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榮 蔣蓓 陳潔文
36 年來,省人大代表、寶應縣夏集鎮郭橋小學老師萬繪扎根鄉村教師崗位,堅守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花費46 萬元,資助106 名困難學生;5 年寫下12 萬字走訪記錄,履行人大代表職責……萬繪常說:“我是選民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人大代表為人民,我更要為農村娃們‘代言’!”

“在第一天站上講臺時,我就留意到了班里的困難兒童……”36 年來,萬繪每一年都會走遍寶應縣14個鎮區,數以千次地邁進困難兒童的家中,實地尋訪、慰問需要關愛和幫助的孩子。
萬繪的學生中有一個叫小菊的女孩,因父母離異,11 歲時便成了寄宿在別人家屋檐下的“燕子”。在做好父母工作后,萬老師把小菊帶到自己的家里,早晨和她一起去學校,晚上和她一起回家,睡一張床上。三年的朝夕相處,使小菊在成長的同時感受到了萬老師母親般的溫暖,也讓她越來越懂得感恩。后來小菊上了初中,萬老師便安排小菊住學校,星期六來自己家。每逢家長會議、體育考試以及填報中考志愿等,她就成了小菊的代理家長。
無私無畏、傾注心血地關愛學生,幫助困難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孩子讀書求學,這是萬繪一直堅持的信念。為了讓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小燦得到及時治療,她把自己的嫁妝錢塞到孩子家人手中;父親病故、母親改嫁后跟著有視力障礙的奶奶生活的玉娟,她曾收留兩年;家庭極其困難的小花,她照顧了四年多……在孩子們的心目中,萬繪儼然成為他們的“媽媽”?!白鳛橐粋€母親,我應該關心孩子,作為一名教師,我更應該關心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因為一位合格的教師,就是一盞燈,她的光不一定耀眼,但是一定能夠長久地照耀著學生的人生之路?!比f繪說。
“我是一名村小老師,也是一名人大代表?!泵繉W期初,萬繪雷打不動地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摸底全鎮留守兒童的情況,尤其對“特殊”家庭留守學生進行重點關注,通過深入走訪調研,她提交了“關于合力監管農村留守兒童的建議”,呼吁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面臨的社會、心理等諸多問題,重視留守兒童的行為矯正和有效監管。為此,她還撰寫了“關于優化農村小學智障兒童隨班就讀工作的建議”,呼吁全社會加快構建留守兒童關愛體系。
“‘村小’的教師工作不復雜,但‘計較’起來就很復雜。”多年來,萬繪堅持為特困學生買好四季衣服、為留守女童準備好“百寶箱”以防特殊情況發生。2020年疫情期間,她多方奔走為困難家庭和留守兒童送去了2150 只口罩、200 個溫度計和若干副一次性手套,并將“萬繪留守兒童工作室”的2000多本圖書一一送到孩子們手中……
她先后獲得“中國好人”“揚州十大好人”“2014 年江蘇省最美鄉村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萬繪說,“我希望全社會更加關注農村教育,讓農村的孩子也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睆奈镔|資助到心理撫慰,萬繪逐一落實,踐行著一名鄉村教師、人大代表的光榮職責。
“一個人做事力量有限,人大代表為人民,也要帶動人民?!睘榱四鄹鄲鄣牧α浚屃羰貎和靶挠腥藧?、身有人護、難有人幫”,萬繪成立了留守兒童工作室,并在富有擔當精神的企業家和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寶應縣龍之情愛心協會”。萬繪坦言,“大家相信我這個人大代表,我也要帶著大家的愛心全心全意為人民!”
據她介紹,郭橋小學留守兒童的占比高達70%。老年監護人往往因文化水平有限,在孩子們學習輔導、心理引導、價值觀培育等方面力不從心,這導致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性格養成、心理發展等方面存在短板。
2014 年,萬繪創辦了“萬繪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室”(后由寶應縣總工會更名為“萬繪勞模創新工作室”)。為豐富農村孩子們的精神家園,工作室定期開設微課堂,邀請專業老師培育孩子們音樂、美術、寫作、圍棋等方面的興趣愛好。
“后來,在上級黨組織、主管部門以及眾多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寶應縣龍之情愛心協會’孵化誕生?!比f繪介紹,“龍之情”以“獎教助學”為宗旨,資助貧困學生上學讀書,獎勵扎根鄉村潛心教學的優秀教師。在積極對接各方社會資源、公益組織過程中,“龍之情協會”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外知識,內容囊括安全常識、法律法規、醫療衛生、心理輔導等,讓留守兒童獲得物質幫助外,還能夠得到更多的文化滋養、情感交流、心理疏導與精神培育。協會運行六年多來,累計組織活動400 余次,參與志愿服務者達3000 多人次,組織愛心人士幫扶全縣813名困難家庭孩子,“一對一結對助學”233名學生。
“工人、教師、學生、醫護人員、個體老板、部隊軍人等等,我的愛心團隊里人才濟濟?!睅啄陙恚f繪帶著愛心團隊策劃開展了“鄉村愛心流動書架活動”,聯合愛心企業為全縣10 個鄉鎮學校送去了26 個書架和4000多本圖書;舉辦40多個“龍之情綜藝進校園”主題活動,為孩子們帶去書法、繪畫、手工課程……把千萬人的愛心深深地留在了每一個鄉村兒童的記憶中。
去年8 月,揚州經歷了一次嚴峻的疫情考驗,全市學生也經歷了一場“自學+線上教學”的“新型”課堂過程。然而,36 年農村基層教學的經驗讓萬繪第一時間就意識到,“線上教學”會給農村留守兒童帶來一些問題。
利用節假日、課后時間,萬繪把寶應縣鄉鎮的“村小”跑了個遍,仔細詢問孩子們的“網絡課堂”感受,整理形成了一份“共性問題”調研報告。“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沒有了現場教學的課堂,很多學生就是在聽‘專家報告’?!?/p>
去年12 月初,萬繪的調研“建議”開始形成?!耙咔闀r期,線上學習讓學生們停課不停學……但農村留守兒童,長期缺少父母的陪伴與監督,孩子自覺性不夠,一個人線上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時間得不到保證等等現象普遍存在……”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萬繪提交了這份“關于特殊時期農村學校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盡管‘互聯網+教育’讓農村孩子的未來有了更多可能性,但其中的問題不能忽視?!痹谒磥恚耙獙崿F鄉村振興,作為關鍵環節的教育,一定要確保鄉村人才留在鄉村,孩子們需要適應網絡教育模式,老師們更要會教網絡課程,最終保證教學的成效?!?/p>
“關于對農村留守學生合力監管的建議”“關于調整青年教師配備政策導向,解決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老化問題的建議”“關于建立財政、教育、人社等多部門合作機制,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建議”……履職5 年來,萬繪用12 萬多字的走訪、學習記錄,積極為鄉村教育、鄉村教師發聲,共撰寫建議12 篇,數篇獲評優秀建議。萬繪代表履職考核均為優秀,履職工作多次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和嘉獎。
情系鄉村,善愛花開。在播灑陽光傳遞愛的路上,萬繪身體力行,把一個人的故事變成了一群人的溫暖同行。她呵護著每一朵祖國的花朵,矢志不移、無怨無悔,將滿腔熱忱的愛散布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行走花海,奉獻愛心,恪守代表的職責,聆聽花開的聲音,傾聽百姓的心聲,萬繪的每一個春夏秋冬因愛因執著而充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