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李 威
基于師范專業認證的體育師范生教育實習效果的提升策略
劉麗娜 李 威
(遼寧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文章基于師范專業認證的背景,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對體育師范生在教育實習過程中的教學能力、師德規范、教育情懷、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體育師范生教育實習中實踐教學能力待增強、師德規范與教育情懷待普及、教學方法待豐富、教學評價待完善。提出提高體育師范生教育實習成效的對策:(1)多部門聯動,提升師范生實踐教學能力;(2)普及師德與教育情懷,教學中注重師德與教育情懷的滲透;(3)結合中小學體育教學實際,融合“互聯網+”創新教學教法;(4)以專業認證為標準,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專業認證;體育師范生;教育實習
體育師范生的教育實習,是高校深入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重要途徑、是對體育師范生習得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與深化補充,是由學生到教師角色轉化的重要橋梁,它為體育師范生師德情懷的展現、教學技能的展示、團隊融合的展待、創造創新的展望、求職應聘的展效提供了有效的平臺,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高校培養合格的骨干體育教師起到教育價值導向的作用。
體育教育專業師范專業認證始于2017年,秉持著“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核心理念,即OBE理念或“產出導向”理念[1],緊扣認證理念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正是如此,促使體育師范生在教育實習的實踐教學與基本理念進行有效銜接,對推動師范生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果、達到招聘要求、適應職場工作,有著諸多的作用和意義。然而,在真正教育實習過程中仍會出現認證理念與實踐教學脫鉤、理念貫徹不徹底、理念執行力不強等問題,因此,為進一步有效培養體育師范生教育實習的核心素養,將師范認證基本理念高效的貫穿其中,有必要對體育師范生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提出可解決的實施策略,確保在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全面提高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體育師范生是未來從事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的重要來源,是未來從事教育行業的“準教師”,是建設高質量、高素質教師隊伍重要來源[2]。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育實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實踐教學中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貫通,涵蓋師德體驗、教學實踐、班級管理實踐和教研實踐等,并與其他教育環節有機銜接[1]。”但教育實習中能否實現預期目標?實現的程度如何?則需要遵循師范專業認證的相關要求和評價標準。認證要求,體育師范生應具備“踐行師德、學會教學、學會育人和學會發展”的專業素養,達到“師德規范、教育情懷、學科素養、教學能力、班級指導、綜合育人、學會反思、溝通合作”的畢業要求,同時細化實習效果評價制度,注重實習單位的評價。因此,師范專業認證對體育教育實習起著約束與導向的作用,是培養高素質骨干體育教師的重要抓手。
師范專業認證OBE理念有助于提高體育師范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一名體育師范生應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專業的知識技能、先進的教育理念、較強的教學能力、良好的溝通合作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因此,為落實理念,高校紛紛完善了教育實習標準要求,強化實習指導,加強了對指導教師指導過程的管理,對標能力細化評價,增加利益相關方參與評價等舉措,更有效的培育體育師范生的核心素質,旨在滿足中小學體育基礎教育的需求,達到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專業性體育人才。培養高質量的體育教師隊伍,不僅有利于中小學體育的發展、增強中小學學生身體素質,還對學生掌握至少一項運動技能、養成良好體育習慣、建立終身體育價值觀具有重大的意義。
體育教育專業發展是滿足中小學等體育基礎教育的發展需要,培養合格的骨干型體育教師[3]。體育師范生通過教育實習,化踐行師德理念為德育滲透實際行動,化習得教學、育人、發展的知識理論為育人、育才、育心、育情的教學實踐,并通過使學生真正理解和達到“踐行師德、學會教學、學會育人、學會發展”的“一踐行,三學會”的核心理念和素養。如此,教育部實施的師范專業認證,是我國在開放式辦學模式下保障教學質量的新措施[4],是培養中小學體育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切實舉措。通過師范專業認證對體育教育專業進行系統化總結,熟悉該專業發展現狀,以實現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持續上升,提高體育師范生綜合素養,滿足體育基礎教育需求。
為促進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及體育品德核心素養能夠更好的全面發展,需培養高質量的體育教師隊伍[5]。在師范專業認證評估要求中,高校對師范類學生培養的教育、理念、專業知識、職業道德等都有明確且嚴格的標準[6]。經過師范專業認證且“有條件通過”高校,在師資培養、教學實踐、質量保障等方面均執行了“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并舉,重在內涵”的舉措,實現培養合格的骨干教師的目標。作為未來體育教育崗位的“準體育教師”,高校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高等院校體育師范專業是培養未來“準體育教師”的育人場所,同時是體育師范生未來能否在工作崗位上勝任體育教師這一重要角色的關鍵所在。
師范專業認證的實施,對高等師范院校的育人指標提出了規范,即學生畢業時在知識、能力及素質等方面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是否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一踐行,三學會”作為新時代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要求,對高校培養什么樣的體育師范生做出了規范也指明了方向,對體育師范生成為“準體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即師德規范、教育情懷,學科素養、教學能力、班級指導、綜合育人、學會反思、溝通合作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因此,師范專業認證表明體育師范生畢業時在知識、能力與素質等方面達到應有標準,勝任教師崗位,為培養合格的“準體育教師”指明了方向。專業認證為標準的認證體系,是有效保證體育教育專業教育質量,正是認證標準的實施才能使實習有質量體系保障,才能培養合格的畢業生。開展師范類專業認證,是高校保障體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切實舉措、是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的質量保障、是培養合格且優秀的體育教師、發展高質量高素質的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的根據,是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質量的科學標準。
評價,是對體育師范生的學習成果及教育實習效果的重要反饋環節。通過對體育師范生的學習成果及教育實習過程中的教學實踐能力進行評價,是教師獲取教學信息改進教學方法,也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手段。專業認證對課程評價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使課程評價更注重過程評價,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完善對體育師范生的評價制度,課程評價強調了“利益相關方參與”評價,用人單位評價以及體育師范生在畢業五年后的追蹤評價,加強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及時與用人單位、畢業學生、專業教師等人員進行交流與溝通,四維一體的管理機制,根據各個維度評價結果進行改進,完善對培養目標的評價機制。
帶隊體育教師、體育師范生、用人單位及利益第三方等同時參與評價,促使評價方式多元化,從各個維度的評價結果、反饋的問題及評價結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教學的改善,在日后教學過程中針對問題調整策略。因此,師范專業認證的出臺,有效的保障了課程評價體系,使得課程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完善,使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評價方式、評價人員、主體性評價等多元的評價方式,從不同視覺、不同角度對體育師范生及其在教育實習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多元化評價,能夠有效的提高體育師范生的綜合素質,促使體育師范生的教學實踐能力提高。
體育師范生在教育實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教學實踐能力有待增強。對體育知識理論的掌握不足,對于課程理論知識,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去學習,不能夠主動的自主學習,對于知識的掌握,僅僅存在于表面。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體育生不能夠主動加強自身素質的鍛煉,導致體能素質下滑,影響專業技能的學習與發展。在教育實習之前院校都會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培訓,如無生授課,小組成員分組進行教育實習培訓。這種培訓雖然能夠鞏固學生的教學水平,但是相對于面對真正的課堂,實習生所進行的專業培訓實戰性較低。
教育實習程序執行不夠合理。一般而言,教育實習的次序是見習到實習再到研習的過程,這是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教育見習是基礎環節,教育實習是實踐環節,教育研習是研討總結評價環節,三習缺一不可。但在實施過程中,許多實習學校忽視見習和研習環節,實習生在搞不清楚狀況的情況下直接上手教學,不僅不能夠保證教學質量,對體育師范生教學能力的形成和培養無異于拔苗助長。
首先,教育實習為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提供了平臺。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體育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的師德規范有待普及與提升,對于剛步入實習工作崗位的體育師范生而言,一堂體育課主要是以傳授體育技能、體育理論知識為主,德育教育滲透待提高,對德育教育研究方面也比較少。其原因可能由于體育師范生剛步入教育實習,在體育課中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因此忽略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的滲透。以及體育課程一直處于邊緣學科,學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較低,較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得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不足,體育課的課時難以得到保障。
其次,體育師范生的教育情懷待提高,教育情懷包括:職業認同、關愛學生、用心從教及自身修養。對于體育師范生,接受師范教育,步入教育實習后,其本人是否愿意從事體育教師崗位,還是說僅僅為了學分而參加教育實習,對教師的職業認同如何?作為體育師范生,未來要服務于中小學生,對于中小學生,他們這年齡階段對事物充滿了好奇,是否能做到關愛每一位學生。是否能夠牢牢把握中小學身體發展規律,培養中小學學生對不同體育項目的興趣愛好,能否結合學校體育教學大綱,掌握多種專業技能、教學方法,培養自己的反思與交流能力,做到用心從教。體育教師的言行舉止深深影響著學生,體育教師的語言、肢體動作都會給予學生直觀的印象,作為體育教師能否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
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對教學內容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與教學實踐相融合得越來越密切,促使體育教學方法更加豐富。講解與示范、練習法、完整與分解法、游戲與比賽法、糾正錯誤法等這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會收獲到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僅僅只限于體育教師教會學生技能,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且教學方法相對單調,手段和形式不夠豐富。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對體育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體育師范生能否有效借助互聯網平臺,結合中小學體育教學實際,將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有效地與體育教學方法融合,創新教學教法,緊跟時代需求。體育課是一門經典的實踐課程,與其他理論學科教學有著不同的特征,面對特殊時期,在進行線上教學時,體育師范生能否有效借助互聯網平臺,促使體育課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線上授課時能否借助PPT課件、錄制動作技能視頻及線上授課APP等與體育教學方法融合一起,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進行相應的體育教學,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行線下體育課程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設計,能否有效借助音樂、編造一些詩歌及順口溜與體育教學方法融合在一起,進行相應的課程內容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及增加課程興趣。因此,以專業認證背景,培養體育師范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豐富教學教法,夯實體育師范生的育人能力。
課程評價主體單一,毫無疑問,學生是課程評價的主體,但在傳統的課程評價中,學生往往被忽視,成為被評價的對象,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缺乏交流,且實習程序的不規范,評價體系僅僅流于形式,既影響實習生的專業發展,又影響了課程目標、培養目標的準確的評價。對于教育實踐管理制度,畢業要求中的見習實習研習的質量不夠突出,實習教育見習實習研習評價制度體系不完善。目前,課程評價體系較重視結果性評價,對于課程評價體系中的過程性評價,以及高校中實習帶隊的體育教師、實習學校的體育教師、利益第三方的評價,相對來說同樣也是待完善。評價對于教學是一項重要的過程,是發現教學問題、改善教學教法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但評價過程中忽略體育師范生的主體性評價,重結果性評價,需完善過程性評價的課程評價體系,以及高校帶隊教師、實習學校的教師、利益第三方參與評價,評價體系缺少多元化,致使體育師范生的能力發展受到限制。
另外,較為老套的課程評價手段,多元化評價在教育實習過程中未完全體現,僅僅在教育實習結束后對體育師范生做出簡單的評價,對于體育師范生在教學過程中上課的表現情況、課堂組織的有效性、課堂的氛圍以及與學生的互動等等評價待完善。課程評價手段單一,無法準確及時的反映出體育師范生真實的上課情況,不能及時發現體育師范生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加強體育師范生培養方面的聯動機制,多部門聯動,指校內培養體育師范生的育人場地,即各高校的體育學院,以及校外的各高校的實習基地,中學校的教育實習導師,中小學體育教師、輔導員和校友。同時理清培養體育師范生的相關教學單位和管理部門職責,充分及積極調動專業中小學體育教師、輔導員和校友資源等校內校外資源條件進行多部門聯動,同時充分發揮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雙線并舉的優勢。建立健全高校與中學崗位互換的機制,可通過一些教學比賽,模擬授課,聘請專任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教學輔導、教學評價及教學講座等,加強與基礎體育教育深度的有效對接。中小學體育教師長期服務于基礎體育教育,長期的基礎體育教學經驗,使得他們更加了解中小學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因此,聘請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教學講座,對體育師范生進一步培訓,提升體育師范生實踐教學能力。
通過校內校外的多部門聯動機制,有效提升體育師范生實踐教學能力。因為,體育師范生在大學前三年接受師范教育的過程中,不論是專業理論的積累,還是專業技術、技能的積累,都是為教育實習及未來從事體育教師崗位,達到招聘要求,適應職場工作做鋪墊。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技能及專業素養,才能夠勝任中小學體育教師崗位。因此,積極調動專業中小學體育教師、輔導員和校友,使體育師范生與中小學體育教師、校友進行交流、學習,助益自身專業素養、教學能力的提升。
體育師范生在校接受師范教育時,高校的體育教師要有意識的普及師德與教育情懷。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了解體育師范生的身心特點,針對不同體育師范生的性格特點,有目的的實施相應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有目的的將師德與教育情懷滲透到體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將師德與教育情懷滲透給體育師范生。在教學活動中普及師德及教育情懷,提升學生對師德及教育情懷的認知。面對不同的體育師范生時,如:不善于交際、性格較為內向的體育師范生,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體育教學團隊活動,助益這類體育師范生在團隊活動中去表達,互幫互助,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為更好的使師德、教育情懷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實際作用,體育教師要鼓勵學生參加不同的體育活動,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學過程中設置相應的教學活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突出體育教師主導作用,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普及師德、教育情懷,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具有良好的師德規范、教育情懷、專業技能及深厚的理論知識是體育教師的必備條件,教學過程中樹立較好的榜樣,潛移默化的熏陶學生。培養體育師范生的師德及教育情懷同時不能忽視精神與物質環境的熏陶,校園環境中具有創意的板報、標語、雕塑、著名人物及名言警句等。與師范教育、專業認證的主題融合,為培育體育師范生師德及教育情懷塑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線下教學受到了沖擊,導致中小學推遲開學,但是學習不能停,根據《教育部關于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的通知》,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工作,支持各高校、中小學延期開學,開展線上教學工作,體育課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教學過程中,體育課線上教學設計應與中小學體育實際教學情況相符,與“互聯網+”融合,創新體育課教學教法。
講解與示范、練習法、完整與分解法、糾正錯誤法等傳統的教學方法作為體育活動中最為常用的教學方法相對單調且教法待豐富。應將“互聯網”與傳統的教學方法融合,根據體育課教學內容,結合中小學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精選適合中小學學生的技術教學視頻,讓學生提前預習,教師從中指導,避免學生盲目觀看。進行線上授課時,學生面對屏幕,難免會覺得課程枯燥無趣,間接導致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降低。因此,線上教學過程中,可將教學內容設計成PPT形式,對學習內容進行剖析,加深學生印象,也可將教學內容編成詩歌、音樂或順口溜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體育課線上教學中,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體育教學,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技術動作圖片、技術動作視頻、視頻分析等方式方法,利用技術動作視頻加深學生對動作技術、技能的理解。線上線下融合,促使學生線上學習技術動作,線下進行練習,體育老師監督,依據線上教學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合理布置體育作業,將體育作業以照片或者視頻的形式上傳,便于體育教師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
首先,學院領導以及任課教師理應深刻理解課程目標及畢業要求,課程教學及考核對應的內涵關系,有針對性的去梳理與完善課程教學大綱。根據教育教學質量標準要求及相關文件,建立健全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專業課程的目標達成情況與審核的運行機制,對評價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反饋及改進評價機制。遵循產出導向理念,對應畢業要求,持續改進教育實習研習大綱,貫通見習實習研習各環節,鼓勵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積極參加教育實踐相關的第二課堂活動,增加教學體驗環節。例如:鼓勵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參加各種的體育技術技能比賽活動,通過案例分析,觀摩優秀中小學體育教師課堂教學,進而從不同的層次方面來提升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的水平,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
其二,課程評價體系中,應注重建立動態的課程評價制度,突出體育師范生的主體性地位。課程實施全過程中進行形成性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反饋問題,解決問題,注重過程性評價,傳統的評價主要以測驗為主,側重考核,忽略了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貫穿整個教育教學學習過程中。過程性評價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評價方式,注重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其三,課程評價強調了“利益相關方參與”,課程評價體系應完善利益第三方的評價、用人單位評價及體育師范生畢業工作五年的追蹤階段性評價。實施多元的評價方式,所有有關教學活動的參與者都參與評價,有效地提高評價的信度和效度,進而提高評價對課程、對教學的監控價值。同時要建立多種渠道的教育實習實踐評價反饋的機制,遵循產出導向的理念,對于利益第三方的評價、用人單位評價及師范生工作五年的評價,通過多方面參與評價進行反饋,實現全員參與,多方位的監控及反饋,能夠清晰的發現體育師范生培養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日后對體育師范生的培養針對問題調整培養方式,保障體育師范生的培養質量。
最后,加強實習規范化管理,完善教育實習程序的規范化,細化教育實習考核的管理與考核要求,實習手冊中要覆蓋師范認證的標準,增加過程性的考核要求以及促使實習學生參加班主任管理工作。加強培養目標與體育教育專業人才需求的關聯度以及完善培養目標合理性的評價機制。
體育師范生的教育實習是未來從事教師崗位的必經之路,通過教育實習使學生全方位熟悉體育教師崗位的職業素養,在教育實習實踐過程中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理論指正。因此,在專業認證背景下,應秉持著“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對體育師范生教育實習效果提出提升策略,以培養高質量體育教育人才為培養目標,更好的服務于與適應于新時代創新型體育人才需要。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2]王波.專業認證背景下師范生教學研究能力培養的價值意蘊、問題與路徑選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7):81-85.
[3]吳松偉,馬順江.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體育教育專業優化發展策略[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21,41(3):5-8.
[4]馬曉春,周海瑛.認證標準視閾:師范專業質量保障體系構建新路向[J].現代教育管理,2021(1):76-84.
[5]尹志華,汪曉贊,覃立.體育教育專業認證:重大意義、面臨問題與推進策略[J].體育科學,2020,40(3):3-14.
[6]崔瑩.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體育教育專業建設理論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5(9):53-56.
[7]于開蓮,宋鵬雁,張慧,等.循證師范專業認證視域下學前教育專業本科教育實習評價標準構建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22,34(1):40-48.
[8]孫永柏.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教育實習表現性評價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20.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Practice for P. E. Students based on Teacher Certification
LIU Lina, etal.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劉麗娜(1979—),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李威(1998—),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