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趙月
摘要:會計信息對于信息使用者非常重要,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決策。目前資本市場存在的虛假會計信息披露、重大信息未及時進行披露、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很大程度擾亂金融市場的秩序,阻礙了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本文通過分析研究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問題出現的特點以及變化趨勢,尋求有關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治理對策。希望為促進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具體方法。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失真
上市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信息交流的核心環節,在證券交易開展時,上市企業是核心參與者,不僅市場內部的投資方希望掌握意向企業的運營歷史、水平等就必須參考企業的有關信息披露內容,同時上市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還是我國監督單位對上市企業開展管控的有效途徑。借助研究上交所各年針對上市企業公開譴責公告數據研究,很容易找出國內上市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難題所在。會計信息披露問題也接踵而來,這無疑為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增加了壓力。為了實現證券市場穩步發展,如何治理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成了重點。
一、前期相關研究回顧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目前針對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治理的研究主要從完善立法、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監管部門、上市公司內部結構等角度提出對策。
部分學者認為治理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必須從通過立法來加強外部監督以及構建誠信體系等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研究認為,治理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核心是嚴格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建立外部約束機制,完善監督體系,通過完善立法,提高會計監督的全面性以及權威性,政府對信息市場適度管控來實現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治理。從投資者保護的視角來研究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為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治理提出了以下對策:選擇恰當的會計信息披露方式,更好地與投資者進行溝通,改進會計信息披露的手段,規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范圍,對會計信息市場適度監督。陳敏(2014)認為會計誠信是治理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重要環節,指出重構會計誠信的制度規范必須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加強誠信法治建設;健全社會征信體系,強化監督評價機制;嚴格執法懲戒,推行市場淘汰退出機制;實行會計委派,改革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堅持“法”、“德”并舉,創新會計誠信教育機制。易燁(2018)通過分析獐子島事件為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治理提出了以下對策:設置專業機構、外聘專業人員對上市公司非財務、投資等專業問題進行認定,延長上市公司違規事件的警示時間和不斷公布監督進展,加大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和理順處罰邏輯。王波(2020)通過分析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得出了轉變資本市場監管觀念,健全市場運行機制,強化對融資主體的監管,推動中介機構執業模式改革以及密切部門協作與國際合作五個關于加強我國資本市場監管的有益啟示。丁瑋瑋(2021)以新常態的全新背景對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治理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必須:按照企業類型明確披露內容、創新披露形式、完善披露制度擴大會計信息披露范圍、對專業人才進行培養以及依據不同的企業規定不同的會計信息披露。
從上市公司內部結構治理著手:2002年有研究提出,治理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需要具備以下基礎:加強會計人員的會計理論研究,提高會計人員基本素質,拓展會計信息披露要素的確認基礎與計量屬性。2009年又有專家認為治理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對策有:堅持充分披露原則,完善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制度;注重前瞻性信息,強化預測性會計信息的披露。
二、會計信息披露的理論分析
(一)披露的規范要求
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必須遵循真實、及時、準確和完整的原則。
1.真實。真實是指會計信息披露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真實地反映客觀情況,不得有弄虛作假和不實記載。會計信息披露真實性不僅是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金融市場保持穩定發展的關鍵,只有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如實反映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才能發揮會計信息披露的作用。
2.及時。及時是指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披露所有對公司股票價格可能造成較大影響的會計信息,不允許提前或滯后。
3.準確。準確是指會計信息披露義務人披露的信息應當使用明確、貼切的語言和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文字,不得有誤導性陳述。披露預測性信息及其他涉及公司未來經營和財務狀況等信息時,應當合理、謹慎、客觀。
4.完整。完整是指披露的會計信息應當內容完整、文件齊備,格式符合規定要求,不得有重大遺漏。
(二)實務中存在的披露問題分析
1.虛假披露
投資者本身能夠收集到目標公司的信息就存在片面性,因此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就顯得格外重要。會計信息披露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真實準確,只有這樣才能為投資者提供可靠的投資依據。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虛假披露主要包括:虛增資產負債比例、虛增公司盈利、多報營業收入等。
2.披露不及時
披露不及時經常存在于下列事項沒有及時披露:資金配置、重大關聯交易、業績等等。例如在2017年的上交所公開譴責公告中,某藥業業績預告存在重大差錯、未及時披露重大合同。某資源重大資產出售披露不及時、相關信息披露缺乏事實依據。這些信息如果及時披露,無疑能夠減少部分投資者的虧損。投資者預期的收益能否獲取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是否及時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金融市場上,時機的把握對投資者而言至關重要,只有上市公司及時準確地披露會計信息,投資者才能夠對目標股票進行的有效的風險預測,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此外,一旦沒有對應披露的會計信息及時披露,在披露滯后的時間內將會加大的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而根據博弈論,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信息優勢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3.披露不準確
由于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或者公司有意,產生不準確的會計信息披露。不準確的會計信息披露可能給信息使用者造成決策失誤和損失。
4.披露不完整
會計信息披露不完整,可能會使信息使用者不能充分了解企業的財務情況,或者沒有意識到可能產生的風險。比如,公司的控制權變更,公司未充分揭示相關風險。公司控制權變更事關公司和全體投資者重大利益,是投資者高度關注的重要信息,這種不完整的披露行為加大了投資者與公司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投資者有權利知道完整準確的財務業績與經營狀況,以此為依據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三、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變化趨勢分析
從對公開數據庫的相關上交所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上交所公開譴責公告總數近幾年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且其中業績預告及其前后多次變更未及時披露、不準確、未及時更正;對外擔保、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擔保,違規或未及時披露、披露不實;財務數據虛假或不準確;子公司相關事項披露不及時四個方面的數據呈現明顯的遞增趨勢,尤其是與違規擔保以及子公司相關的譴責公告增加幅度較大。說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力度有待加強以及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進行全面切實監管是會計信息發揮作用的保障,然而,我國對金融市場的監管以政府為主導,與其他相關的監管機構共同監管。整個監管模式都依賴于證監會的主導,而證監會又擔負了過多的職能,監管效率較低下,而其他監管機構的獨立性不足,不僅難以提高監管效率,還極易出于利益與上市公司相互勾結,這些將導致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力度不足,進而為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提供了溫床。
違規擔保問題、會計信息披露造假問題屢禁不止,說明金融市場誠信體系缺失。塑造誠信形象,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金融市場誠信體系,從根本上來講是符合我國現階段市場經濟建設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的。健全有效的誠信體系在治理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然而,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誠信體系依然缺乏有效的誠信公開平臺以及合理可靠的信用評估制度,難以將會計信息誠信披露涉及的各個主體有效地聯系在一起,不能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誠信與否進行直觀地展示以及客觀地評價。在多個參與主體的金融市場中,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不斷擴散,監管機構、中介機構、投資者、債權人作為會計信息傳播的受眾,參與得越多,越能對上市公司進行誠信約束。
四、關于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本文建議:
(一)完善金融市場誠信體系
1.建立會計信息披露聲譽平臺。在金融市場中建立“會計信息披露聲譽平臺”,通過評估機構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情況進行評價,將連續3年實現合法合規披露的上市公司納入“會計信息披露板塊聲譽平臺”。對這些納入“會計信息披露聲譽平臺”的上市公司給予納稅、融資方面的便利。
2.認證一批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評估機構。通過證監會認證一批進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評估的中介機構,并按時對其監管,保證合法經營。證監會要對評估機構的組織形式、從業資質以及基本的評估方法等等作出嚴格的規定。評估標準包括: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造假、重大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完整、關聯交易、違規擔保等情況,視其情節輕重進行扣分,從而形成動態會計信息披露評估庫,為投資者提供決策參考。
(二)加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管
1.政府監管與第三方監管相結合。我國的金融市場已經基本形成了《證券法》為主體,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補充的完整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體系框架。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現行的披露制度基本應用的是政府單層次監管的模式,與美國多層次監管體系有所不同。因此,要積極發揮政府監管的優勢,不斷提高證監會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與監管效率;建立由注冊會計師、律師、專家學者、投行等專業人士組成的第三方監管機構,積極參與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行為的監督。
2.強化社會輿論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對失信公司、失信行為以及失信懲罰進行詳細曝光,開辟會計信息披露專欄,以合法合規披露的上市公司作為表率,努力治理會計信息披露問題。
(三)加強上市公司內部管理
充分利用內部審計,保持內審部門的相對獨立性,努力落實獨立董事制度,完善獨立董事選聘制度以及獨立董事行為規范,引導獨立董事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作出獨立的判斷,使獨立董事和監事會共同對會計信息誠信披露進行監督。加強內部審計,不僅有利于減少公司管理者出于一己之私干預會計信息披露的現象,還能實現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化與透明化。
參考文獻:
[1]陳敏.以制度規范重構會計誠信的對策思考[J].商業會計,2014(06).
[2]易燁.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問題研究——以獐子島為例[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06).
[3]王波.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對我國資本市場監管改革的路徑啟示[J].金融發展研究,2020(09).
[4]丁瑋瑋.新常態下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及完善策略[J].商場現代化,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