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河市第一中學 張 麗
生本教育,就是把學生置于課堂教學的中心位置,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既可以發揮教師在課程設計中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釋放學生在課程習得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基于生本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導向,面向全體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差異化因素,全面依靠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生成過程,聚焦生物學科主干知識,緊扣生物學核心概念,實施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系統化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漸進式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鼓勵學生自覺參與生物相關社會熱點的討論,倡導學生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在日常生活中實現知與行的統一。
高中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是大學多門專業的基礎,是多項科學技術的基礎,也是多種社會職業的基礎。因此,在生物課堂踐行生本理念,有利于教師因人而異進行個性化輔導,有利于發現并培養人才,有利于學生個體提高學業成就,有利于學生群體在合作競爭中構建雙贏的學習共同體,有利于全體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以良好的師生互動為生本教學鋪路,以充分的生生互動為生本教學開篇,通過鼓勵學生向教師、向同學充分表達自己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并在頭腦風暴中把通過交流得到的新知融合、內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從而逐步構建相對完善、結構合理、基礎寬厚、個別縱深的個人知識體系。引入自評、互評、家長評等多元化過程性評價方式,改善教師單一評價帶來的壓制性課堂氛圍,進而提高課堂效益。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實施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依據前置性學習任務反饋,在進行精準學前診斷、明確教學起點之后進行單元內教學計劃微調整,再設計。為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二次優化教學設計時,嚴格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始終把學生的接受能力放在首位去考慮,確保學生通過學習目標明確知道自己具體需要掌握那些知識點,達到按圖索驥的理想效果。同時,學習目標可量化、易檢測,便于學生自測,利于學習小組成員間互評,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度反饋動態調控教學過程。一方面,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積累數字化學習數據,自主剖析過程性學習痕跡,積極與教師探討并改善自己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教師有意識地逐步建立學生個性化思維特征檔案,真正做到一生一案,穩步提高分層教學的有效性和微課輔導的針對性。教師尤其注意對學生作答及時做出評價反饋,引領學生聚焦目標達成,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依據師生收集整理的學習過程性數據,形成可診斷的連續性學情分析,確定最合適的課堂教學起點,為科學實施生本教學贏取先機。
以學習小組為動車組拉動課堂教學,以學習小組為載體打造高效學習共同體,引領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自我、增進自我效能。以組內異質確保組內成員間互相取長補短,以組間同質促進班級整體學風齊頭并進,以方陣式排座方便實時交流,以動態培訓組長強化小組文化凝聚力,為學習小組長期保持競爭活力加入催化劑。
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高度依賴于知識與技能的深度學習。因此,本著簡單、根本和開放的教學原則,有必要基于新教材框架,進行大單元整合教學設計,從學科本質尋找課程之根,指導學生靈活選取合適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更廣闊的邏輯空間高效構建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為更好落實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采用大單元整體設計教學策略,結合實際學情,實現生本課程的再造與教學重構。
創造性使用教材,探索基于核心素養的教材再開發。以核心概念統領的大單元教學,緊扣單元內核心概念,引入概念圖、思維導圖等工具,構建優化的多級概念體系。探尋促進核心概念深層理解的有利因素,尋找依托具體概念發展相應核心素養的途徑,聚焦學生科學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設計核心概念遷移運用的訓練,幫助學生通過反思形成認知策略,整合后的教學內容直指學生實際困惑與障礙,可以快速喚醒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真正實現答疑解惑、整合提升、鞏固知識、訓練思維。
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采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整合教師講授、探究、討論等教的方式。教師基于教學經驗預判進行初次備課,再參考導學診斷結果,持續進行修正和完善,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再次備課,更加靈活選擇組織教學的方式。學生在生本課堂中習得的知識,經過消化、吸收和內化后,能夠轉化為結構化的學科知識和技能,構建為強勁的個人動力系統,孕育為未來處理復雜現實問題的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
充分尊重教育規律,以學生認知為線索,組合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采用翻轉課堂,師生共同面對課前學習結果的精準診斷。學生帶著問題學,積極參與互動交流。教師組織學生基于破解自身疑惑進行深度學習,引導學生轉向主動學習,促進學生提升關鍵能力,并教會學生學習。
每一名學生都是從社會中的家庭來到校園中的課堂,也終將離開校園,回到社會中建立新的家庭。新時代中學生不僅要心懷遠大理想,更要在課堂中逐漸掌握為人類造福的本領。學生從校園里帶走的不應只是支離破碎、脫離生活的抽象理論和事實,而應該是熱愛生活的心和回報社會的本領。生本理念下的生物課堂,應該教會學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保護綠水青山的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解決生物相關的生產生活問題,肩負促進健康中國的社會責任,并以自身在解決實際問題所展現出來的價值觀念、品格和能力,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關注生物知識。
時代呼喚復合型人才,終身學習是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教師結合具體知識,抓住教育時機,充分發揮教育智慧,長期向學生滲透學習方法,使學生時時處處能學習,隨時隨地愿意學習,爭分奪秒善于學習。
針對教學重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親歷解決問題后,增加自我效能感。引入現實情境,喚起學生的親身體驗,調動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激活學生表達交流的欲望,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圍繞核心問題設置驅動任務群,引領學生主動探究,結合關鍵知識點,簡要介紹學科相關大學專業、社會職業,促進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為學生自主進行生涯規劃積累間接經驗。
深度融合信息技術,既可以輔助教師更加快速、準確地找到學生實際的學習困難和障礙,鎖定教學難點,又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有機催化劑,高靶向性地瞄準教學難點,實現化難為易的理想教學。如結合錯題再練二維碼反饋信息,教師對臨界點學生精準診斷學習狀況,并針對性地錄制微課實現點對點的積極干預,助力學生克服個人學習難點;通過剪輯軟件,利用學生身邊的素材制作教學視頻,引導學生學用結合;借助虛擬實驗平臺,還原抽象知識形成過程,變微觀為直觀,使學生易于理解;引入有趣的微型知識競答游戲,促進學生提高思維敏捷度,培養學生迎難而上的競爭意識。
全球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在生本教育高中生物課堂中,積累基于教材框架的大單元教學實踐,對于自然學科的教學具有普適性意義,有益于下一步指向跨學科的理科綜合實驗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