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孫霞飛
(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團新天地實驗學校,浙江杭州,310004)
為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全面構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使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提出“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要求。[1]2021年10月,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又提出了“雙增”政策,即增加學生的藝術、體育勞動及戶外運動時間,增加學生音體美等非學科類培訓的時間。[2]教育部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全力保證課后服務時間,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拓展課后服務渠道,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我國課后服務政策的發展經歷了需求導向的初創階段、地方先行的發展階段和政策統合的繁榮階段,展現了從“管控”到“引導”的轉型與深入,體現了政策導向下課后服務發展在行政職能、實施對象、服務內容、經費保障、人員推進五個維度的嬗變與完善。[3]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團新天地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我校)秉承“減負不減質”原則,破解“5+2”課后延時服務后學校面臨的師資力量不足等困境,創新管理方式和服務模式,構建新建學校未來精品課程雛形,積極探索與實踐“X+1”課程新模式,進一步提升課后托管服務水平,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廣闊的發展空間。本文將從頂層設計、管理評價機制創新兩個方面切入,介紹我校課后托管服務“X+1”課程取得的成效,為其他學校引入社會有效資源、豐富課后托管服務內容和活動形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提供經驗借鑒。
為做好“X+1”課程課后托管服務的頂層設計,精準開發課后托管服務課程,轉變單純解決雙職工家庭接送困難的課程開發思維,我校在開學之初便緊緊圍繞“健康尚美、善于學習、勇于實踐”的育人目標,構建“雙圈六群”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X+1”課程的“X”是指啟智、多元、創生拓展性課程,“1”則是指基礎性晚托。在“啟智·多元·創生”課程體系引領下,“X+1”課程遵循課程開發的“六個堅持”原則,充分發揮校內教師興趣特長,積極引入社會優質師資,采取社會師資“持證”入校、本校加強“巡課+管理”等措施,創新“X+1”課程2.0版本(表2),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學生課后托管服務作為一種具有特殊職能的服務形式,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比,其在服務理念、服務角色、服務主體、服務內容、服務時間、服務人員、服務過程、服務功能、服務質量等方面都有自身的一些特點。[4]為做好課后托管服務頂層設計,“X+1”課程遵循以下“六個堅持”原則: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學校主責,用財政經費予以保障;二是堅持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公、民辦學校全覆蓋,有意愿參加的學生全覆蓋;三是堅持鼓勵校內教師參與并合理取酬;四是堅持教育行政部門有效統籌、精準指導;五是堅持合理定位,安全第一、作業優先、興趣為本、活動育人;六是堅持自愿原則,尊重學生意愿、家長意愿、教師意愿。[5]

表1 “雙圈六群”課程體系具體內容

表2 “X+1”課程2.0版本具體內容
雖然我校是一所開辦才一年多的新學校,但通過整合校內外各類資源,我校“X+1” 課程課后托管服務得到有效細化和落實,為促進學生多維成長打造了廣闊的空間。每學年末,我校根據學生和學校后期發展需求,提前制訂新一年的課程名錄,與校內申請開課的教師、校外優秀師資對接,對“X+1”課程進行論證。“X+1”課程教師不僅要具備崗位要求的硬件條件,而且要經過層層考核,確保基本素質、教學能力、對課程的整體設計和構想等符合課程開設要求。
1.發揮校內師資特長,提升校內教師出彩度
我校校內師資力量可觀,一是教師平均年齡33歲,二是有跳跳操世界冠軍、省羽毛球冠軍、青年畫家、非遺傳人等身懷絕技的教師。在開設“X+1”課程時,我校教師利用自身優勢,申報跨學科的有特色的“X”課程。為引導有專長的教師運用適合小學生的教育方法,提升校內教師出彩度,我校采取以下措施嚴把教學關。第一,落實每學期的備課檢查。每學期,教學處負責查收集各課程的教案、課件等資料,嚴格把關教學內容,幫助教師優化教學設計,真正讓“X+1”課程助推學生成長。第二,小學部全體教職員工參與上課或巡課管理。第三,注重梯度培養。我校以區級以上(含)科體藝類賽事為契機,積極推選優秀學生和作品參與比賽。
2.挖掘校外優質資源,提高外聘教師準入要求
在校外師資挖掘方面,我校整合多方資源,以豐富“X+1”課程內容。例如,位于我校旁的加拿大國寶級演藝天團太陽馬戲,是與美國迪士尼相媲美的世界級文化品牌。其國際大秀“X綺幻之境秀”,通過震撼的雜技表演、驚艷的劇場設計和舞臺效果,引領觀眾走進一個個令人目眩神迷的傳說。在幾次交流互訪后,我校邀請到課程研發團隊進校園,開辟了“探秘馬戲”課程。授課教師來自中國地質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美國邁阿密大學等一流大學,在服裝、化妝、索具、道具等方面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外聘的教師以淺顯易懂、動手動腦、邊玩邊學的方式讓學生近距離接觸世界級藝術瑰寶,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此外,我校還挖掘搖滾樂隊、編程、壁球、線描畫、微觀世界等領域的優秀師資,充盈課后托管服務師資建設內容。
在確保“X+1”課程質量方面,我校提高外聘教師準入要求,通過資質及課程準入考核、制訂《外聘教師管理辦法》、簽訂《課后托管“X+1”課程外聘教師廉政安全責任書》等舉措,加強層層管理。第一,資質及課程準入考核。和校內師資相比,校外師資的專業性更強,掌握前沿知識更多。在引進校外師資時,我校會對外聘教師進行“隨堂考”,委派相應學科的校內教師進行管理和巡課。第二,制訂《外聘教師管理辦法》。為規范外聘教師“X+1”課程教學,我校從聘任條例、工作職責、考核及獎懲三方面制訂《外聘教師管理辦法》,確保外聘教師課程教學能有效推動學生多元發展。第三,簽訂《課后托管“X+1”課程外聘教師廉政安全責任書》。本著“清廉從教,安全第一”的原則,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一步加強課后托管“X+1”課程外聘教師的師德廉政建設,我校制訂并與外聘教師簽訂《課后托管“X+1”課程外聘教師廉政安全責任書》,切實維護好育人環境和安全秩序。外聘教師每個學期需簽訂責任書,明確兩個“雷區”不可觸碰,提高責任心和廉潔意識。一是師德師風問題(嚴格禁止體罰和侮辱學生、發表不當言論、性騷擾等有違師德甚至法律的行為);二是安全責任事故,特別是體育類課程,任何活動都以確保學生人身安全為前提。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課程中心每天都會檢查外聘教師入校上課釘釘群簽到掃碼情況及健康碼、行程碼,確保外聘教師不遲到,教室不空崗。
為保障“X+1”課程課后托管服務的順利推進,做到保質保量開展,確保實施過程有序安全,我校實施三級管理模式:一是值周領導負責總巡視;二是值日行政負責二級巡視;三是上課教師、管理教師、校醫、保安等負責三級巡視。課程管理總表設置后,每周安排一名校級領導巡視全校,落實校級值周職責:檢查各課程是否有序開展、各崗位是否按時到崗,處理應急事件。每天安排一名中層管理人員巡視,落實中層值日職責:提前檢查當天課程所用教室,負責教室開門和衛生檢查,核對各課程上課人數,檢查上課教師或管理教師是否到崗,記錄并處理應急事件,維持放學秩序。上課教師負責巡視備課、上課情況,管理教師負責巡視上課教師、管理學生,落實教師巡課職責:監督外聘教師是否安全而優質地開展教學活動,協助管理學生考勤、教室衛生、放學安全、突發事件處理等。 校醫、保安負責意外保障和放學安全,落實校醫和保安協助管理職責:校醫處理應急傷害事故,放學后檢查各課程教室的衛生、電源;保安在學生放學期間做好安全保障及待接學生的管理。
1.借力學校“數智”評價體系
通過“數智”化評價方式的運用,我校“X+1”課程融合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等評價方式,積極探索構建“五藤樹”評價體系,如圖1所示。 “五藤樹”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為“潤德、啟智、強體、臻美、創勞”,旨在培養學生自律自信、重德守紀、質疑批評、反思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對應“五藤樹”評價體系,我校借助“班級優化大師”等數字化評價平臺,使評價結果具象化呈現。如圖2所示,學生登錄“班級優化大師”即可看到自己的“五藤樹”生長階段。通過參與“X+1”課程的學習,學生用平時的作品和期末的表演參評獲獎,可獲得不同賦分。

圖1 “五藤樹”評價體系

圖2 “班級優化大師”評價界面
2.完善“X+1”課程的雙向評價
教師評價方面,我校在每學期結束前成立考核小組,根據“X+1”課程的評價指標評選出優秀、合格、不合格課程。“X+1”課程的評價指標包括安全、衛生、有序、成果豐富(作品展示或節目展演)、學生和家長滿意等。優秀課程可獲得開課優先權,不合格課程將被永久停報。學生方面,結合教師的評價積累,我校將在期末評選出15%—30%的優秀學員直接晉級下一學年的“X+1”課程。
課后托管服務不僅具有解決小學“三點半難題”的本體價值,而且具有預防校園欺凌、實施素質教育、保證教育公平的育人價值,以及增加人民幸福感、緩解社會矛盾的發展價值。[6]我校“X+1”課程模式不僅收獲了學生和家長的滿意度,而且收獲了上級領導部門和校內外教師“點贊”的口碑。在此背景下,我校仍將繼續探索讓“X+1”課程走向3.0版本的路徑,繼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校內課程資源。
作為一所新建學校,我校小學段僅有一到四年級15個班,共566名學生,但我校課后托管服務開設了64門“X+1”課程。其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特長水平,有8門“X+1”課程還設置了A、B班,給家長提供了更多選擇空間。根據報名統計情況,每周參加“X”課程的總人數達1640人次,每周純托管“1”的總人數僅154人。滿意度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喜歡參加形式多樣、內容精彩的課后托管服務,課后托管服務不僅能愉悅學生身心,而且能發展其個性;家長對“X+1”課程的設置和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地給予高度評價。由此可見,“X+1”課程有效解決了家長的接送煩惱,家長對“X+1”課程課后托管服務充滿期待。此外,“X+1”課程還得到了上級領導部門的認可,以及各級媒體的報道。
“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家庭、社會多元主體共同承擔提供課后托管服務的責任,課后托管服務既需要政府政策引導和支持,也需要協調各職能部門的資源,構建新的制度體系。[7]因此,重視發揮學校在課后托管服務主渠道作用的同時,需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在遵循自愿原則的前提下對亟需服務群體給予優先保障,在嚴格教育目標取向的同時不斷豐富課后托管服務內容與形式。[6]如何讓“X+1”課程在未來校園、“數智”賦能、交互空間等理念的指引下走向3.0版本,將是我校課后托管服務下一步的工作目標。
我校“X+1”課程在遵循課程開發的“六個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做好課程開發頂層設計,加強課程開發師資建設,以優質的課后托管內容服務學生和家長,收獲學生和家長的好評及上級領導部門的認可。未來,我校將繼續完善“X+1”課程體系,提升辦學品位,開發更多與學校和學生未來發展相接軌的拓展性課程,打造精品課程,使學校發展更具教育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