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蓮蓮
(廣州市天河區盈彩美居小學 廣東廣州 510000)
2018年,國家招收軍人過程中,因面試人員的身體素質及視力不達標,再一次使招軍標準降低,這一事實表明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仍處于持續“低”水平。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少年的體質水平關系著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國家時刻關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相繼出臺一系列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在中小學實施體能教學,是一項促進中小學生體質發展的重要舉措。
身體功能訓練在大眾健身、競技體育等方面廣泛運用,其特點是強調身體的控制力,從整體上提高身體運動系統的工作機能[1]。為了進一步落實國家及各省市下達的促進學校體育發展的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按照廣州市教育局印發的《廣州市全面提升學生體質體能工作方案》中提出的中小學體能教學要求,將身體功能訓練引入學校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合水平段學生的體能教學內容,為豐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奠定基礎,為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指引方向。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檢索身體功能訓練、靈敏素質練習等文獻,同時查閱體能練習書籍資料,為小學靈敏素質體能訓練計劃的制定提供借鑒,為該文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根據研究需要,對體能訓練專家和學校體育專家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到小學體育教學中迫切需要引入身體功能練習來改善學生的體質,同時專家對靈敏素質的體能練習方案提出了有效建議。
首先對學生進行現代體能知識的傳授,提升學生對身體功能練習的認知,訓練過程采用新型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求知欲,實驗臨近尾聲,對學生進行體能教學內容、對現代體能教學認知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現代體能教學的態度。發放學生問卷80份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100%。為了保證論文研究內容與問卷內容的一致性,采用專家評定法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專家一致認為問卷有效。
確定體能教學中靈敏素質的實施方案后,以某小學為實驗基地,隨機選取小學三年級、四年級各2 個班,剔除平時進行課外體育訓練、近期出現運動損傷的學生,三年級80人,四年級80人,共160人為實驗對象,此次實驗從2020 年9 月15 日—12 月22 日,共3 個月。實驗班學生執行體能教學中靈敏素質的訓練方案,對照班學生按照平時的體育教學計劃實施教學。
實驗前,首先對參與此次實驗的所有體育教師進行體能訓練理論培訓,全面了解體能訓練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方法,掌握體能訓練中靈敏素質訓練的動作方法。其次,進行實驗前的數據測量,了解學生身體靈敏現狀。最后,進行體能教學實驗和收集整理數據,根據收集的數據和實際情況進行微調,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實驗1~4 周為初期階段,5~8 周為中期階段,9~12周為后期階段,表1 為對照組1~12 周的訓練安排,表2為實驗組1~12周的訓練安排,兩組每周一節靈敏素質訓練課,根據階段依次增加練習負荷,為了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負荷量相同,在練習過程中運用心率測試儀,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完成練習內容時平均心率進行測試。在保證學生平均心率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確定各內容的數量及次數。

表1 對照組訓練內容表

表2 實驗組1~12周訓練內容
靈敏素質是指人體在各種突然變化的條件下,快速、協調、敏捷、準確地完成動作的能力[2]。靈敏素質是人的運動技能、神經反應和各種身體素質的綜合表現。反應速度、判斷準確、及時做出應答動作是靈敏素質的先決條件,各素質協同配合是完成應答動作的基礎,應答動作的熟練程度直接體現了靈敏素質的高低[3]。
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靈敏素質的關鍵時期,開展靈敏素質的課堂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為小學生靈敏素質教學設計。
3.1.1 課時安排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促進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更好發展,廣州市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周安排1節體能練習課,學校每周應安排1次以發展體能素質為主題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確保體育鍛煉效果。依據廣州市教育局印發的工作方案要求,結合期末文化課程的考試時間占用情況,安排每學期18課時。水平一,靈敏素質練習安排5~8 課時;水平二,靈敏素質練習安排6~8 課時,水平三,靈敏素質安排6~8課時。
3.1.2 靈敏素質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靈敏素質包括動作靈敏和反應靈敏,其中動作靈敏的訓練方法,主要包括直線訓練法(向前向后跳、左右跳、剪刀式跳、前后側向跳、左右兩側跳、側向交叉步移動、側向轉體跳)、繩梯訓練、圓點訓練(訓練包括增加運動員變向能力和反應能力的雙腳跳躍能力)、錐桶訓練(向前跑、后退、側向并步移動、Carioca舞步)[4]。
反應靈敏的訓練方法包括變換擋位反應訓練、沖刺和倒退反應能力訓練、揮手示意反應能力訓練、傳接球反應能力訓練、空投球訓練、并步移動及向前接球反應能力訓練、立臥撐訓練、反應靈敏盒子訓練、數字訓練、反應賽跑訓練。
靈敏素質是運動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發展靈敏素質過程中,應注意,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素質,是發展靈敏素質的基礎;在專項練習復雜化的條件下,反復練習與專項運動性質相似的動作,是發展專項靈敏素質的有效途徑。發展靈敏素質的途徑,主要包括徒手練習、器械練習、組合練習和游戲等[5]。
3.1.3 實施措施
根據學期教學計劃,利用體育課對對應年級的教學目標、學生和學校基本情況,依據靈敏素質的訓練方法和練習手段,設計教學內容,在課前開始階段、課中基本部分進行練習,調控學生的練習負荷。
3.1.4 靈敏能力測試
動作靈敏的測試方法有箱體上下邁步落地評估測試、IIIinois動作靈敏測試、5-0-5動作靈敏測試、專業級動作靈敏并步移動測試、三錐桶并步移動測試、正方形測試、六邊形測試、象限跳躍測試、T形測試、J.P.并步移動測試[6];反應靈敏的測試方法有象限跳躍測試和六邊形辨向折返跑測試。
象限跳躍測試和六邊形辨向折返跑測試是反映動作靈敏和反應靈敏的項目,因此,該文主要以這兩項測試成績為參照,對對照組和實驗組的靈敏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3.2.1 象限跳躍實驗前后測試成績的對比分析
從表3 可以看出,三年級實驗班學生象限跳躍實驗前后測試成績差值的平均數為6.53±2.09分,對照班學生實驗前后測試成績差值的平均數為3.60±1.32分,將三年級學生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組間對比,三年級實驗班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班,兩組數據均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

表3 象限跳躍和六邊形辨向折返跑實驗前后測試成績差值的平均數
小學四年級學生象限跳躍的數據測試中可以看出,四年級學生實驗班實驗前后測試成績差值的平均數為6.69±2.61分,對照班實驗前后測試成績差值的平均數為3.61±1.62分,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組間對比可知,兩組數據均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
將三年級、四年級學生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成績的標準差進行對比分析,實驗組的成績都高于對照組的成績均值。從成績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的成績提高較大,實驗組實驗前后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學生進行靈敏性訓練后在協調性和準確性方面有明顯提高。
3.2.2 六邊形辨向折返跑實驗前后現狀分析
由表3可知,對三年級、四年級學生六邊形辨向折返跑測試,三年級實驗班實驗前后測試成績差值的平均數為2.01±1.20s,對照班實驗前后測試成績差值的平均數為0.89±0.71s,四年級實驗班實驗前后測試成績差值的平均數為2.11±1.31s,四年級對照班實驗前后測試成績差值的平均數為1.02±0.79s,將三年級、四年級實驗班和對照班兩組數值進行組間比較,兩組數據的比較均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且實驗班學生通過體能教學的靈敏素質訓練后,其快速反應和奔跑能力、身體敏捷性顯著提高。
實驗臨近尾聲,利用課余時間對三年級、四年級實驗班的學生進行現代體能教學實施方案的可行性調查。表4是學生對現代體能教學內容的喜愛程度調查情況。

表4 學生對現代體能教學內容的安排的情況分析(%)
學生對現代體能教學在教學內容設計、練習方法和體能教學本身的喜愛程度調查中了解到,對體能教學內容的喜愛程度中,在較喜歡以上的,占93.9%,對練習方法的喜愛程度,在較喜歡以上的,占96.1%,對現代體能教學本身,學生在較喜歡以上的,占88.8%,說明現代體能教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通過靈敏素質方案的實施,學生的靈敏素質有明顯提高,三年級、四年級學生正處于靈敏素質發展的敏感期,敏感期內對小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體能教學,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將現代體能訓練理念和方法引進小學體能教學中具有可行性,且對同時期出現的身體素質產生顯著的良好轉移,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