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雅,李文娟,郝桂娟,尤堅萍,王 侃,黃 程
(綠城農科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2)
食用農產品不僅是食品生產的主要原料,還是“菜籃子”的重要組成部分。食用農產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也是食品安全的基礎環節,食用農產品安全可從源頭為食品安全打下基礎。蔬菜作為食用農產品的主要亞類之一,是歷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的重點品類之一,尤其是農藥殘留超標問題[1-2]。本文對2020年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蔬菜監督抽檢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不同蔬菜品種的安全風險,為后續的蔬菜質量安全監管提供參考依據。
登錄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通告模塊,下載2020年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食品抽檢相關通告,共計55期,導入Excel軟件進行匯總,篩選出蔬菜類批次進行統計分析。
2020年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蔬菜共計1 199批次,類別涵蓋葉菜類蔬菜、茄果類蔬菜、鱗莖類蔬菜等10個蔬菜品種,合格批次為1 137批次,不合格批次為62批,平均不合格率為5.17%。
2.1.1 基本情況
蔬菜品種抽檢批次較多的為茄果類蔬菜(428批次)和葉菜類蔬菜(341批次),鮮食用菌(11批次)和水生類蔬菜(3批次)等抽檢批次較少。不合格率較高的為鱗莖類蔬菜(30.77%)、芽菜類蔬菜(19.57%)、鮮食用菌(18.18%),其次為葉菜類蔬菜(3.81%)和豆類蔬菜(1.19%)。綜合來看,抽檢批次和不合格率均突出的蔬菜品種為鱗莖類蔬菜、芽菜類蔬菜和葉菜類蔬菜。鮮食用菌不合格率雖然較高,但抽檢批次較少,統計意義相對較小。詳見表1。

表1 各蔬菜品種抽檢情況表
2.1.2 各蔬菜細類抽檢情況
從蔬菜細類來看,辣椒(196批次)、番茄(127批次)、茄子(105批次)抽檢批次較多。從不合格情況來看,鱗莖類蔬菜不合格主要為韭菜,芽菜類蔬菜不合格主要為豆芽,而葉菜類蔬菜的不合格涉及細類較多,包括芹菜、油麥菜、菠菜和普通白菜等。蔬菜細類不合格率較高的為韭菜(30.77%)、豆芽(19.57%)、芹菜(8.70%),均高于平均不合格率5.17%。其次為油麥菜(2.70%)、菠菜(2.47%)、普通白菜(1.75%)及豇豆(1.45%),香菇和平菇因抽檢總批次較少,不合格率統計意義較小,故不做詳細分析。除上述細類外,辣椒、番茄、茄子及馬鈴薯等其他蔬菜細類均全部合格。詳見表2。

表2 各蔬菜細類抽檢情況表
2.1.3 不合格蔬菜檢出詳情
不合格蔬菜檢出詳情詳見表3。1 199批次蔬菜中,不合格批次為62批次,其中4批次蔬菜的不合格項目均為2項次,故不合格總項次為66項次。62批次不合格蔬菜可分為9種,不合格項次較多的蔬菜為韭菜(31項次)、豆芽(18項次)、芹菜(8項次)。

表3 不合格蔬菜檢出詳情表
韭菜涉及的不合格項目種類(6種)最多,腐霉利(24項次)殘留超標問題最為突出,且檢出毒死蜱和克百威2種蔬菜禁用農藥。韭菜中腐霉利的標準值為0.20 mg·kg-1,不合格產品檢出范圍為0.360 0 ~ 6.820 0 mg·kg-1,檢出最大值 6.820 0 mg·kg-1為標準值的34.1倍。韭菜的腐霉利殘留超標問題長期存在,其主要原因是有效防治韭菜灰霉病的藥劑僅腐霉利一種,長期單一用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且韭菜生長周期通常短于腐霉利的安全間隔期,所以種植環節易超劑量使用且未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因此急需研發防治韭菜灰霉病的新藥劑。此外,科學選址、標準化管理、采用生態防控技術和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推廣等均有利于提高韭菜的質量安全水平[3-4]。
豆芽的問題主要為檢出禁用生長激素4-氯苯氧乙酸鈉和6-芐基腺嘌呤(6-BA)。為確保豆芽食品安全,生產者不得在豆芽生產過程中使用6-芐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赤霉素等低度農藥[5]。但不法商家為了追求商業利益,違法使用的問題仍較為嚴峻,相關監管部門仍應強化監管,進一步規范豆芽生產經營秩序,并對相關生產者、經營者進行培訓,從而引導豆芽行業的良性發展[6-8]。
芹菜中的毒死蜱殘留超標問題較為突出。自2016年12月31日起,我國禁止在蔬菜中使用毒死蜱[9]。芹菜中毒死蜱超標的原因包括:種植過程中應用廣泛;毒死蜱降解速度較慢,易加重環境中的毒死蜱殘留;芹菜根部易吸收土壤中的毒死蜱[10]。此外,毒死蜱在韭菜、菠菜中均有檢出,說明其違規使用現象仍較為嚴重,應繼續加強禁用農藥的宣傳力度、追溯流通環節不合格樣品的來源,開展禁用農藥專項抽檢等。
66項次不合格項目可分為禁用農藥(33項次,50.00%)、農藥殘留(30項次,45.45%)和重金屬(3項次,4.55%)3個類別,禁用農藥超標問題仍較為突出。禁用農藥和農藥殘留合計為63項次,占總不合格項次的95.45%,即農藥殘留超標仍是蔬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詳見圖1。
66項次不合格項目可分為12種,5種為農藥殘留,5種為禁用農藥殘留,2種為重金屬污染。農藥殘留腐霉利(24項次)和禁用農藥4-氯苯氧乙酸鈉(以4-氯苯氧乙酸計)(13項次)、毒死蜱(10項次)和6-芐基腺嘌呤(6-BA)(5項次)等項目不合格項次較高。腐霉利的不合格蔬菜全部為韭菜,4-氯苯氧乙酸鈉(以4-氯苯氧乙酸計)和6-芐基腺嘌呤(6-BA)的不合格蔬菜全部為豆芽,而毒死蜱的不合格蔬菜涉及芹菜、韭菜、菠菜等多種蔬菜。詳見表4。

表4 不合格項目情況表
河北省2020年蔬菜監督抽檢平均不合格率為5.17%,蔬菜質量安全水平相對較好,但其不合格率高于2020年全國蔬菜平均不合格率2.23%[11]。茄果類蔬菜、根莖類和薯芋類蔬菜、瓜類蔬菜等食品安全狀況較好,但韭菜、豆芽、芹菜等蔬菜的食品安全狀況較為嚴峻,以韭菜中的腐霉利、豆芽中的4-氯苯氧乙酸鈉和芹菜中的毒死蜱等最為突出。蔬菜的主要不合格項目為農藥殘留,且禁用農藥殘留不合格占總不合格項次的50%。超劑量使用農藥、違規使用禁用農藥等是蔬菜質量安全的主要問題,河北省的相關監管部門仍需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監管力度,針對風險較高的品種開展溯源專項抽檢,并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宣講,尤其是禁用農藥的違規使用教育和處置等,才能更好地提升河北省蔬菜質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