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那 李朝林
(1.江蘇省體育科學研究所;2.江蘇省體育局訓練中心 江蘇南京 210033)
在2017 年全運會女子5000m 比賽中,江蘇田徑運動員胥秋子以15′46′′42的成績獲得冠軍,從2017年5月6日開始進入整體備戰階段,經歷4個多月的時間,在訓科醫管復合性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從運動訓練、傷病康復、訓練控制、體能訓練多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制訂詳盡的訓練計劃,為運動員更好訓練、恢復做好保障工作。
復合性團隊綜合攻關在江蘇省競技體育系統中,實施已久,其核心內涵在于“建立以運動訓練為核心的復合性團隊”,以團隊的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包含訓練主導的教練員、隨隊的科研人員、醫療人員、管理人員等四方面人員,還包括各個人員背后強大的團隊力量,表面上團隊只有4名隨隊人員,但其背后體現出了各個機構,每個人均是駐隊代表,依靠強大的團隊力量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最終比賽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1]。在團隊中,通過管理層面協調各方面訓練專家,做好訓練方面的工作;科研人員做好運動員訓練監控、營養品補充以及體能訓練方面的工作;隊醫做好運動員傷病康復,訓練放松以及訓練前后拉伸的工作,所有的工作重心均圍繞在運動員和施加給運動員的外部負荷上。
完成任務目標是考核備戰成果的最終指標,確定客觀目標,建立可操作性過程是整個備戰思路的重點,科學有效實施訓練過程是關鍵[2,3]。基于以上方面的考慮,首先是確定目標,根據2014—2017 年比賽形勢,分析出胥秋子曾經在2014 年獲得錦標賽冠軍,具備15′50′′以內的水平,考慮對手情況和后期的發展趨勢,最終確定名次指標為保三爭一,成績指標確定為15′30′′;其次,根據運動員自身水平現狀和對手情況,對整個競技能力組成進行分解,根據競技能力形成的規律進行分階段訓練,將不同競技能力形成時間、保持時間、消退時間進行有機整合,做好整體、階段、小周期的訓練計劃;第三,根據胥秋子現狀和15′30′′所需運動員能力做好傷病預防、體能訓練工作,并將體能訓練合理安排到小周期的每次訓練課中;第四,根據兼項情況、比賽時間、5000m比賽時間,安排好賽前減量訓練。
圖1 顯示,胥秋子完成15′30′′所需要的競技能力、競技能力支撐,所有的指標體系均根據目標設置,參考訓練經驗、測試數據得出。
圖1 胥秋子競技能力目標需求和分工分析
在所需競技能力中,最為重要的是建立超高的有氧能力平臺和沖刺能力,所有的訓練、保障工作均圍繞此開展,體現出復合性團隊中“建立以運動訓練為核心”復合性團隊的工作模式[4]。在訓練中,教練員根據前期分析,制訂訓練計劃,以小周期為單位進行訓練,可以更靈活地調整整個訓練,分解整體競技能力需求之后,各個團隊在管理人員的統一協調下,進行有序工作,發現問題隨時解決,隨時匯報。
參考競技能力需求的原則以及保障模式,根據教練員的整體計劃,每人制訂一套整體的工作計劃(見圖2),根據小周期計劃,制訂詳盡的課堂訓練計劃,保障提升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同時,身體有效恢復,體能儲備充足,傷病得到康復,訓練得到恢復。
圖2 綜合服務人員分工
根據階段訓練安排,做好階段訓練的評估,全面做好運動員現狀的評估,找出差距和訓練空間,包括傷病調查、FMS、Y-Balance、基礎力量、爆發力、核心力量、力量耐力、基礎有氧能力、有氧能力平臺、專項能力以及相關對應的心率、乳酸值等,通過測試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訓練學中高無氧平臺的建立、高有氧平臺的穩定、高速沖刺能力、抗乳酸能力、沖刺意識;機能及體能中低鐵蛋白、Hb不高、最大力量丟失、身體協調能力下降、下肢爆發力不足;傷病中小腿和后群肌肉緊張度較高、下肢跟腱有時疼痛、放松不足、傷病風險。
4.2.1 訓練學
通過前期的分析、考慮訓練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結合競技能力形成、消退時間,高原訓練的安排,應將整個訓練分為5 個階段,每個階段根據訓練目的進行分解,將整個訓練過程進行有機組合。在全面恢復階段進行有氧能力平臺建設,在高原準備期進行平臺提高和保持以及專項有氧能力基礎訓練,為上高原做訓練準備。在高原上進行有氧能力的強化和恢復能力的培養,高原習服后進行全面的專項能力強化,抵達天津后進行賽前的減量訓練以及強度刺激(見表1)。
表1 整體訓練計劃
首先,根據胥秋子現狀,安排全程的間歇訓練,來轉換有氧能力平臺;其次,對耐乳酸訓練和耐最大乳酸沖刺能力,進行有效訓練(見表2)。
表2 備戰過程中間歇訓練安排
4.2.2 體能和機能解決方案
圖3 運動員現狀以及解決措施
針對前期檢查發現的問題,對于胥秋子鐵蛋白下降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加強膳食鐵劑,加強營養品使用,強化使用效果。在葫蘆島訓練期間,進行全面的身體素質訓練,特別是基礎體能的訓練,包括大力量、半蹲以及上肢的力量訓練;在第二階段進行大力量訓練,同時加入協調性和轉化力量訓練,加強運動員跑動中下肢爆發力訓練,在初上高原和高原訓練后期,加強基礎力量訓練,特別是下肢爆發力的訓練[5,6],使運動員盡快適應不同高度帶來的下肢力量差異,提高運動員的跑步經濟性[7-10]。
4.2.3 傷病和預防損傷解決方案
在加強全面的身體素質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中,注重對于運動前的拉伸,做到精準牽拉,針對不同課次及不同訓練強度下,對重點部位進行全面放松和治療,并每天進行放松。
復合性團隊在江蘇省競技體育中應用較多,特別是針對重點運動員在備戰奧運會和全運會的攻關中,強調以運動訓練為核心,以科技為先導,發揮科技助力的作用[11]。在運行過程中,整體性和發揮團隊每個人工作的積極性是成功的前提,協調統籌整個備戰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是成功的關鍵,建議在以后的團隊建設中,發揮每個人的專長,最大程度發揮每個人的優點,做到包容、溝通,創造和諧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