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武漢 430000)
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指的是通過園林景觀技術等相關配套技術的應用,對某特定地域范圍內配置樹木和花草等要素,共同構建完善且富有美感的自然環境。在具體的景觀設計中,適用性原則是重要的工作指導,一方面需做到因地制宜,即各類生態要素與所在區域的土壤特性、氣候等自然因素相協調;另一方面則是提高經濟效益,在不影響設計品質的前提下,減少成本投入,為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的建設提供更多有利的條件。
設計節約型生態園林時,必須與當地的地理位置以及社會氛圍有效契合,并以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維護地區的生態健康為導向。節約型生態園林首先要考慮的是資源的利用效率,從地區具備的資源入手,對其進行充分應用,以保證生態園林在區域經濟進步中所起的正面作用,設計人員在展開全局規劃時,還要注意城市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有效融合,確保生態園林建設在科學全面的規劃下有序展開,并且還需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以促進生態園林深入持續發展。
因為在資源利用以及具體發展中的理念有所差異,目前的城市建設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很多城市在發展中都強調突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在設計城市節約型生態園林時,有必要以自身發展理念為基礎,構建特色十足的園林景觀,并致力于將其打造為城市的綠色景觀。除此之外,對于氣候條件、土質情況、地形地貌等因素,設計人員也不能忽視,在綜合考慮各方條件的基礎上,種植與城市條件相符合的植被,使生態園林盡量趨于豐富多樣。
節約型生態園林能夠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完善與優化,所以在具體設計中,必須嚴格遵循環保標準,對城市能夠合理利用的可調動資源進行利用,以促進生態園林的全面建設。資源的不合理消耗勢必造成城市污染,設計人員要對植被、景觀等展開合理布局,盡量使用群落結構,提高樹葉的空間占有率,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以確保氧氣持續輸出。
從現階段的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來看,植物類型單一化問題較為普遍。究其原因,與四季常青的設計理念有關,同時也受到成本的制約。從四季常青的角度來看,設計者過度注重植物的“綠色屬性”,一味追求綠色,忽略了植物合理搭配所創造的觀賞性特征。從成本的角度來看,則體現在現場氣候環境、移栽難度等細分層面,礙于多重因素的限制,在設計時常選擇的是成活率較高、生長適應性較好的植物,其他植物的搭配數量有限,使得整個區域的植物類型偏單一[1]。
在部分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高度追求植物觀賞性的問題,對植物功能屬性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由于功能層面的缺失,導致區域內形成的生態系統難以有效抵抗外部環境的干擾,脆弱不堪。例如,在視覺層面的觀賞性設計中,普遍采用的是矮灌木和鮮艷的花朵,其生態環境防護能力不足,尤其是在霧霾等環境污染較嚴重的城市,更是難以滿足生態保護的要求,這種重觀賞性而忽視功能性的方式并不可取。實際上,在現代化的園林事業中,觀賞性占據較大的比重,其應當成為設計中的重要內容。
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實踐活動的開展,逐步“孕育”出具有參考價值的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案例。部分地區在設計時從已有的案例中汲取經驗,但并未掌握好因地制宜的原則,而是將其他地區的成功案例生搬硬套地遷移至本地區,但各自在城市發展規劃、現場土壤條件、氣候條件等方面均有所差異,最終出現“四不像”的情況,嚴重時還有植物存活率偏低、植物綠化功能不足、美觀性欠佳等問題。
生態功能優先是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內容,其關鍵在于做好園林景觀多樣性的構建工作,以發展綠色、簡約特色為基本前提,適當豐富生態元素,集多重元素于一體,構建完善的生態園林體系。在生態功能優先的視域下,需要以可行的方法最大化利用植物,通過各類植物的搭配,構成生態功能屬性較為強烈的完整的園林空間結構體系,展現出生態環境的優越性[2]。
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所需考慮的材料主要有兩種,即建筑材料和植物材料。本文圍繞后者展開分析。植物材料的選取需考慮到項目的實際環境,使植物能夠移栽成功并茁壯生長,由此發揮出其在生態環境多樣性方面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在選取植物材料時,還需考慮到成本控制要求。
實際工作中,植物材料的選取應沿著如下思路進行:一方面,要求植物對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且盡可能做到就地取材和就近取材,提升植物生長適應性的同時減少成本投入;另一方面,選擇地方性樹種,確保其具有足夠穩定的群落關系以及觀賞性,發揮該類地方性樹種的生態價值。
自組織和能動性是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應當具備的基本功能,其要求園林具有足夠的適應性水平,可以適應所在區域的氣候環境。與此同時,從外部吸收物質和能量,為自身提供補給,在循序漸進的發展進程中,構筑完善的生態系統,將生態、觀賞等功能均提升至全新的層次,從而構建更加高級的生態系統。且在該構建思路下,可逐步形成具有可持續發展特征的節約型園林系統,以滿足生態環境長期高品質發展的基本要求。
在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的生物多樣性設計中,需要考慮到植物、動物、微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的關系,彼此間相互融合,共同組成完善的動態復合體。生物多樣性是保證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關鍵前提之一,同時也是提高生態系統抵抗外部作用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必須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問題,以合理的方法做好設計。在實現生物多樣性目標的路徑中,保護是不容或缺的手段,主要圍繞如下兩個方面展開:
1)保護生態園林,具體體現在園林的日常維護以及管理之中;
2)保護本土植物,強調的是對動植物的有效利用,切實發揮出本土植物的生態特性[3]。
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的構建應當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具體至植物配置中,現場的氣候環境為重點考慮因素,選擇的植物需要契合于當前的環境,以便有效生長。在滿足景觀要求的同時,還需盡可能地彰顯各類植物的作用,將其融入城市綠色建設中,成為優化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參與者”。在一系列植物的共同點綴下,提高城市的綜合綠化建設水平。
植物配置應具有層次分明的特點,只有做好此方面的工作,才可增強園林景觀的立體化特性,擺脫單調乏味的局面。生態系統構建的層次化體系如圖1 所示。

圖1 生態系統構建的層次化體系
在層次化配置中,通常考慮的是喬木、灌木、花卉、綠草等高度存在差異的植物,對其做合理的搭配,構成點、線、面的層次化植物組合方式,使園林逐步從扁平化轉變為立體化,加之多類植物的色彩搭配,形成良好的視覺體驗。例如,1 m 左右的低矮區間以黃楊球及類似的植物為宜;3 m 左右的區間以紅葉李為宜;5 m 左右的分區以檜柏及類似的植物為宜。在不同高度配置特定的植物,形成層次分明的空間結構。此外,還可合理搭配不同花期的植物,使園林在各個階段均有其獨特的觀賞魅力,擺脫審美疲勞、部分季節觀賞性不足的問題。
變化性和統一性是形態與色彩搭配的關鍵要點,在該方式下,有助于提高風景園林的建設水平,使其滿足整體性的構建要求。具體而言,設計中可富有針對性地突出某種特定的元素,實現植物形態和色彩層面的統一,由此規避植物結構觀賞價值單一的問題。不僅于此,還需注重分級設計方法,將整個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劃分為多個細分的層級,為各層級做針對性的設計,在多層次共同組合之下,構成完善的整體植物景觀,增添審美元素,消除審美疲勞。
綜上所述,在節能環保、綠色生態的發展背景下,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被提上日程,部分地區正著手相關規劃與構建工作,且已經取得較為突出的成果。在建設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時,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條件,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做好規劃、建設以及后續的完善工作,有效推動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事業的發展,帶動社會經濟向高層次、高品質的方向邁進。作為相關人員,仍需積極探索,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