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敏
摘要:“安吉游戲”本土化推廣的初期,存在教師對課程模式認識模糊、環境改造和材料投放不到位、教師專業作用發揮不充分、教師對推廣存在顧慮等問題。這是由于教師沒有對“安吉游戲”進行細致學習和深入思考,沒有對游戲環境、材料展開創新性實踐,缺乏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持續培養和有效提升。基于此,幼兒園可加大自主探索力度:內外聯動,加強對環境和材料的整體規劃;研訓結合,完善對教師的培養和支持;環節貫通,增強“安吉游戲”與“一日課程”的整合;發展優先,加強“安吉游戲”同幼小銜接的連通;家園同步,強化對家長的宣傳引導;園際互通,增加園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關鍵詞:安吉游戲;本土化;解決策略
“安吉游戲”充分貫徹落實了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是我國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受到國內外專家的廣泛關注和贊譽,已經成為推進我國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我省根據教育部的工作要求,印發了《遼寧省安吉游戲推廣實施方案》,遴選了2個國家級實驗區、5所國家級試點園,9個省級實驗區和35所省級試點園。通過定期對實驗區和試點園進行問題征詢和實地調研指導,了解到各實驗區和試點園都在積極地探索與行動。但是,部分園所在“安吉游戲”本土化實施的初期遇到了各種問題,亟須探析原因,尋求解決策略,以便更好地進行“安吉游戲”的本土化推廣,從而推動幼兒園的課程改革,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
一、“安吉游戲”推廣初期的主要問題
(一)園長和教師對“安吉游戲”課程模式的認識模糊
絕大部分幼兒園的園長和教師對“安吉游戲”的了解主要來源于看過的圖書、報刊,以及聽過的講座等,對“安吉游戲”的理念和模式處于似懂非懂、需要感知驗證的階段,還不是十分清楚在一日活動中應該怎樣實施。有的教師會產生困惑:“安吉游戲”僅僅是戶外運動的游戲嗎?室內游戲活動怎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安吉游戲”精神?原有的課程要怎么處理?如果設置了游戲主題,是否違背了游戲精神?等等。
(二)幼兒園本土化游戲環境的改造和材料投放不到位
“安吉游戲”的戶外環境創設具有多地形、多材質、多區域等特征,“安吉游戲”材料要自然原生態,可移動、可組合且具有無限探索空間。然而,很多幼兒園的環境及材料還不能滿足幼兒自主游戲的需要,教師對此也存在很多困惑。比如,幼兒園戶外場地面積狹小,如何創設多元開放的環境?戶外活動場地劃分多少個區域比較合理?如何提供和開發富有地域特色的材料?等等。
(三)教師在“安吉游戲”中的專業作用發揮不充分
“安吉游戲”強調將游戲的權利還給兒童,在哪玩、和誰玩、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兒童說了算,要求教師“閉住嘴,管住手,睜大眼,豎起耳”“最大程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不控制、不干擾兒童游戲,退后觀察和記錄兒童的游戲,分析、解讀兒童的行為,并給予有效的支持。“安吉游戲”中充滿了開放性和不確定性,對廣大教師的專業能力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因此許多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存在困惑。比如,“最大程度的放手”是指放手到什么程度?幼兒游戲是否還需要教師的參與和指導?教師應如何把握觀察的重點?等等。
(四)園長和教師對“安吉游戲”的推廣仍存在顧慮
“安吉游戲”能夠讓幼兒自由、自主地游戲,最大程度地釋放出幼兒的潛能,促使教師發現并了解每一個真實的、生動的幼兒,進而用適宜的方式支持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斷獲得發展。然而,這種自由游戲的樣態讓很多園長和教師在安全隱患、教師能力、家園共育、幼小銜接等方面存在顧慮。
二、“安吉游戲”推廣中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教師缺乏對“安吉游戲”的細致學習和深入思考
“安吉游戲”經過了2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從“無游戲”到“假游戲”,再到2007年開始進入“真游戲”階段。“真游戲”又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放手游戲,發現兒童,改變兒童觀;二是看懂游戲,理解兒童,改變教育觀;三是回應游戲,追隨兒童,改變課程觀。每一個階段都有其主要目標和任務,都是在前一個階段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的。很多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只看到了當下“安吉游戲”的環境、材料、游戲、師幼互動等情況,沒有詳細了解“安吉游戲”的發展歷程、理念精髓、實踐原則以及蘊含的價值。
(二)教師缺乏對游戲環境和材料的深度研究和實踐創新
“安吉游戲”是在安吉全縣范圍內開展的幼教改革,當地要求每一所幼兒園都要創設低結構、開放和多種特征的游戲環境,讓兒童有地方玩;都要提供可移動、可組合的游戲材料,讓兒童有東西玩。無論是山坡、溝壑等地的規劃,還是滑索、梯子等材料的提供,都是在滿足兒童游戲和探索需要的基礎上設計的,都能夠引發和支持兒童的自主游戲、持續探索和深度學習。然而,我省很多園長和教師對“為什么要創設這樣的環境,為什么要提供這樣的材料,還可以為幼兒提供哪些適宜兒童游戲和發展的材料”等問題缺乏深入思考,因此在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上還存在一些困惑。
(三)幼兒園缺乏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持續培養和有效提升
“安吉游戲”推廣實施的質量如何,關鍵在于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教師在“安吉游戲”中是游戲的觀察者、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和研究者。教師要相信兒童是主動的、有能力的學習者,放手讓兒童自主游戲,有目的地創設環境并提供材料,靈活運用多種方法觀察和記錄兒童的游戲,引導兒童在集體中學會分享,幫助兒童提升新經驗、獲得新發展。事實上,很多教師缺乏這方面的學習和鍛煉,而幼兒園也沒有對教師組織關于放手游戲、觀察游戲、解讀游戲和分享游戲等方面的專項培訓,導致教師在開展“安吉游戲”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
三、“安吉游戲”的推廣策略及建議
“安吉游戲”的推廣不是簡單地照抄照搬安吉幼兒園的環境和材料,而是要在充分理解“安吉游戲”精神的基礎上,結合本地、本園的實際進行本土化的探索和實踐,將“安吉游戲”的理念融入園本化課程建設過程中,因地制宜,靈活實施。
(一)內外聯動,加強對環境和材料的整體規劃
“安吉游戲”所倡導的自主游戲需要有地方玩、有材料選,因此幼兒園要整體規劃室內外環境。戶外環境可以按照自然、野趣、開放的原則進行改造,去除觀賞化,避免單一化;室內環境可以按照開放、分類、互動的原則進行改造,去除成人化和裝飾化。環境改造和材料投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幼兒園根據園所實際情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漸調整完善,最大限度地保障兒童有地方玩、有材料選。
(二)研訓結合,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和支持
教師的觀察記錄能力、分析解讀能力和反思支持能力等直接影響“安吉游戲”的推廣質量。因此,幼兒園可以通過多種研培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比如,推薦專業書籍供教師閱讀,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幼兒游戲行為開展持續的觀察解讀;開展系列化的園本教研,組織教師研究投放哪些材料會引發游戲活動、如何做好觀察記錄和分析解讀等;幫助教師有能力促進幼兒在游戲中深度學習與持續發展,穩步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幸福感。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幼兒園持續進行園本教研和培訓,保障教師有能力對游戲進行分析解讀和介入指導。
(三)環節貫通,加強與“一日課程”的整合
“安吉游戲”不僅僅是游戲,也是一種課程模式,倡導尊重幼兒自由、自主選擇的權利,鼓勵幼兒的發現和反思,引導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獲得深度學習。教師要將“安吉游戲”精神融入“一日課程”中,營造民主、尊重、自由、平等的班級氛圍,使幼兒不僅在游戲中自主,在生活等其他環節也是自由、自主的。教師在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時應盡量采用游戲化、生活化的方式進行,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最大限度地給予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機會。
(四)發展優先,加強同幼小銜接的連通
游戲不僅能給幼兒帶來愉悅的感受和體驗,更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方式,幼兒在游戲中不斷挑戰自我,獲得新的經驗和技能。幼兒園需要在“安吉游戲”的推廣過程中持續關注每個幼兒的學習與發展,自覺聯系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幼兒做好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幼兒園可以為幼兒建立“成長檔案袋”,在幼兒升入小學后進行追蹤反饋,以此反思“安吉游戲”推廣和幼小銜接的關聯點,以兒童發展為本,最大限度地支持兒童的當下學習與未來成長。
(五)家園同步,加強對家長的宣傳引導
“安吉游戲”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兒童,支持兒童自主游戲,強調“最大程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很多家長因此會擔憂兒童的安全及學習情況,會質疑游戲的價值。為了更好地開展“安吉游戲”,幼兒園需要通過家長會或游戲故事分享活動,邀請家長體驗游戲、講述游戲,引導家長理解游戲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價值,支持幼兒園的課程改革,在開展“安吉游戲”方面做到家園同步。
(六)園際互通,加強園所之間的交流學習
“安吉游戲”的本土化推廣需要各個幼兒園充分挖掘本地、本園的資源,結合“安吉游戲”精神,進行創造性地推廣實施;需要幼兒園以開放接納、學習融通為目標,通過現場觀摩、學術論壇、聯合教研、片區聯盟等方式,加強區域之間不同園所和不同地域園所之間的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我省“安吉游戲”的本土化推廣剛剛起步,幼兒園園長和教師要虛心學習、勇于實踐,與家庭、社區、小學以及其他園所通力合作,一起轉變觀念、探索前行,共同促進每一個兒童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共同以“安吉游戲”推廣為突破口,推動保教質量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程學琴.放手游戲,發現兒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韓康倩.華愛華教授訪談錄之三:安吉戶外游戲材料的特征及價值[J].幼兒教育,2021(13).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