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二公河幼兒園 李雪梅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國家對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基礎教育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斷加大,課程資源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顯,由此可見,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和適宜性決定了課程目標的范圍和層次。然而,大多數一線教師對課程資源的研究也僅僅處于起步的階段,可借鑒的成熟經驗更是鳳毛麟角。因此,課程資源建設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面臨的一個全新挑戰。
課程資源分為廣義的課程資源和狹義的課程資源兩種。廣義的課程資源概念范圍很廣,將全部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因素都稱之為課程資源,而狹義的課程資源僅僅指的是能夠實現課程目標的直接因素。本文所指的課程資源是廣義的,是指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促進課程的實施、評價與完善的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要素。
素材性資源說的是那些可以直接作用于課程,并且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或者來源,例如,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情感、價值觀等;條件性課程資源指的是雖然能夠作用于課程,但是并不是直接形成課程的來源,然而它卻對于課程實施的范圍與水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施、環境等。
園內課程資源是指幼兒園內包含的玩具、教具、教師等,園內課程資源是能夠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實現課程目標最基礎、最便捷、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園外資源指的是幼兒園之外的幼兒家庭、幼兒園所在社區以及全社會當中所有可以用于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各類資源,如自然資源、社會資源、文化資源以及人力資源等。
文本資源是指以文本形式呈現的課程資源,如圖書、繪本等;實物資源是指能實際看得到摸得著的課程資源,如玩具、繪本、場地等;活動資源是指能夠組織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如教具、環境、材料等;信息化資源是指為教學活動提供信息來源的課程資源,如職業、媒體等。
自然課程資源指的是自然世界中來自大自然真實的事物,包括各種事物及其構成的生態環境,如天氣、氣候、自然景觀等;社會資源指的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社會事物、社會現象以及社會活動資源,如政治、經濟、文化、風俗、傳統以及民間藝術等。
課程資源是幼兒園課程的“基礎土壤”,它是支持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各種資源,包括課程目標、內容、結構、評價等課程要素的來源,以及課程實施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條件。通過對課程資源的理解與分析,不僅有利于課程的開發和設計,同時也能夠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率,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改進、發展與優化。
1.以幼兒自身為中心,量體裁衣發掘課程資源
我園的教師在探索課程資源的課程中,要以幼兒為中心,發掘適合幼兒心理、生理發展特點與規律的課程資源。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應以幼兒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進一步尋找可以擴展的知識點,從而為幼兒架設連接的橋梁,幫助幼兒通過現有的經驗來了解掌握未知的經驗,最終達到“讓兒童的本性實現自己的使命”這一目的。
身為幼兒教師,我們要明白幼兒不僅僅是課程的接受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與分析來了解幼兒的喜好,通過活動進一步滿足幼兒的需要,從而為課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依據與支持。我們不應將幼兒視為接納知識的容器,而是給予幼兒平等的視角,將其視為生活的探索者、發掘者與創造者,為幼兒提供自由充分的活動空間與時間,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自我的機會,讓幼兒在游戲中和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實現自我成長。
2.以教育教學工作者為載體,深入發掘課程資源
幼兒園課程資源的實施并不單純是將原有的固定計劃逐步轉化為現實的過程,而是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和幼兒的反應,及時調整計劃并快速形成新的活動。因此,對幼兒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能夠盡快達到這一要求,我們應該建設屬于自己的獨有的師資文化,實行民主以及人性化的管理,給廣大教師自由表達的空間。
3.以本土環境為依托,因地制宜發掘課程資源
本土資源的開發不僅能夠促進園內的教育工作,更能豐富幼兒的課程資源,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我園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地理位置、環境等優勢,挖掘和利用本土資源來豐富課程資源活動內容,讓幼兒能夠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我園位于我國的北部邊陲黑河市,與俄羅斯的布拉格維申斯克隔江相望,這里地處中高緯度,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冬天可通過一些冰上游戲等方式來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課程資源的寬度。同時,可以通過套娃、頭巾等具有俄羅斯特色的民族飾品及玩具來豐富幼兒園的課程資源。雖然本土文化資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易于被幼兒接受,但是在拓展本土課程資源時要秉持適宜性強、參與性高、具有趣味性的原則,這樣才能更好地被幼兒接受、掌握,使得幼兒園課程資源更加豐富多元。
1.幼兒園園內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
園內課程資源是實施幼兒園課程資源目標最便捷、最必要的實施條件,教師應充分利用園內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園內的各種場所與設施。我園充分利用音樂教室與科學發現室等教育設施,以活動為載體,將音樂、趣味科學實驗融入課堂,挖掘每一位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日常與幼兒的接觸過程中,引導幼兒對身邊的事物細致觀察、認真聆聽,利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提高幼兒的模仿能力。
園內也會定期舉辦各類活動,如誦讀經典活動,可以通過誦讀經典讓幼兒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中不僅蘊含了尊老愛幼、熱愛生活、勤勞善良等思想,也包含了勞動人民對先賢文化的重視。通過這些主題活動,可以使幼兒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為幼兒構建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
2.幼兒園園外資源的充分利用
園外課程資源是存在于幼兒的家庭、社區以及整個社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園外課程資源對于幼兒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園內課程資源與園外課程資源的轉化機制還不完善,還需要幼兒家庭以及全社會的共同配合。
(1)充分利用幼兒家庭資源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對幼兒的成長負起責任。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幼兒教育逐步向家長開放,家長變成了課程的設計者、組織者與實施者,教師要充分挖掘家長教育資源,組織開展家長聯誼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將家庭教育滲透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能增強家庭與幼兒園的互動,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2)合理利用社會資源
積極運用黑河市周邊的社會資源,定期開展活動,如帶領幼兒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等,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激發幼兒審美興趣。也可以讓幼兒參與到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活動中,使幼兒從多渠道獲得信息,了解社會中的分工合作,對社會進行初步認知,促進幼兒對自身、他人以及社會的理解。
(3)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黑河市依山傍水,我園充分利用地理環境優勢,在保障幼兒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幼兒親密接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通過對自然的感受,讓幼兒體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從而培養了幼兒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幼兒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開發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開發的目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幼兒園課程設計實施的必要條件。通過多種篩選方式初步篩選出具有開發價值的課程資源,并進一步依據教育學、心理學的要求以及社會的具體需要進行從優選擇,從而確定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課程資源。篩選出的幼兒課程資源要符合幼兒需要,幼兒需要源于幼兒自身,而非成人主觀臆斷。游戲、涂鴉、幻想、探索發現、與大自然接觸和交流等才是幼兒發展需要。將適宜的課程資源進一步開發利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