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桃園路小學 薛 雯
小學語文學科在素質教育體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閱讀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就必須在充分了解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小學階段正是個人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階段,而語文教育教學活動正是培養受教育者的語文素養、實現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情感教育已經成為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文本中涉及的情感大都具有較強的教育性和啟發性,這也從側面突出了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和地位。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設計,整合教學資源,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所學內容。例如,教學《秋天的雨》一課,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全面搜集相關圖片或視頻資料,并將其與文本內容整合。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文本中蘊含的情感,引導學生把握文本的內涵,加深學生的感悟和理解。語文教材文本中涉及的情感多種多樣,在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并通過各種方式將其呈現在課堂上。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情感特征,為此,教師應合理利用教材內容,充分發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游園不值》教學為例,有的學生提出了問題:“春天應該是紅杏滿墻的景象,為什么作者在古詩中只寫了‘一枝’紅杏呢?如果把‘一枝’改成‘多枝’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春天的美景呢?”隨著這一問題的提出,整個課堂氛圍開始活躍起來,有些學生表示贊同,有些學生表示反對。教師將這一問題交給大家討論:“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為什么作者要這么表達呢?”經過短暫的交流和討論之后,有學生總結道:“詩人之所以這樣表達,主要是想讓讀者通過聯想體會詩中描述的濃濃春意,并且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可見,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情感并不像成年人那樣成熟且深厚,其情感往往比較淺顯。具體而言,低年級兒童的情感與其所處的環境有關,他們的情感非常容易被教師影響,也非常容易被教材中的人物感染。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情境設計,營造恰當的氛圍,讓學生獲得更加真實的情感體驗,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并與學習內容產生共鳴。
信息化教學是當前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和束縛,使學生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在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不能盲目,要把握好教學時機。信息技術在情感教育中的運用首先應從朗讀教學入手,通過朗讀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情感。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示范朗讀、個別朗讀等方式,而在信息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朗讀視頻進行示范,引導學生體會教材文本中蘊含的豐富情感,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展示更多的音頻、視頻、圖文資料。以《開國大典》教學為例,如何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和民族認同感是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梢越柚嗝襟w展示開國大典時的音視頻資料,還可以提供近些年的閱讀視頻,通過對比使學生感受到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收集蘊含豐富情感的各種信息,彌補學生在情感、經驗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教材每一篇課文中都包含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而這些思想和情感往往都隱藏在一些“不起眼”的語句中。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常常以板書或多媒體思維導圖框架的形式呈現這些語句,這種方式看似有效,實際上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情感內蘊。為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師生之間產生情感共鳴。以《烏鴉喝水》教學為例,教師要通過情感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感悟生活、體會生活并拓展思維,使學生意識到烏鴉之所以能夠喝到水,是因為其創造了相應的條件;同樣,生活也是如此,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只要肯付出努力和行動,就一定能夠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列舉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引導學生感悟和體會。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并非僅僅是知識傳授和交流的過程,更是情感交流和體會的過程,通過合理引導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會社會的美好,進而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小,生活經歷也比較少,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因而對教師的依賴心理較大。教師可以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構建相應的情感交流平臺,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便利。在學習語文知識時,學生常常被一些故事吸引,甚至會對其中的人物進行模仿,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上構建真實的情感環境,以實現正確的情感引導。以《征友啟事》教學為例,在講解完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一定有自己的好朋友吧。他們在性格、愛好等方面跟你們一樣嗎?”“如果你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他非常喜歡看動畫片,而你喜歡看書,這樣的話,你還愿意和他成為朋友嗎?”“如果因為與你的愛好不同,他拒絕和你做朋友,你會怎么想呢?”通過提問可以構建一個良好的互動情境,學生也會積極參與其中。在完成互動討論之后,教師向學生指出:“在我們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應善于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勇敢地與他人交往,表達自己的個性。”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會更深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情感互動是落實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不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還有助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養成良好的情感價值觀念。
現代語文教學理論告訴我們,一切文學作品都是作者情感的結晶。同樣,小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也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寫作是幫助學生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的有效手段,情感教育同樣也可以借助寫作來實現。以《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為例,該篇課文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作者對這一美景的贊賞之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先組織學生剖析課文,把作者描寫景物、表達情感的方式呈現在課堂上,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寫作練習,針對某一景物或某一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調動自身情感去發現周圍美好的事物,進而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節奏,將情感教育與寫作教學有效整合,引導學生通過寫作表達想法、抒發情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中的重要啟蒙時期,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階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從多個角度入手開展情感教育,將其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