 研究生需以幻燈片的形式在科室會議上進行匯報,其中匯報15 min,答疑與討論15 min。內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方法、結果、討論及自己的思考與啟發。要求全英講述,對于難點給予中文翻譯、解釋。在聽取匯報的同時,大家積極發問,匯報人進行解答,借鑒研究的創新之處及研究思路,啟發自己,激發大家對于科研的興趣,培養科研創新意識。碩士生導師最終點評匯報人關于文獻閱讀、匯報思路、對文獻理解程度、科研的指導意義及幻燈片制作等方面的內容,并給予指導性建議,提高大家對于文獻的理解,從中獲益。
1.2.5效果評價 在完成7個月的文獻匯報之后,向全程參與的25名研究生發放問卷,調查文獻匯報對其科研能力的影響。通過英文文獻匯報對其文獻檢索、文獻理解、研究方法、科研思路、英語水平、交流匯報能力等方面的影響進行匿名打分,其中-1分表示沒有幫助且浪費時間,0分代表完全沒有幫助,1分代表一般,2分代表比較有幫助,3分代表非常有幫助。
1.3數據處理 采用描述性統計,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
所有評價均認為,文獻閱讀和匯報對自己有一定的幫助。沒有學生進行負面評價,99.4%的學生給予了比較有幫助的積極評價。80%的學生人認為非常有幫助。76%的學生認為通過文獻匯報對文獻理解比較有幫助。所有學生均認為對研究方法的學習有幫助,其中88%的學生認為比較有幫助,12%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幫助。20%的學生認為對英語的提高幫助一般,76%的學生認為比較有幫助。84%的學生認為對于交流匯報能力提高比較有幫助,16%的學生認為幫助一般。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問卷調查結果[n(%)]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專業領域的不斷擴大,醫療后備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研究生培養是醫學生實驗自我能力提高的重要一環。培養的目標集中在針對某一領域的學術問題,通過科研能力的提高,從而實現創新,將科研與臨床相結合,形成臨床緊貼科研、科研推動臨床的良性循環。
生殖專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專業,新的科研成果不斷涌現,需要研究生有更多的渠道敏銳地察覺并了解新進展。本研究選擇學習壓力相對較小的研究生作為調查對象,他們有相對充足的時間,且自身面臨著文獻檢索及論文書寫任務,因此更具有代表性。但在整個過程中,尤其一年級研究生也經歷了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有文獻報道,研究生的文獻閱讀量不夠,閱讀效率低下,獲取信息量不足,歸納總結能力不夠,缺乏閱讀的主動性及積極性,這與本研究相一致[8]。文獻匯報是進步的橋梁,通過限制期刊范圍[9],保障文獻的質量與可信度,這對于研究生培養及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文獻閱讀與報告有利于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10]。推薦文獻閱讀順序為:題目、摘要、前言、結論、圖表、討論、實驗原理和方法。對于初出茅廬的研究生來說,除了導師的教導及高年級同學的帶領,自主獲得科研技能的直接途徑就是對文獻的閱讀與分析。通過對文獻深入分析和討論,學生能夠掌握科研技術的方法和原理,大幅度提高提出科學問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11]。通過對經典文獻的閱讀與理解,一方面能提高其自主分析問題、尋求方法的能力,鍛煉科研思維;另一方面,研究生可以通過分析、歸納、總結,在思路上可以借鑒甚至模仿,開拓思維,提高自身實踐能力[12]。
文獻閱讀與報告使學生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文獻閱讀激發其對臨床科學研究的興趣,使醫學教育真正成為科學研究和臨床的助推器[12]。通過每周的文獻分析,學生能取長補短,進一步探討自身課題研究進展及遇到的瓶頸問題,使問題得以及時解決。文獻匯報過程中采用自由交流與探討的方式,能提高研究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歸納能力,不僅增加了和導師溝通交流的機會,還通過向全體人員闡述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利于鞭策學生進展課題研究工作,做到有序開展。
通過英文文獻的閱讀和歸納整理,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文獻閱讀能力和效率,開闊了視野,提升了專業素養[10]。研究生通過閱讀英文文獻,整理思路,同時將自己對文獻的理解進行闡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生英語水平。通過討論與答疑鞭策學生,進一步熟悉文獻,提煉文獻內容與觀點,并結合自身條件提出思考,為自身課題的選擇提供幫助。俞楠澤等[13]研究發現,文獻匯報參與者的出勤次數與發表論文數量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參與者對文獻報告會的組織形式基本滿意,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
同時,該匯報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某些對英文內容翻譯含義不明確,甚至略有偏差,需要加強對英語專業詞匯的學習。匯報時主題不明確,表明其自身沒有熟練理解文獻,導致匯報時思路不清晰,無法帶動聽眾[14]。臨床專業人員在基礎研究的文獻解讀及統計方法方面有薄弱、明顯欠缺的地方,提示作者應邀請研究方法及統計方面的專業人員,對研究生進行培訓,提高文獻匯報的質量。由于疫情原因,后期匯報以線上形式為主,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聽眾范圍,增加了會議的靈活性,提高了后期醫生的參與度,但仍然存在局限性,導致聽課和討論質量欠佳。
綜上所述,生殖醫學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學科,研究生的教育提倡主動思考與創新,培養和激發研究生的科研創新是醫學發展的重要基礎。文獻匯報對于提高生殖醫學研究生英語水平及科研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建議推廣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