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梓奕
本文主要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對夸克瀏覽器進行研究,以加瑞特提出的用戶體驗“五要素”模型和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為理論基點進行深入分析。
瀏覽器是通信技術和移動終端發展的產物,瀏覽器從以PC 端為主發展到以移動端為主是跟隨通信技術迭代步伐和移動終端迭代步伐的。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人們改變了對傳統移動終端形態的認知,并由此創造出多種手機終端功能的可能性,手機瀏覽器開始被重視。3G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能夠獲得流暢的搜索體驗,手機瀏覽器的地位也被推向新的高潮。4G 網絡時代下短視頻浪潮興起,使人們接受和傳遞信息的量相較2G 時代有了質的飛躍,移動端的搜索需求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早期瀏覽器的發展享受了互聯網初期發展的紅利,只需滿足搜索功能,便可進入市場,人們也適應了在應用瀏覽器時常需要下載補丁以維持安全搜索。
為尋求利益的最大化,瀏覽器開始與鋪天蓋地的廣告結合在一起。對商業變現的極度追求使許多瀏覽器違背了作為搜索工具的初衷,而淪為商業廣告的集聚地,這是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的,也直接導致人們對瀏覽器廣告的審美疲勞。
用戶體驗五要素模型是由Jesse James Garrett 在《用戶體驗要素》這本書中提到的概念,用戶體驗五要素模型由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共五個層面組成,從抽象到具體,為我們研究特定產品的用戶體驗提供了一個系統的框架。戰略層需要明確產品目標和用戶需求,明確系統構建者需要通過構建系統實現什么功能或滿足什么目的?產品使用者希望通過該構建的系統獲得什么?范圍層需要確定的是功能定義和內容定義,設計者需明確系統的特性和各部分的功能構成。結構層包括交互設計和信息架構設計,設計者需構思好用戶如何在系統上操作、用戶使用系統時的交互邏輯,如用戶如何到達某個功能界面,以及做完后下一步要去什么地方。框架層主要包括界面設計、導航設計、信息設計,設計者需要構思細致的界面布局,如按鈕、圖片、文字各自所屬的區域。這些布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產品戰略、商務合作、運營玩法、商家流量、操作體驗等。表現層即視覺設計,是用戶使用產品時所能獲得的最直觀感受,也最直接影響用戶的交互體驗。
1.夸克瀏覽器戰略層定位分析
戰略層作為用戶體驗“五要素”模型的基層,是夸克瀏覽器用戶體驗成功的基石;戰略層由產品目標和用戶需求組成。夸克瀏覽器一面市便有清晰的產品目標,官方宣稱“夸克瀏覽器主打以輕、快為核心,專注用戶瀏覽體驗,致力于用極簡界 面對抗信息冗余,滿足用戶對手機瀏覽器最本質的 需求。”
相較于同類競品,夸克瀏覽器在戰略層洞察到了用戶對冗雜信息流的審美疲勞,精準找到用戶對極簡輕松搜索的需求,所以夸克的主頁極簡到只有一個搜索框。
2.夸克瀏覽器范圍層定位分析
從戰略層到范圍層的升級,明確了產品應該給客戶提供的內容和功能。解決產品或服務范圍層內容的過程,就是確定產品價值鏈如何形成的過程。
相較于傳統瀏覽器注重信息的量積,夸克正在做的是“減法”,專注于為用戶提供高效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解決方式。夸克在提供“良好體驗”的同時,也努力尋求讓自己產品旗下的活躍用戶依賴夸克體系內提供的搜索入口,使人們使用夸克搜索變成一種習慣。同時,夸克瀏覽器提出了“夸克Z 視頻”的概念,吸引各領域的視頻作者入駐夸克,打造一個以瀏覽器為核心功能的多功能社群。
3.夸克瀏覽器結構層定位分析
結構層是描述用戶“可能的行為”和系統如何響應這些行為的一層,決定了用戶的交互邏輯,對用戶使用產品的體驗至關重要。
夸克瀏覽器利用AI 智能引擎賦能,精準鏈接用戶目標。在結構層方面,基于實現范圍層需求的目的,夸克瀏覽器在界面設置上,主要滿足用戶“極簡搜索體驗”的需求。AI 智能引擎使夸克瀏覽器的搜索體驗十分友好。用戶在搜索問題時只需打出關鍵字,夸克瀏覽器就會自動檢索與該關鍵字相關的、最頻繁被搜索的問題,生成答案小卡片,在搜索問題的同一級頁面即可獲得答案,而其他瀏覽器都需要輸入問題之后按回車,進入下一級相關搜索結果頁面,自己去找尋可能正確的答案,且有些瀏覽器搜索出來的結果,前排先是廣告植入,后排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內容。為了最大限度地營造極簡搜索體驗,夸克瀏覽器的搜索結果是利用AI 自動過濾廣告的,若發現有廣告沒被AI 智能引擎過濾掉,用戶還可手動屏蔽廣告,詮釋了“用戶體驗至上”。
4.夸克瀏覽器框架層定位分析
框架層需要考慮的是界面設計、導航設計、信息設計這三個重要組件。
界面布局通過篩選核心功能,通過合理的界面組件布局,讓用戶更容易理解和操作,通過直覺或習慣順利達成目的。
導航設計方便用戶確定當前位置,以及快速到達想到的位置。導航分為主導航(標簽導航、陳列館式導航、行為擴展式導航、宮格導航、列表導航、多面板式導航、圖表式導航、輪播導航)和次導航(抽屜式導航、超級菜單式導航、彈出式導航)。
信息設計合理規劃信息層級,通過對不同等級的信息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將同種類信息分類、排列,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
夸克瀏覽器首頁有四大模塊:夸克logo 動畫標題、搜索欄、自定義快捷功能欄、導航欄,布局設置只為快速解決用戶需求,不摻雜廣告信息。夸克logo 動畫標題隨著日歷改變,動畫內容與特定日期內容相關,如在教師節時,夸克logo 與教師節結合,趣味盎然。自定義快捷功能欄可以添加常用入口,使訪問更便捷。
但是夸克瀏覽器首頁導航欄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作用并不大,首頁導航欄包括四個快捷入口,書城快捷入口的設置并不完全符合大眾用戶的使用習慣。在大眾用戶還未對夸克獨家搜索入口產生依賴的前提下,自定義首頁卡片功能設置顯得格外超前,極度不實用。但AI 人工助手功能,為用戶快捷搜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此功能的設置,不僅為大部分常規用戶的搜索提供了便捷,也平等滿足了特殊人群(如不太理解智能手機玩法的老人、手指功能不靈敏的殘障人士等)的搜索需要,使特殊人群也能愉快享受搜索體驗。
5.夸克瀏覽器表現層定位分析
表現層是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直觀感受到的一層,表現層可以被概括為視覺呈現,表現層的整體界面風格設計是品牌整體調性的體現,將直接影響用戶使用產品時的情感體驗。
夸克瀏覽器整體界面風格偏向扁平化、卡通化、趣味化,迎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多用圖標來描述功能,圖標內容多于文字內容,在整體視覺上給人輕松感,也符合夸克瀏覽器目標用戶的風格定位。
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包括:(1)狀態可見原則(用戶在網頁上進行任何操作都能得到及時反饋);(2)環境貼切原則(網頁的視覺呈現,應該盡可能貼近用戶所處的環境,此環境包括年齡、學歷、文化、時代背景等);(3)可控性原則(為了避免用戶的誤用和誤擊,網頁應該給用戶提供撤銷和重做的選項);(4)一致性原則(同一用語、功能,操作保持一致,同樣的語言、同樣的情景,操作應出現同樣的結果);(5)防錯原則(通過界面的合理設計,防止用戶出現不可逆的錯誤);(6)易取原則(減少用戶的記憶負擔,用戶為達成目的需記憶的內容均需在界面中呈現);(7)靈活高效原則(雖然產品有特定的目標用戶,且產品針對的用戶可能不是全部用戶,但產品的設計仍應該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不能僅僅為一小部分特定用戶而做極端設計);(8)易掃原則(界面設計應該突出重點,用戶一掃便能看到重點);(9)容錯原則(錯誤信息應該較準確地反映問題所在,并且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10)人性化幫助原則(產品的使用最好靠用戶的直覺便能完成操作,若需要提示,則提示需簡單易懂)。
夸克瀏覽器的界面設計和操作邏輯有很多都符合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
當用戶搜索內容但網絡不佳時,夸克瀏覽器會有一個進度條顯示目前加載的進度,及時給予用戶反饋,符合狀態可見原則,加載進度狀態可見,緩解了用戶等待頁面的焦慮情緒,優化了用戶的體驗。
夸克瀏覽器界面風格簡潔,多采用扁平化圖標,在視覺上風格統一,符合一致性原則;且圖標設計根據日用品功能抽象而來,如電子小說入口采用一本書作為圖標等,其設計語言能被目標用戶理解,符合用戶的認知背景,符合環境貼切原則,減少了用戶的認知成本,提升了用戶使用產品時的體驗。
用戶在瀏覽頁面時,若不小心點到了后退或返回主頁按鈕,可向左或向右滑動頁面卡片返回上一步,符合可控性原則。
在有文章惡意引導用戶前往其他軟件時,夸克瀏覽器會要求用戶確認是否跳轉其他軟件,符合防錯原則。
手機版夸克瀏覽器有為文章添加標簽的功能,用戶在遇到喜歡的內容時,可以快速方便貼上標簽收藏,方便下次查看,符合易取原則。
在搜索特定內容有障礙時,夸克瀏覽器還提供了人性化幫助,用戶只需要向夸克智能助手口述需求,就能得到答案和幫助,符合人性化幫助原則。
在網絡遇到故障時,夸克瀏覽器只會顯示“抱歉,網絡連接失敗”,卻并不給用戶提供導致網絡故障可能的原因,導致用戶無法及時排查、解決問題,不符合容錯原則,影響用戶檢索信息時的體驗。
夸克瀏覽器首頁底部導航欄強制設置了電子書城入口圖標,但這并不完全符合所有用戶的需求,且該功能不可自定義,不利于提升用戶體驗。
夸克瀏覽器與其他瀏覽器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他大部分瀏覽器都是以傳統的“搜索框+信息流”作為瀏覽器的基本形態,但夸克瀏覽器主打“搜索框+信息流+深度垂直產品”。
夸克瀏覽器不僅是一個瀏覽器,更像是一個容器、一個社區,一個想要滿足用戶所有需求,想讓用戶依賴夸克獨家入口和操作體驗的集合型產品。在其他大部分瀏覽器中,用戶只能瀏覽網頁,單向獲得想要的信息;但是夸克瀏覽器中,用戶的交流可以是雙向的,夸克瀏覽器在不同垂直深耕的產品中均設有社區,用戶可以用夸克賬號與社區中其他用戶建立聯系。
夸克瀏覽器改變了瀏覽器的內涵,拓寬了搜索引擎的服務范圍,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定義“搜索”。夸克瀏覽器不管是表面的視覺,還是背后操作的交互邏輯,都符合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和用戶體驗“五要素”模型的理論原則,在傳統理論框架和形式框架上,賦予了瀏覽器全新的含義和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