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將2020.1.-2020.12.期間自愿加入研究的98例進行介入治療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隨機分組,采用不同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并分析臨床效果。結果:本研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能夠提高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圍手術期護理;并發癥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發生的患者其下肢動脈出現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下肢的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引起諸多的肢體缺血性疾病,嚴重會使患者的下肢出現壞死[1]。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血管介入技術成為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在患者進行介入治療的圍手術期進行高效的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手術順利進行,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復速度[2]。基于此,本研究對我院進行介入手術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并分析應用效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20.1.-2020.12.期間自愿加入研究的98例進行介入治療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每組49例,其中對照組男25例,女24例,平均(55.96±6.45)歲,平均病程(4.09±2.11)年;實驗組男24例,女25例,平均(55.12±6.18)歲,平均病程(4.24±2.27)年,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該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指導患者進行術前準備,術后進行健康教育,叮囑患者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遵醫囑為患者進行用藥護理,積極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等。
1.2.2實驗組
該組患者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具體:(1)術前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積極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并為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幫助患者完善術前檢查,了解患者的疾病史、用藥史、過敏史等。(2)術中護理,輔助醫生完成手術,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促使手術順利完成。(3)術后護理,觀察患者術后患肢的皮膚溫度以及顏色變化,檢查患者血液循環狀態。注意切口是否出現血腫等不良現象。術后注意為患者進行保暖,但是不要采用熱敷或者加溫的方式。在使用溶栓藥物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的傾向,尤其是老年患者,指導患者術后早期進行肢體練習,促進側支循環。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積極進行術后健康指導,避免負重行走,并且不要接觸具有震動性的物體。
1.3療效觀察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用SPSS24.0軟件進行對數據的統計和整理,計量資料用(x±s)來表示,計數資料運用卡方來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介入治療期間采用高效的護理干預方式能夠促使治療效果提升。積極進行術前護理干預,對患者的不良心態進行高效的疏導,降低負性情緒的發生率,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提高治療依從性。術中與醫生緊密配合,最大程度的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及時關注患者的溶栓情況,避免出血時間發生[3]。術后做好患者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對患者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高效的預防,減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促使患者術后快速恢復,指導患者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重視程度[4]。本研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能夠提高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楊潔.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38):299-300.
[2]吳江萍.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0,10(13):82-84.
[3]左芳,潘曉琳,郁潔,劉雪梅,李寧.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的圍手術期護理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25):222.
[4]李一玲.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