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路遙,楚玉柔,杜玉青,陳淑婷
(上海商學院,食品系,上海 200235)
饅頭作為我國的傳統主食,營養吸收率高。為了提高饅頭的貯藏性,實現貨架銷售,人們可通過煎炸、烹炒以及晾曬等干燥方式對其進行加工。國內外對饅頭的加工特性進行了研究。如侯飛娜等人[1]用不同品種的馬鈴薯粉與小麥粉復合制成饅頭,以此來研究復合粉對饅頭品質的影響。馮世德等[2]得出隨著玉米面的增加,饅頭的硬度和膠黏性降低,增加了饅頭的彈性;田曉會[3]用優質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發酵制備老面饅頭,測定其品質和淀粉消化能力,以此來研究乳酸菌發酵對饅頭品質和淀粉消化特性的影響;劉長虹等人[4]通過響應面優化了加水量、和面時間和加水溫度在和面工藝中對饅頭品質的影響。
市面上最流行的產品是米多其烤饃片,采用的也是熱風干燥法將饃片進行干制[5-8]。熱風干燥常用于糧食、果蔬領域,是最廣泛使用的干燥技術。而對于面食產品的熱風干燥,國內外研究甚少,研究多為濕面條的干燥。如李葉貝等[9]將馬鈴薯加入到面條中實現主糧化,復合添加了燕麥,并通過熱風干燥來研究復合面條的干燥特性,并得到Midilli模型,能更好地擬合復合面條的干燥過程[9-11]。研究表明,選擇合適的模型可以精確分析和預測熱風干燥過程,為干燥過程提供較優的解決方案、操作條件及過程控制。
本研究旨在研究傳統主食饅頭切片的熱風干燥特性,對切片饅頭的熱風干燥動力學進行測定,并對動力學模型進行了分析與驗證,為工業化生產饅頭片提供理論模型依據,進而制備低脂、低糖、健康的干燥饅頭切片。
白切饅頭,購于上海南橋芭比饅頭店,室溫冷卻后冷藏備用。
MJ33快速水分測定儀(梅特勒-托利多);BGZ-70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博訊實業有限公司);TA.XT.plus質構儀(英國SMS公司);JZT-300高精度便攜式色差儀(上海平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選取熱風干燥溫度90 ℃,饅頭切片厚度5~10 mm,測定該干燥條件對饅頭切片干燥特性的影響,對已有的干燥動力學模型進行評價,選擇最適模型,進行驗證,并結合全質構以及色度分析進行品質評價。
1.3.1 干燥過程中的參數計算
(1)干基含水率。干基含水率計算如下:
式中:M為干基含水率,%;m為干燥過程中不同時間下的物料質量,g;md為絕干物質的質量,g。
(2)干燥速率。干燥速率的計算如下:
式中:DR為干燥速率;Mt為t時刻的物料干基(dry base,DB)含水率,g·g-1DB;Mt+Δt為t+Δt時對應的物料干基含水率g·g-1DB;t為時間間隔,h。
(3)水分比。水分比的計算如下:
式中:MR為水分比;M0為饅頭切片初始干基含水率,g·g-1DB;Me為平衡干基含水率,g·g-1DB;Mt為t時刻的干基含水率,g·g-1DB。
1.3.2 干燥動力學模型
本試驗采用11種基于指數變化模型的薄層干燥模型進行分析[12-19]。
(1)檢驗模型優劣的參數是判定系數(R2)、卡方(χ2),標準誤差(RMSE),精確因子(Af)和偏差因子(Bf)。精確因子(Af)和偏差因子(Bf)的計算如下:
式中:m1表示模型擬合的饅頭切片的水分比;m2表示實驗室測定的饅頭切片的水分比;n表示測定的重復數。
(2)有效水分擴散系數的計算。其遵循Fick第二定律,得式(6):
式中:L為饅頭切片的厚度,mm;k為反應速率常數。
(3)活化能的計算。其可由有效水分擴散系數和干燥溫度的阿倫尼烏斯公式得到,見式(7):
式中:Deff為水分有效擴散系數;D0為頻率因子,s-1;Ea為活化能,kJ·mol-1;R為摩爾氣體常數,取值為 8.314 J·mol-1·K-1;T為干燥熱力學溫度,K。
1.3.3 感官性質測定
全質構測定。測定硬度、彈性、黏性、咀嚼性以及回復性。重復試驗3次以上并帶標準差。
色度測定。利用色度儀進行色度分析。重復試驗3次以上并帶標準差。
1.3.4 數據處理和圖表繪制
采用Origin9.0繪圖和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
由圖1、圖2可知,在既定風速下,饅頭切片的厚度恒定在10 mm以及5 mm,溫度控制為90 ℃、120 ℃、150 ℃,在同一時間點,不同溫度下的饅頭切片具有不同的干基含水率,且溫度越高,干基含水率越小;此外,饅頭切片的干燥過程只有降速階段,屬于內部擴散控制。當溫度為150 ℃時,干燥速率最大,溫度為90 ℃,干燥速率最小,因此干燥速率和溫度是呈正相關的趨勢。總體符合熱風干燥的動力學規律。
采用多種薄層干燥模型,分別對10 mm和5 mm的饅頭切片,在90 ℃、120 ℃、150 ℃溫度下,其他條件不變,通過origin軟件進行數據擬合,擬合結果見表1。已知判定系數(R2)越接近1,卡方(χ2)越小以及標準誤差(RMSE)越小,則模型的擬合程度就越高,Af值與Bf值越接近與1,則擬合精度越高。由表1可知,Verma模型不同溫度和尺寸下模型擬合的R2最高,均高于0.99,平均χ2最低,均不高于0.001,RMSE最低,Af值與Bf值最接近于1,說明該模型擬合優度最高,最適用于描述饅頭切片的熱風干燥。

表1 薄層干燥模型回歸結果及擬合優度評價表
將lnMR與t的曲線進行線性擬合,根據所得出的直線斜率就可以計算出饅頭切片的有效水分擴散系數Deff。由表2可知,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保持同一厚度,隨著干燥溫度的升高,饅頭切片的有效水分擴散系數呈正相關;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同一溫度時,饅頭切片的有效水分擴散系數與切片厚度呈負相關。因此,升高溫度,減小切片厚度,能大幅增加饅頭切片的有效水分擴散系數。為得到饅頭切片干燥的活化能,將lnDeff與1/T曲線進行線性擬合,通過擬合直線的斜率,計算出5 mm與10 mm饅頭切片的Ea分別為 8.639 077 kJ·mol-1和 18.932 64 kJ·mol-1。

表2 不同干燥條件下饅頭切片熱風干燥水分有效擴散系數表

續表1
結合有效水分擴散系數與活化能的關系,應用Verma模型的擴散系數計算結果,對饅頭切片的干燥過程進行有限元分析,選擇的數據為110 ℃,5 mm的饅頭切片,擬合結果見圖3。由圖3可知,干燥前期(80 s時),烘箱內空氣濕度梯度大,處于表面控制階段;干燥后期(800 s時),饅頭切片內部水分梯度較大,干燥處于內部擴散控制階段,通過有限元分析可精確計算樣品內部各位置的水分變化,有利于饅頭切片的水分的精確控制。
為了驗證所選擇的模型的準確性,選取模型外的試驗數據,進行擬合分析,結果見圖4。試驗數據選用的是5 mm的饅頭切片,測定其在110 ℃時的試驗值。從圖4可知,試驗值和Verma模型擬合值基本重合,說明了此模型的擬合程度較高,可以用Verma模型來評估饅頭切片的熱風干燥。通過該模型,可以得到饅頭切片水分比與時間的關系,從而為饅頭切片熱風干燥工藝和過程控制優化提供基礎數據。
該模型下,5 mm的饅頭切片擬合優度如圖4所示,將擬合值與試驗值回歸分析,可見判定系數達到0.98以上,說明擬合值與試驗值接近,擬合結果較好。
由圖5和圖6可以得出饅頭切片隨著干燥時間的增加,硬度呈上升趨勢;彈性呈下降趨勢;可以看出相對于干燥溫度對饅頭切片質構的影響,切片厚度起主要作用,如在相同干燥時間15 min時,不同溫度下的硬度與彈性極差為2 466 g和0.223,遠低于不同厚度下的極差(硬度與彈性極差為6 887 g和0.628)。結合預試驗中的感官分析,饅頭切片有一定硬度,咀嚼性較好,不黏口是期望狀態,彈性和回復值要求不高,因此建議選擇厚度為10 mm的饅頭切片,干燥時間為25 min左右。
從圖7可看出不同厚度饅頭切片的明度L*隨干燥時間均呈下降趨勢,b*值呈上升趨勢,a*值稍有增大,在干燥過程中,饅頭切片逐漸變暗、變黃和變紅,說明切片表層產生褐變。對比10 mm與5 mm的白度、L*值、a*值和b*值,觀察相同溫度下,10 mm的饅頭切片顏色變化速率要慢于5 mm的饅頭切片。推測所產生的褐變為焦糖化褐變,由于饅頭切片中的糖類物質,在沒有氨基化合物的情況下,持續的高溫加熱使其達到熔點,因此發生了脫水和降解,出現褐變現象。因此,綜合以上色度變化,本文建議干燥條件控制在120 ℃以下,饅頭切片選擇10 mm,同時干燥時間不宜過長,25 min左右時,饅頭切片處在褐變零界點時最佳。
本文研究熱風干燥的溫度和饅頭切片的厚度均對干燥結果的影響,并選擇11種薄層干燥模型進行非線性擬合,確定了Verma模型為饅頭切片的最優熱風干燥模型,符合正態分布,同時由Af、Bf計算結果得出模型精確度高,擬合程度好;并通過感官性質的測定進行了模型驗證,得出饅頭切片為10 mm厚度,干燥溫度為120 ℃,干燥時間為25 min,在此狀態下的干燥效率較高,制品的質量較好。本文研究的饅頭切片在熱風干燥中的干燥特性及動力學模型,為其工業化生產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