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永康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鎖龍鄉嚴家莊小學 甘肅定西 748408)
教育改革推行中各個學科都在根據課標要求不斷地進行課堂優化,課堂的效率和實際的教學效果不再以學生的學科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多元化的評判標準給教師們的課堂創新指明了方向。小學數學發展中學生數學思想能力培養成為學科創新中的重要要求。數學一直被很多學生定義為學習難度非常大的學科,學生在學習中對數學學科更多的心理反應是恐懼,尤其是很多的概念和知識比較抽象。在數學教學改革中首先要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樹立正確的學習心態。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恐懼心態一方面來源于學科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也來源于教師不科學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學生因為掌握不到數學思想,學習就會比較生硬被動,因此,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成為數學學科改革的重要目標。構建學生數學思想不僅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和成效,也能促進學生大腦的開發,有利于學生在其他學科方面的學習。教學改革雖然是教師主導實施的,但是具體的改革策略和實施過程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明確數學思想教育對學生和學科發展的重要意義,針對性地掃除學生數學學習中的障礙,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更加深入。
數學思想是指學生對數學學習本質的認知,小學階段對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是豐富學生數學概念的一個過程,讓學生對數學的定義不再只停留在理論知識學習方面,而是更加全面地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和應用方法。學生只有對數學建立科學正確的思想才能有數學學科深度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上走得更遠。小學生對數學的定義以及知識的掌握和使用能力都存在差異,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方法選擇和態度都是由學生的數學思想指導進行的。因此,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要想讓學生掌握科學學習數學的方法,教學方式上就需要針對學生的數學思想進行設計,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逐漸透過知識的理解構建全面科學的數學思想。
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并不能通過教師簡單的課堂指導實現,數學思想方法是比較復雜的教學內容,數學學科中的思想需要學生在熟練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經過主動深入探究建立。小學教材中很多數學概念和公式都有比較清晰的推理過程,但是這些推理是如何提出并且如何驗證出來的,教材中并沒有詳細記錄,這個過程就需要學生在掌握數學原理和公式應用的基礎上通過個人的思考和實驗進行發掘。數學思想方法是隱藏在理論知識系統中的。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只有透過理論知識深入知識的發掘、實驗和總結過程,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和探索到達一定的深度才可以了解其中的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套完整的數學學習思路,讓學生在數學實際應用過程中更加準確靈活。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知識的敏銳度和深入探究意識并不強烈,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方法方面的引導,讓數學思想方法推動學生的數學創造性和成長性不斷向前發展。
素質教育改革更加強調學生學科發展的核心素養,從對學生知識的重視轉變為對能力的重視。素質教育理念和傳統的應試理念有明顯的沖突,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摒棄傳統教學中的錯誤方式,順應時代發展對課堂重新定義。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是素質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標之一,讓學生對數學學科有正確全面的了解,養成良好的思維意識和邏輯結構,讓學生在個人正確的思想引導下提升數學學科綜合實力。
傳統教學思想在我國教育系統中存在了很長的時間,教師長期在傳統思想指導下已經形成了教學的固定思維,教師要重新突破授課限制是比較困難的。很多教師已經習慣于在理論知識方向開展教學,把學生的解題技巧當成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忽視了對學生意識層面的積極帶動,讓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逐漸被固化,教師課堂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抵觸心理,數學教學活動進行得非常艱難。教師只重技能的教學理念也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一直把精力放在數學解題研究上,幾乎完全忽視了數學思想的思考。小學階段的數學公式和概念都是比較基礎的,數學題目的類型和解題技巧都是比較相似的,學生專注在解題上確實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的考試中占到優勢,因此學生就產生了錯誤的學習方式。很多小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設計的時候沒有站在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進行深入思考,只重技巧的學習方式在學生進入中學階段就會逐漸暴露弊端,教師把小學數學的教學任務簡單地定義成了提高學生成績,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素質教育時代。
小學是學生接受系統教育的開始,這個階段的學生既沒有社會經驗又沒有學習根基,對學習的基本認知主要來源于課堂學習的感受,學生的學習意識以及自主意識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建立的,這個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和依賴度是最高的,也是最容易受到教師影響的階段。傳統的應試教學理念賦予學生的能力和技能并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學生在片面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課堂中自主意識逐漸薄弱。
傳統的以教師為絕對主導的教學活動讓教師完全忽視了學生的特性,教學活動和學生實際能力與真實需要相差甚遠。小學時期的學生本應該是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最強的時期,傳統呆板的教學活動不斷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由于缺少教師系統耐心的意識培養,學生自身很難形成獨立的自主意識。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為了讓學生短時間內成績有明顯提升,會讓學生著重記憶數學公式以及應用原理,學生只是機械地進行背誦記憶,其實對實際的知識內容并沒有明確理解,學生在沒有理解原理的前提下進行公式記憶,效果自然不如意。很多教師知道自主意識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在課堂活動中會有意識地增加學生的自學環節,但是學生自身掌握的知識并不牢固,對于數學的理解還停留在死記硬背層面,學生記憶中的知識原理和實際應用之間的斷層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和教師預期相差很多,教師沒有找到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正確思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流于形式。
學生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在數學學習中也是很重要的,也是數學學科學習中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之一,但是并不是教師教學活動的唯一任務,教師的教學理念偏差導致教學安排上在各類題目類型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還是固守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在課程創新和教學方式改革中表現得并不積極。長期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讓數學課堂氛圍沉悶,師生互動成為教師單方面的課堂提問環節,教師的課前導學和課后實踐活動并沒有和課堂教學形成體系,教學活動設計不連貫,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并不理想,使學生對數學學科學習逐漸產生負面情緒。
教師作為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而且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設計者和執行者,要讓數學思想方式在課堂教育中更好地滲透,首先就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科觀念。教師要明確數學思想方法作為教學目標的重要性,了解數學思想方法滲透課堂的要點和方法,這樣在實際課堂活動中就能有意識地對學生加以引導。教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教師在設計數學思想方法滲透時要深入挖掘教材和數學思想教學任務的內在聯系,把教材中的章節知識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找好思想方法滲透的切入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規劃和發展任務。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過程需要由表及里不斷深入地推進,基礎知識原理是學生進行思想價值探索的前提。
教材知識都是對生活靜心地觀察和總結以及實驗得出來的,數學學科是生活知識的精練集合,同時,也是指導我們生活實踐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思想方法滲透的時候不能脫離實際的生活,要將生活和課堂有機結合,讓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更加具體。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小學數學知識的時候可以用生活應用作為依托,這樣學生在理解上會更加直觀,學生就能在具體情境下針對面對的問題開展具體處理,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和時間,讓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漸被激發。教師在學生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策略中要創新形式和角度,讓學生不知不覺中鍛煉自身的數學意識和思想。所以,教師要注意對生活中和數學有關的事物進行挖掘,給學生的思考創設足夠具體的情境,這樣能讓學生在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更加專注,也能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作用有奢華型的認知。
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創建并不是一個靠直接灌輸完成的教學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只能給學生增加心理負擔,思想方法的滲透要把握好時機,結合學生發展和認知規律有計劃地進行恰當的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零散性,這就說明,數學思想方法滲透過程并不是一個直接的過程,很多教師對滲透的時機把握不準確,不知道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進行思想方法的滲透。尤其是對于教學經驗不豐富的年輕教師來說,實際選擇更是困難。其實思想方法滲透的實際并沒有明確的定論,但是教師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時機選擇。首先,教師要對數學教材內容熟悉而且吃透,把章節知識點背后的數學思想挖掘出來進行課前準備,制訂一個課堂教學規劃。其次,教師可以找尋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在課堂中完成度比較好的教師進行課堂旁聽學習。再次,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數學課堂表現進行詳細的觀察,在學生學習熱情最高漲的時候可以引導數學思想方面的思考。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的思想活躍起來,教師只需要及時地了解各個小組的進展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即可,讓學生們積極發揮創造力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教師在最終總結的時候學生的參與感會更強。最后,教師要給學生創建一定的數學課后活動,學生在比較放松的意識下會接受教師傳授的思想方法內容。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想的重要性已經明確了,新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能夠重新審視教材內容,利用好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工具,在實際教學中找準思想的切入點和執行時機。通過對學生主體特性和發展規律的深入分析,讓數學思想內容和學生聯系更加緊密,借助必要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的數學思想引導更加具體。數學思想方法滲透活動是一個需要間接完成的教學活動,教師要探究切實的方法,通過實踐把課堂內容有效轉化成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實現良好的學習循環,鞏固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實際教學策略制定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要能根據課堂學生反應進行靈活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