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超楠,彭佳麗
(1.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貴州貴陽,550025;2.華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部,廣東廣州,510631)
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印發《關于加強基礎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到要進一步提高我國基礎研究水平,要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強調了要改進對基礎研究的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1]2019年11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鼓勵支持中小學教師增強科研意識,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究活動,不斷深化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規律性認識,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書育人有效方式和途徑。[2]小學教師是基礎教育的第一道防線,加強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管理不僅對基礎研究發展尤為重要,而且有利于科教興國戰略的推進和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因此,做好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管理是時代所需,也是我們當前要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
王文良認為,教育科研是以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為對象,加以科學的研究方法,對教育現象進行透徹的分析,有計劃地進行教育規律探索和理論建構的過程。[3]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可以簡單理解為小學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主動并積極地針對教育和教學的實際問題,結合科學有效的方法和理論推進教育不斷發展的研究過程,其目的在于從中尋找教育發展的規律及探求教育教學的高效方法,以求獲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然而,部分教師在傳統觀念影響下,認為搞教育科研是教育專家的事,與在校授課教師關系不大。為使基礎教育高效發展,1984年12月,上海召開了中小學教育科研規劃會議,提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教育科研要求。[4]1999年9月,《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指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教育科學研究。[5]此后,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熱情高漲,教育科研水平慢慢地提高。隨著我國教育部對小學教師發展的中心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不斷完善,教師的績效工資評估、職稱的評比與教師本身的教育科研實力越來越密切相關,我國各地的大部分小學教師都主動地進行了教育科研活動。隨著小學教師科研團隊日益擴大與發展,教育教學科研團隊管理需求逐漸加大,如何科學管理好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隊伍,充分發揮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優勢成了當前教育界的熱門研究話題之一。
21世紀,教師的職業活動已不局限于服務、奉獻、培養學生,同時也是一種研究和探索的活動。[6]小學教師科研活動的發展對推進基礎教育改革、貫徹落實新的教育理念、尋求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法起著巨大的作用,而科學管理是提高基礎研究效率和效益的重要保證,因此要發揮好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作用,需要提高小學教師科研管理的水平。然而,當前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管理中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小學教師科研組織管理一般包括學校科研機構建立和科研隊伍建設兩方面。由于我國小學教師主動參與科研活動的時間不長,小學科研組織管理還不夠完善。例如,盡管大部分學校設置了專門的科研管理機構,但仍有部分學校的科研管理機構形同虛設,其設置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并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此外,部分學校科研機構的管理人員是臨時安排的任課老師,其對管理機構的工作內容不夠了解,導致科研管理工作中權責不清的情況時常發生,管理水平較低。總而言之,學校對誰來負責科研資料的整理、傳達、交付,誰來主持科研活動、誰來負責科研經費的運用等問題缺乏清晰的規劃。在科研隊伍建設方面,由于缺乏系統有效的管理指導,缺乏隊伍建設專業的培訓,科研管理人員自身能力不足,小學教師隊伍中存在對科研認識度、理解度、參與度、能力度等參差不齊的現象。例如,一些教齡較長的教師認為搞科研費時費力,確保學生成績不降才是教學工作重點,還有一些教齡較短的教師雖然想通過教學科研活動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卻不知道從何下手,他們往往對科研的步驟、運用的方法等問題一知半解。總而言之,小學教師缺乏專業科研隊伍的指導和培訓。
開展科研兩個關鍵性的問題就是課題的確立和信息的獲取及利用。科研的選題是否有價值、是否新穎等關系到小學教師課題的價值,獲取的科研信息是否能被合理利用關系到教師科研進度,因此,做好這兩方面的管理尤為重要。而一些小學對教師科研課題的管理還處在舊有模式中,部分教師是結合某次課題征集象征性進行自查,找出符合文件基本要求的課題方向。學校層面未能給出關鍵的指導和建議,有時也未思考課題是否貼合當下的實際情況。種種原因導致小學教師的科研選題存在不少問題。例如,課題貪大求全、課題理想化不切實際、課題超出了教師自身的能力范圍、課題所需要的資料難以獲取、課題落后于時代需求等。一些學校對科研所需信息的管理也缺乏緊密的貼合性,在電子網絡時代,很多文字類、視頻類、音頻類、圖片類的資源可以通過網絡共享,然而有些管理者并不重視教育科研資源庫的建立和共享,要求教師通過查閱圖書館的書籍或文獻資料獲取所需知識,從而導致小學教師的科研信息閉塞、信息不貼切、信息利用不充分、信息不對版等問題的出現,進而影響了小學教師的科研進度和質量。
教育科研是當代教師不得不面臨的生存方式,其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生存晉升的質量和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7]一所學校教育科研項目數量影響著教育界對該學校和教師的相關評價,這種評價機制會導致一些學校的科研管理過分關注研究結果而輕視研究過程。科研管理人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爭取項目和出成果上面,對中間的科研過程缺乏有效的管理指導,導致小學教師在科研過程中常常出現“如何更好地實施、如何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棘手問題、如何控制好實施過程的時間、如何利用好當下擁有的資源、如何快速獲取所用科研經費”等困惑,而科研過程中出現的研究理論和實踐操作等問題,往往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科研管理應該兩手抓,既要注重管理課題研究結果,也要注重管理好課題研究過程。
科研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和考核階段要能夠按上級要求督促項目負責人及時提交所需材料,控制科研活動各環節時間,要求教師按照預期科研進度及時提交相應階段的工作報告。然而,小學教師的科研成果主要以學術論文、教案等書面形式呈現,在目的、過程、方法方面存在創新性不足等問題,比如魏登尖等人指出中小學教師科研論文寫作面臨著寫作目的帶有功利趨向、論文發表亂象叢生等困境。[8]而一些管理者卻沒有及時針對這些問題提供相應的指導服務,在科研寫作、科研指導、經費保障、研究條件保障、心理輔導、專業培訓等服務方面提供得相對較少。
現階段小學教師科研管理以常規管理為主,常規管理工作的內容主要是向教師傳達科研要求、向上級報送科研進展情況、負責校內外科研課題的征集、協調整個科研參與者之間的關系、解決管理中出現的棘手問題等,但這種常規的管理模式與當下追求高效、實效、創新的時代要求不符,它無法保證資源被最大限度地有效獲取和利用,無法調動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科研管理人員對管理創新的認識度不高,這不利于學校和教師的長期發展。目前,很多小學教師積累了不少的科研成果,但主要以論文、教案等書面形式呈現,科研管理部門并沒有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把小學教師的研究成果切實有效地運用到學校教育教學中,讓研究成果充分發揮作用,小學教師也不知如何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教學之中。由于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科研成果利用率低,出現了小學教師科研和教學“兩張皮”的現象,這在一定情況下打擊了小學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自信心和積極性。[9]
小學教師科研管理是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的一部分,加強小學教師科研管理符合新時代的需要,也符合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因此對小學教師教育科研進行有效管理尤為重要。
健全的規章制度是管理工作順利展開的保障,因而制訂完善的小學科研規章制度是科研管理的首要任務。一套涵蓋廣、完整系統的科研管理制度,一方面有利于科研機構的建立,可以保證科研活動的有序性、條理性、高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科研隊伍的建設,有助于管理人員對科研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明確的規范,對相關人員崗位職責、紀律、評估、獎懲,以及對教師科研的審批、實施、檢查、獎勵、推廣等方面的工作提供詳細的說明,從而防止含糊不清、權責不明的情況出現,進而使小學教師和管理者對科研工作有更加明確的認識,防止無序科研活動發生。健全制度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校需要結合時代和教師教學管理的要求,及時修訂完善科研相關制度,使規章制度與時俱進。在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科研管理人員也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執行力去加快科研隊伍建設。
創新科研管理方式,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外優秀的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方式,同時還可以按學年、學科、活動的特殊性進行分類組織開辦研究會,保證研究課題的貼合性。學校也可以學習西方國家充分發揮校長牽頭科研管理的優勢,例如德國非常認可優質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需要發揮好校長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創新科研管理方式還可以結合其他領域的理論知識,例如:把現代組織理論運用到科研管理中去,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把領導權變理論與科研管理結合起來,有利于人、物、時間、空間等資源有效利用;把期望理論、學習型組織理論等與科研管理結合起來,使管理方式更具有人文性、科學性、實踐性、主體多元性;把大數據積極引進和滲透到科研信息管理中,發揮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技術,全面提高小學教師的推測辨析能力,切實優化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管理決策,從而增強科研管理效果,從根本上解決科研課題和信息管理缺乏貼合性的問題。
管理人員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參與者,首先要充分了解小學教師的科研工作,明確學校長期望發展的方向和創新目標,懂得管理創新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實國家、地方、學校發展的相關政策,熟記教師科研管理的規章制度。其次,管理者應多參與相關的管理培訓,重視小學教師科研成果推廣和應用,對教師科研情況要及時地跟進和指導,獎懲分明、評價合理,重視提高自身與教師的科研素質。管理者要明白中小學科研是系統工程, 應該對它進行科學的動態管理,抓好科研的每一個過程。由于每個階段重點不一樣,如準備階段以指導、把關為主,執行階段以督導為主,總結階段以指導、驗收、推廣、獎勵為主,因此管理者不能忽視科研過程的重要性,要為小學教師科研提供貼心服務,在小學教師的科研工作中提供及時的反饋和幫助。最后,管理者除了要關注校內的工作,還要加強與校外教育科研機構的合作,發揮多主體合作的作用,共同為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做貢獻,多學習、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管理成果,把它們與本校的實情結合起來運用。
教師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核心和關鍵之一,因此,小學教師不僅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教育素養。第一,小學教師不僅需要把課堂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主渠道,還需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主動積極地參與教育科研活動,從中找尋教學突破口。野曉航等人在調研報告中將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分為十種能力,包括自主學習、選擇課題、方案設計、運用方法等能力。[10]作為小學科研參與者首先要對自身科研能力進行評估,不斷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不斷加強科研意識,積極參加專家講座,明白教育教學和科研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張皮”。[8]第二,小學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夯實自己的專業知識,要不斷關注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模式、師生觀等。第三,小學教師要積極參與教育科研,為學校構建科學的、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立足教學第一線,把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提煉出來作為科研的研究對象。第四,小學教師要主動向前輩或優秀的教師學習,學會把科研成果有效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之中。
小學教師科研管理既符合國家提出的教師教育科研發展政策,又響應了加速基礎教育發展的號召,作為推動學校發展的戰略之一,給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不竭動力。教師的創造性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關鍵,教師的創造性源于教師的科研能力。如何增強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積極性,提高教育科研的有效性是學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小學教育科研管理人員要加強培養科研意識,以提高科研管理業務能力為中心,努力提高小學教育科研管理的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