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嫩江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 張立艷 常麗雙
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教師不能用同一尺度來衡量學生。要想構建和諧的班集體,首先應該做好后進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后進生的學習成績不好,也不是一朝一夕不努力導致的。教師應從實際出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信,主觀上想去學習,想脫離后進生這個隊伍。有些后進生因為學習成績差,在學校常常受到同學的歧視、在家里也經常受到父母的訓斥,甚至遭受嚴厲的懲罰,生活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和尊重,感情上常常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感覺自己是班級中的“次等公民”。要消除這種隔閡和對立,重要的秘訣就在于尊重。教師要發自內心地尊重后進生,與他們建立一種互相尊重、互相依賴的情感關系,并通過這條情感紐帶把愛與關懷源源不斷地輸入到學生心中,促使他們戰勝自卑,增強信心。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個別問題個別對待,積極給予他們鼓勵性評價,幫助他們分析在哪些方面存在發展的潛能,從而調動學生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相對簡單的問題留給后進生回答,并及時鼓勵他們,促使他們專心聽講,堅信只要努力就會進步。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運用體態語言,如手勢、眼神、動作等,向學生傳遞關愛信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設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在評價過程中,要從多方面評價學生,既要委婉地指出缺點,又要拿著放大鏡來尋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引導學生通過自我評價認識到自己優秀的一面以及努力的方向,這樣學生才會感覺每天都有新的希望,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產生不斷前進的動力。
教師要關心、尊重、鼓勵學生,盡量減少批評與指責,一定要有親和力。教師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贊許的手勢,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都可能是一種莫大的鼓舞,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動力,甚至會改變學生對人、對事的看法和做法,這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非常重要的。師生之間只有相互尊重,和諧共處,學生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經常鼓勵和表揚學生,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也可以增強學生持續發展的動力。所以,教師要經常運用鼓勵和表揚學生的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認真給予學生評價,也讓學生對于自己的辛勤付出有正確的認識和評估。如果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積極的、肯定的,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就會更好,對取得成功的自信心就會更強。教師尤其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充分肯定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以點燃他們心中的奮斗之火,使他們感到“我行”“我有希望”。
教師對待后進生要倍加關心,不斷表揚和鼓勵。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時,不僅感到溫暖,受到鼓舞,而且更樂于接受教師的教導,進而積極努力地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實際行動。
對待后進生的缺點,千萬不能挖苦諷刺,而要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適當獎勵。如一位經常不交作業的學生,有一次抄了一份作業交上來,教師發現后,沒有寫上“抄襲可恥”之類的話,而是寫上“你能及時交上作業,說明你是不甘落后的”。后來這位學生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從此也愛上了學習。
要鼓勵后進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后進生學習基礎差,知識鏈條中斷,學習上存在著許多困難。在課堂上,他們往往表現沉悶,很少“出頭露面”,回答問題時常常預感自己說不好,怕丟面子或感到怯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教師要改變這種狀況,積極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也能在學習中收獲成就感。
關注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益。教師要注重培養后進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作業的格式、教材的預習、課堂聽講等方面給予正確引導,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可以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給他們提供展示風采的機會,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互助的合作意識。教師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學生創建展示風采的平臺,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在班級開展演講比賽,鼓勵所有的學生都參加,讓學生通過這個平臺展示自己,并給予他們積極的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讓學生在獲得榮譽和積極的評價的同時,增強自信心和團隊意識。
中職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主要源于學習上沒有成就感。從心理學角度講,一個人從事一件事如果長期得不到認可,就會降低做這件事的興趣。所以要想改變后進生的學習狀態,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舊知識入手,由淺入深,實現舊知識與新知識的有效銜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對于后進生來說,他們并不是對學習沒有興趣,而是因為基礎沒有打好,導致學習新知識時有一定難度,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甚至放棄學習。鑒于此,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都要分層次,尤其在課堂提問環節也要區別對待,對于程度好的學生,可以設置難一點的問題,對于后進生,則要設置適合他們的問題,如果難度過大,導致后進生一頭霧水,課堂氣氛就會處于壓抑狀態。教師要把難度大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連連提問,步步緊逼,化整為零,各個擊破,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使后進生受到激勵,進而更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合理的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發展的教學體系。在群體教學中,即使教師講授水平很高,也總會有學生不能完全理解,因此,課中輔導必不可少,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集體評講的方式,對后進生則需要有意識地“開小灶”。由于后進生分散在各個組內,難以對每個后進生都進行輔導,此時可以采用分小組教學的方法,對后進生進行集中輔導,及時解除他們的學習困惑。
在課堂教學中,同組學生成績差距小,教師可以明確學習目標,把握合適的學習量,避免學生“吃不飽”或“吃不了”,使成績好的學生在高要求下努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適當降低要求后能夠完成練習,不同的學生在一堂課內均能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內在的學習潛能都能得到有效激發。
同組學生都有在本組“冒尖”的機會,在“升級”欲望的驅使下,各組的學生競爭激烈。有的學生經過努力“升級”,得到了獎勵;有的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信心百倍,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的學生,看到自己的同伴一個個成績提高了,有了緊迫感,也開始開動腦筋認真學習。
后進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也有優點,要想轉變它們,關鍵要發現其長處并加以利用。我有一個學生張某,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組織能力很強。我讓他組織班級學生參加學校“職教活動周”系列活動,他表現得非常積極,從選拔人員、組織排練到演出服裝的篩選都做得非常認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的節目表演得有聲有色,十分精彩,張磊的自信心也得到很大提高。我找他談話,利用這個契機給予他學習方面的鼓勵,他也深受鼓舞,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學習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值得教師深思和探討的問題。只要我們能夠以滿腔熱情對待學生,運用恰當的方法激勵學生;只要教師樹立正確的評價觀,用心去關注后進生的發展,真心對待每一個后進生,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信任和期待,他們就一定會給你驚喜,我們的課堂就一定會充滿生機,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會充滿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