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中圖分類號:G812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1-183-02
摘 ?要 ?“健康中國”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其本質內涵是增進全民的身體健康。為了增強全民特別是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學校體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此為出發點,運用文獻資料法、資料分析法等方法來探析學校體育再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體現在:(1)文件貫徹執行力差;(2)課改未落到實處與價值沖突;(3)體育教師的責任感和困境。針對問題提出相關對策:(1)學校體育政策必須落到實處;(2)促進學校體育社會化,增強發展活力;(3)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與責任擔當。
關鍵詞 ?學校體育 ?健康中國戰略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決策已成為為國家戰略,充分體現了政府對人民健康的重視。健康是每個人都追求的基礎,也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是學校體育工作的最終落腳點。會議認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是民族和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因此,體育作為影響國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體育來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學校體育作為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健康教育建設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落實“健康中國”過程中有其獨特作用和價值。所以,如何加強學校體育治理,提高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已成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一、健康中國戰略與學校體育的邏輯關系
學校體育是健康中國戰略的必要路徑和措施。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建設健康中國,就是要實現實現全民健康。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和基礎在于通過健康教育學習和掌握健康科學知識,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提高健康素養,這也是學校體育的價值功能。如此,健康中國戰略把“建立和完善健康促進和教育體系”放在突出的位置。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關系是和諧共存的,學校體育的價值追求在于為青年學生提供健康服務,促進其健康成長。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為學校體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堅持和動力。
二、健康中國戰略下學校體育治理的存在問題
(一)文件貫徹執行力差
國家頒布的《學校體育政策》是為了實現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和任務,是促進青少年身體健康的指導計劃、發展計劃和行動計劃。它是國民體育事業的指南,是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調整手段和處方。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頒布了近300份關于學校體育政策的文件,涉及學校體育法規、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保障措施、政策支持、實施方案、指導策略和發展規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但執行與落實問題始終是最大的障礙。譬如,《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都要求: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然而在真實的學校體育工作中,只是一個“理想的口號”,與現實存有一定的差距。這兩年對學校體育改革最具有代表意義的是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教體藝〔2014〕4號)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教體藝〔2014〕5號),許多學校體育部門拿著文件向學校主管領導匯報學校體育工作,結果等到學校領導答復:“教育部下發了很多文件,我們學校不可能全部實施”。
(二)課改未落到實處與價值沖突
首先,課程改革理念的沒有落實到位,體育教師對課程標準的認識不到位,教學實踐偏離了課改目標。例如,課程改革提倡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但是在實際中卻變成了放羊式教學。其次,當前體育教學水平已經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課程改革增加了體育活動的時間,同時對體育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學校經費不足,缺乏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使得課程改革后的教學要求難以滿足。再次,目前我國依然把考試作為升學依據,應試教育與課程改革的價值沖突不可避免,并對課程改革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三)體育教師的責任感和困境
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要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同時必然離不開處于一線的體育教師隊伍。學校體育的第一責任人應該就是體育教師,提到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體育教師應首先反思,體育教師上體育課是否達到了標準?體育課是否培養了學生鍛煉的興趣?體育課是否教會了學生鍛煉的方法?當然,不能過分夸大體育教師的作用,僅憑體育老師一己之力,任重而道遠。但是,體育教師是提高青少年體質的重要實踐者。體育教師不但要有的專業技能,而且在體育教學中要首先調動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其次要教給學生體育技能和鍛煉手段,最后要培養終生體育鍛煉的習慣。研究表明,師資力量質量與數量上的缺口是學校體育發展的關鍵。學校中的體育教師數量的占比很低,但是,體育老師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卻很高。我國體育教師總體數量缺少大約30萬人,而這些數據僅僅是農村的中小學[4]。對比之下“量”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教師“教”的體現,師資數量的短缺造成很多體育教師承受超負荷的工作,影響教學質量。此外,由于許多學校對體育課不重視,對體育教師的工作的肯定也不足,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相比薪酬不同,導致體育教師缺乏職業成就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教學中情感薄弱,影響體育教學效果。
三、健康中國戰略下學校體育治理的對策
(一)學校體育政策落到實處
一直以來,學校教育關乎著國家民族的興衰。但在現實中,部分學校多多少少對上級領導的政策執行力度不夠,導致教育的偏失。因此,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可以讓學校體育政策能夠得到有效執行與落到實處。其次是對學校體育開展情況的監督。相關監察部門對學校體育的開展情況應該不定期的進行檢查,而不是僅僅依賴學校的匯報。最終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將學校體育政策落到實處。
(二)促進學校體育社會化,增強發展活力
健康中國戰略強調,建設健康中國、大幅提高健康水平,必須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共識和力量,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的良好氛圍。當前學校體育活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其發展思路過于封閉化,缺少社會支持力。從理論上看,學校體育社會化是市場經濟規律決定的,學校體育只有將自身資源優勢充分釋放,才能把自身發展的空間有效拓展。從現實看,學校存在于社區之中,學校體育的發展不僅受社區體育的影響,同時也對社區體育具有輻射和服務功能。從價值看,學校體育社會化,不僅能調動社會力量支持、參與學校體育建設與發展,也能夠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和體育社會化發展,加速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所以,學校體育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應積極尋求與社會體育的結合點,建構“優勢互補,資源共建”模式,從而增強學校體育的發展活力,拓寬學校體育發展的空間。
(三)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與責任擔當
俗話說,“好老師造就好學生”。一個好老師教一個好學生并不難。首先,健康教育知識的全面化與每一個學生息息相關,因此做好對學生的指導是每一位體育教師的必備能力。其次,教師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不單單要具備專業知識和科學文化素養,還要具備一定的專項技術。最后,體育教師教學過程中也要創新,即采用符合新時代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改革體育課的內容,加強師生互動,消除學生“厭課”現象,激發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我國學校體育在治理過程中還面臨著許多困境,尤其是在政策法規的落實上應該得到進一步加強。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建立政策法規落實績效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督促學校對于學校體育相關政策的執行力。只有將政策落到實處,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夠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趙霞,王帥.學校體育改革中身體的弱化[J].體育學刊,2015,22(02):77-80.
[2]伍天花.學生體質下降與學校體育目標達成的辯證思考[J].廣州體育學報,2017,37(04):97-100.
[3]黃曉麗,金育強,盧亮球,等.學校體育價值的理性審視[J].廣州體育學報,2014,34(0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