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旭
摘? 要:課堂沉默是中學生課堂中容易出現的狀況。課堂沉默現象具體表現為:課堂鴉雀無聲,有些學生甚至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出現該現象主要源自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而這種現象將影響初中語文課程的正常開展,為教學帶來難題。基于此,教師應該及時解決學生的課堂沉默現象,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班風,轉變學生的精神面貌,收獲良好的教學風氣。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沉默;問題成因;解決策略
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課程內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素質,并能為學生學習其他課程內容提供基礎性的支撐,為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提供有效的幫助。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分析學生的課堂表現,將學生的思維、習慣外化,提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發言不積極、害怕教師提問等現象,為語文教學帶來強大的動力。
一、課堂沉默概述
課堂沉默大多是因為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一同進行教育活動造成的。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被動的狀態下聽從教師的安排,導致學生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愈發不敢表達自己的情感,造成課堂沉默。還有一種沉默行為是消極沉默,對教師講述的內容不感興趣,并且自己的消極狀態也影響到了其他人,從而影響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二、課堂沉默的具體表現
1. 回避教師視線,低頭不語
教師大多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在講臺上講述教學內容,而講臺下的學生大多沉默不語。特別是在教師提出問題時,學生會下意識地低下頭,或者將視線從講臺、黑板等位置轉移至書桌、教材上,唯恐與教師目光相對,擔心被教師叫起來回答問題。
2. 不愿主動發言,竊竊私語
有一種沉默的表現是教師在提問其他學生時,一些學生在教師與學生互動時,小聲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當教師提問這名學生時,他就會變得特別沉默,不做任何回答。還有一些沉默,是教師問學生哪里有不懂的地方,有些學生對課程內容存有疑惑,但是因為沒有人說出自己的問題,也怕被其他學生嘲笑,就默不作聲,導致課堂沉默。
三、課堂沉默的主要成因
素質教育提倡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師和學生已經習慣了以前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中主導性較強,學生被動地聽課,即使對于課堂教學內容有疑問,也因擔心自己的提問會影響上課進程而不會提出。另外,學生也比較在意教師對他們的評價,會擔心自己的表現不好受到教師的批評和責怪,從而造成課堂沉默現象的發生。部分教師在課堂中提問的內容難度過大,有些知識內容已經超出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學生在短期內無法給出更好的答案。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也無法在提出問題后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學生有時還沒有厘清思路,就被教師追著說出答案,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加重了學生的緊張感,也更讓學生擔心自己回答錯誤。長此以往,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會產生倦怠心理,不愿意參與課堂內容,逐漸發展成為沉默的局面。
四、課堂沉默的解決策略
1. 關注情感滲透,形成情感共鳴
當前課堂沉默多是由情感教學缺失引發的,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讓學生與靜態的教材內容產生共鳴,也無法與年代久遠的故事內容產生共鳴。因此,要改善課堂沉默現象,應該將情感教學放在教學的首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鼓勵學生深刻了解課文所講內容,與作者產生共情,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使初中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鄉愁》這首詩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同學們有沒有離開父母或親人的相關經歷?假如親人不在你們身邊,你們內心有什么樣的感受?讓有經歷的學生喚醒對過往內容的回顧,從而導入《鄉愁》這首詩,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體會濃濃的鄉愁之情,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容,改善課堂沉默的現象。
2. 強化師生交流,構建和諧課堂
教師應該做好師生之間協調、溝通的準備工作,充分了解對方,這樣才能在后續交往的過程中減少隔閡,并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以學生需求為己任,直面學生的質疑,并與學生一起探究問題。平等互動的課堂,才能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性格,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從而完善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內容中,構建更加和諧的課堂,改善語文課堂中的沉默現象。
課堂沉默將影響學生整體的學習氛圍,更加阻礙學生的思維拓展,為課堂帶來無形的壓力。為改善這一狀況,教師可以從實際問題出發,運用情感共鳴的方式,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聯系生活實際,打破課堂沉默的現象,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基金項目: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八年級學生語文課堂沉默現象問題調查與對策研究(GS[2020]GHB3523)。
參考文獻:
[1]張莉. 學生課堂沉默的新制度主義分析[J].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0,33(2).
[2]陳靜. 沉默:讓學生深度學習真正發生[J]. 小學教學參考,2020(6).
[3]周衛娟. 學生課堂沉默及其教學應對[J]. 教學與管理,2019(36).
[4]魏宏聚,謝曉筱. 學生課堂沉默現象的內涵、表現形式及應對策略[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19,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