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彬 肖文
摘要:沈陽市渾南區作為全國“安吉游戲”推廣實驗區,在一年的實踐探索中把“安吉游戲”本土化推廣融入區域課程改革中,整體實施,試點推進,統一認識,頂層設計改革方案,分批分類推動,以點帶面推廣,實現了園所環境、教師游戲觀念、幼兒游戲方式和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促進兒童在游戲中自主、快樂地學習成長。
關鍵詞:安吉游戲;本土化;教育觀念
游戲是幼兒獨特的學習方式,在幼兒成長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20年底,沈陽市渾南區成為全國“安吉游戲”推廣實驗區,在一年的實踐探索中,各實踐園積極踐行“安吉游戲”教育理念,通過“放手、發現”來感悟游戲的真諦,堅持游戲方向不動搖,貫徹游戲理念不動搖,開展游戲實踐不動搖,進行問題反思不動搖,將“安吉游戲”本土化推廣融入區域課程改革中,并作為渾南區學前教育補短提升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現已初見成效。
一、區域大發展:帶來教育新挑戰
渾南區地處沈陽市新的主城區,承擔著沈陽教育創新改革試驗區的重任,也是全市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先行區之一。近年來,渾南區高度重視學前教育,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發展,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在配套園建設、星級園提質、普惠園扶持、集團園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保教質量也得到了明顯提升。目前,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前教育機構262所,教職工4601名,在園兒童25119名。隨著渾南區常住人口的大幅度增長,家長和社會日益增長的對學前教育服務與質量的高期待、高要求與學前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劇。
一是整體發展出現瓶頸。在“十三五”規劃中,渾南區完成了學前教育的整體布局,形成了“以公辦園為主導、以普惠園為主體、以高品質幼兒園為補充”的具有個性特色、充滿活力的學前教育發展新格局。進入“十四五”期間,著眼于學前教育整體質量的提升,亟須突破發展瓶頸,將重點從布局轉向提質。
二是公辦園、民辦園發展不均衡。全區民辦幼兒園占比較高,各園雖呈穩定態勢,但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管理模式上還存在著不同的問題,教育質量良莠不齊,部分園所甚至成為區域學前教育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之一,亟須規范。
三是城鄉差距較大。渾南區地域遼闊,全區14個街道中既有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起輻射引領作用的地標式新型經濟策源地,又有以發展綠色農林產業為主的鄉村經濟生態圈。近年來,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條件雖然有了較大改善,但同中心城區相比仍存在著顯著差異。
四是課程建構不完善。各幼兒園存在著課程設計定位不準、課程方案質量不高、課程資源開發不足、課程實施不夠規范、課程評價不夠完善、部分課程內容與幼兒實際生活脫節及“小學化”傾向嚴重等問題,亟須改善。
二、思想大碰撞:引發教育新思考
為了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和課程觀,促進各園所的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區域整體保教質量不斷提高,渾南區組織核心骨干力量積極研討、總結經驗。以區教育局幼教科、發展規劃科、教研室為圓心,以部分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園長為半徑,以全區業務精干、思想創新的骨干教師為圓周,組建學前教育“智庫”。大家共同確立了堅持“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以課程建設為核心,以課程改革為支撐,以項目實施為抓手,從根本上改變“教師預設課程為中心”“注重知識傳授”及“小學化”等傾向,逐步解決幼兒園課程中存在的學習多、游戲少;室內多、室外少;教師預設多、幼兒生成少;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多、小組和個別活動少等問題。科學建構各園所園本課程體系,引領教師在實踐探索中反思成長,最終實現“十四五”期間內涵式發展的總體目標。
三、新舊大融合:觸發教育新實踐
2018年,渾南區派出第一批骨干園長赴安吉縣考察,很多園長都看到了以幼兒的“真游戲”為核心的“安吉游戲”。考察結束后,區教育局開展了“安吉游戲”落地實施論證會,確定“安吉游戲”是最符合渾南區學前教育發展需要的項目之一。也正是這次考察,為渾南區兩年后成為推廣“安吉游戲”國家級實驗區奠定了基礎。
(一)統一思想認識
2018年至今,渾南區共派出50余名園長分三批到安吉縣實地考察。同時,多次邀請安吉幼兒研究中心的專家來我區作講座、報告,進行入園實地指導,等等。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統一了我區園長及教師的思想認識,為“安吉游戲”在渾南區落地生根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頂層設計課程
一直以來,渾南區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落實“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核心理念,督促各園規范和完善課程建設。為更好地完成“安吉游戲”國家級實驗區的工作任務,落實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加快幼兒園課程改革,切實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渾南區出臺了《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將“安吉游戲”作為課程改革的主要抓手,進一步規范基礎性主題課程,開發與實施園本化課程,從關注兒童的興趣與需要入手,推動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和轉變,從而促進兒童全面發展,促進園所質量不斷提升。
(三)分批分類推進
全區各級各類學前教育機構分三批啟動。第一批從2021年3月開始,選取國家、省、市各級“安吉游戲”試點園共26所作為首批實踐園;第二批從2022年3月開始,啟動范圍為全區所有標準化幼兒園;第三批從2023年3月開始,啟動范圍為全區所有學前教育機構。至2023年底,全區實現“安吉游戲”理念覆蓋所有學前教育機構的目標。
項目啟動后,我區在各園選拔骨干教師赴安吉縣幼兒園學習及跟崗培訓,聘請安吉幼兒研究中心的專家到我區召開講座、進行入園指導,對園所實施“安吉游戲”課程改革進行有效支持。對于園所現有場地環境等條件的不同,區里提出了“老園大改、新園小改、新建園全改”的指導策略,鼓勵各園根據現有條件進行場地改造、玩具材料投入等,為“安吉游戲”的落地實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資保障。
(四)以點帶面推廣
我們以26所“安吉游戲”試點園為點,鼓勵各試點園積極開展實踐研究。啟動“試點園+”模式,按照園所地域劃分,將地域相近、規模相仿、資源相似的園所組合在一起,形成點面聯動的課程聯盟;鼓勵各試點園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積極總結,依托試點園取得的實踐經驗向區域內其他園所輻射;將“安吉游戲”精神貫穿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以課程聯盟為單位共同編制園本化課程實施方案,完善課程內容,改進課程實施方式,共同突破課程改革難題。
四、全域大行動:實現教育新突破
圍繞第一年的發展目標“放手游戲、發現兒童”,各實踐園深入研究、扎實培訓,截至2021年9月,“安吉游戲”提倡的“真游戲”理念已經在我區26所試點園扎實落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全區試點園均已根據本園實際完成了場地改造,并投入了大量的玩具材料;全區開展教師培訓總計30余次,輻射教師1000余名;開展家長培訓60余次,參與家長達3000人次。
(一)園所環境面貌的轉變
“安吉游戲”倡導創設自然真實、豐富多變、能夠引發兒童自主游戲的環境。在經歷了幾輪培訓后,園長和教師們帶著新的思考開始了對游戲環境的重新審視和改造,以兒童視角最大程度地為幼兒的游戲提供各種可能。一馬平川的塑膠操場變成了山坡、草坪、沙池;功能單一的觀賞區變成了可供兒童體驗探索的冒險樂園;高端大氣的滑梯組合變成了涂鴉繪畫的森林小屋。地處農村的幼兒園更是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創設出地形多變、自然野趣、充滿鄉土氣息的游戲場地。
(二)教師游戲觀念的轉變
“安吉游戲”帶來了教師觀念上的轉變,使教師不斷突破自我,最終成為觀察兒童的專家。在放手與發現中,教師首先要相信幼兒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其次要學會在觀察中發現幼兒、讀懂幼兒。在一年的實踐中,教師們從剛開始的不放心、不放手到一點點嘗試去管住嘴、管住手,把更多游戲的權利還給了幼兒,實現了游戲觀念的自我革新。各實踐園還大力開展了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活動,幫助教師在科學理論的支持下開展實踐研究。
(三)幼兒游戲方式的轉變
在“安吉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宰者,玩什么、怎么玩、和誰玩、在哪兒玩,都由幼兒自己決定。幼兒通過與游戲材料的互動,形成了具有個性特征的知識體系,獲得了基于本體經驗之上的新經驗,建構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游戲中的幼兒不斷進行游戲的再現、組合、創新,新的游戲隨時隨地被幼兒開發和創造出來,幼兒的記錄和表達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彩。隨著游戲水平的不斷提高,幼兒的社會意識、合作意識、分享意識不斷增強,各種能力也顯著提高。
(四)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
“安吉游戲”帶來了家長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各實踐園分別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安吉游戲”理念,邀請家長親自體驗和感受游戲的樂趣;發動家長和教師一起收集材料,將各種閑置的生活用品帶到幼兒園,成為幼兒的游戲材料;通過開展開放日活動和組織家長培訓,讓家長參與到“安吉游戲”中去,引導家長從觀察幼兒到逐漸讀懂幼兒,成為教師開展“安吉游戲”的合作者、支持者。
“安吉游戲”為我區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可喜的。我們的實踐剛剛開始,在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將陸續有更多的幼兒園加入進來。我們將在前期經驗的基礎上,加大資金投入、培訓力度、研究力度,以課程改革為動力,科學規劃,統籌發展,推動“安吉游戲”本土化實施,提升區域學前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盛奕.基于“安吉游戲”理念的幼兒園環境變遷 [J].學前教育,2019(04).
[2]程學琴,放手游戲,發現兒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3]韓康倩.華愛華教授訪談錄之二“安吉游戲”中的環境創設[J].幼兒教育,2021(07).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