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寶云 謝青青
(中國人民銀行吉林市中心支行,吉林吉林 132000)
吉林省當前正在逐步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戰略格局落地實施,這將給吉林省的區域合作、跨區域產業、“新基建”和現代化農業等方面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我們也應正視它,盡管在過去的“十三五”時期吉林省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歷史成就,但與國內其他發達省份相比,吉林省經濟發展依然有諸多問題需要破解,如新舊動能轉換效果不明顯,營商環境仍需持續凈化,對外開放存在結構性制約性瓶頸,以及城鎮化動力不足導致的人口流失等問題。因此,本文將運用實證分析方法,分析當前吉林省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從而為吉林省在新發展階段的經濟增長方向提供相關可行性建議。
本文將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作為衡量吉林省經濟增長情況的唯一指標,將其設為被解釋變量,研究吉林省政府消費支出、吉林省居民消費支出、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和吉林省貿易凈出口額這4個指標對其驅動力影響大小,從而分析出各指標對拉動吉林省經濟增長貢獻程度。
本文中模型將選取2002年-2021年吉林省年度統計數據,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吉林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吉林省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額和吉林省凈出口額數據均來自于國家統計局網站(不涉密)。
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吉林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吉林省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額和吉林省凈出口額這5個變量通過了二階差分后的平穩性檢驗和協整檢驗,根據信息準則將滯后階數選為2。在協整檢驗結果中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各原變量間至少存在3個協整關系,證明這5個變量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建立的VAR模型的單位根均小于1,證明模型是穩定的,充分保證了后續脈沖響應結果的有效性。
根據脈沖響應分析來看(圖1),吉林省政府消費支出和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會對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產生正向的促進作用。而吉林省居民消費支出會對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會產生負向影響,前期呈負向影響,其后期不斷在負向和正向影響中產生波動,并且這種負向影響將由強轉弱。吉林省貿易凈出口額則對吉林省地區生產總值產生負向影響,但這種負向影響微乎其微。

圖1 脈沖相應分析圖
從實證分析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對吉林省經濟增長具有很強的正向效應,可以說投資是當前拉動吉林省經濟增長的最主要驅動力。而從消費角度來看,吉林省政府消費支出和吉林省居民消費支出對吉林省經濟的拉動作用呈一正一反,吉林省政府消費對吉林省經濟具有明顯正向的拉動作用,而吉林省居民消費支出對吉林省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則呈衰減趨勢,這說明當前吉林省居民消費對吉林省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不足。吉林省貿易凈出口額對吉林省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并不明顯,說明吉林省對外貿易對吉林省經濟驅動效果并不明顯。綜上可見,吉林省固定資產投資和政府支出對吉林省當前及以后一段時間的經濟都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居民消費支出結構應該進行進一步優化,引導吉林省居民改善消費支出結構,同時從分配角度著手,對低收入群體適當增加補助,從而帶動地區居民消費增長。
當前吉林省居民消費支出對省內經濟的驅動效能并不明顯,主要原因就是省內居民消費支出仍偏向于滿足生活基本需求的支出,如生活必需品支出和醫療保健支出,而真正對省內經濟起到拉動作用的應是娛樂、文教和服務性支出。因此若想暢通吉林省內“大循環”的這一瘀點,應積極改善當前省內居民收入分配結構,通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擴大就業、轉移支付等方式,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的安全感和獲得感,才能促進居民消費向娛樂、文教和服務性支出轉變,從而實現消費支出的轉型升級,讓省內居民消費支出成為拉動吉林省未來經濟的強勁動力。
從實證檢驗結果來看,當前吉林省政府支出對吉林省經濟具有明顯正向拉動作用,而政府支出作為國內大循環中消費的重要一環,在新發展階段將會成為吉林省經濟的主要驅動力量。因此,應持續加大對省內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合理安排政府支出的投入方向,尤其要加大對省內農業領域的財政投放,對農田水利工程持續重點投入,從而扛穩我國黑土地糧倉重任。同時,吉林省政府需進一步加強省內公共產品的有效投資,優化公共產品的投入配比,降低擠出效應對省內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并不斷對民生領域加大投入,通過轉移支付方式改善底層居民生活質量,從而提高省內居民的消費支出水平。
外商投資水平不高、對外資吸引力不足是吉林省當前營商環境亟待解決的突出性問題。從上文的實證結果來看,當前吉林省內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比較明顯,因此,在新發展階段,吉林省應從根本上改善當前省內營商環境,創造出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和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同時,通過激勵政策引導和支持外部投資的加入,如適當降低外商投資的準入門檻和制度成本,開辟外商投資的“綠色通道”等。充分利用長吉圖先導區的示范作用,進一步探索外資的高效利用路徑,不斷完善省內產業結構和效能,從而能夠吸引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外部投資力量。
從實證結果來看,當前對外貿易對吉林省內經濟驅動力較弱,但從長遠來看,對外貿易作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環,未來其對吉林省經濟發展一定會起到重要作用。當前,吉林省亟需調整貿易出口結構,加快培育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將當前出口種類單一、低附加值的產品向多品種、高附加值方面拓展,不斷增強貿易品的創新生產動力,抓牢“一帶一路”地緣優勢,不斷增加省內產品在對外貿易中的占比,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同時,根據省內產業發展重點方面,對國外先進生產技術、設備、資源等加大進口,優化進口貿易結構,鼓勵和引導外部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向省內流通,從而帶動省內企業向高附加值產業轉型,進而通過貿易經濟實現省內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