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龍 劉新鈺 梁登星











摘要:基于2005—2020年天津市社會、經濟、教育發展相關數據,運用自相關模型,預測影響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師生規模的關鍵因素;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預測“十四五”期間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規模、各學歷層次專任教師規模和學生規模,得出師生規模下降、教師學歷高移、教師結構有待優化的結論,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從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健全教師培養體系、構建產教融合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擴大中職學生規模、提升中職教師學歷、優化中職教師結構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師生規模預測;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2)01-0045-07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教育改革推進,天津市作為全國職業教育標桿建設城市,迫切需要加強碩士層次“工匠之師”培養供給,引領我國職教教師教育發展,為打造新時代職業教育標桿貢獻理論和實踐成果。
一、研究設計
(一)預測模型選擇
按照預測年份分類,預測模型包括短期預測和中長期預測,短期預測一般是指對5年內的數據進行預測,中長期預測則是指對5年以上的數據進行預測。不同模型具有不同的特性,適用于不同的預測問題。目前,學者們采取的預測模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隊列構成法。基于中職教育學生的適齡規律,根據相應年份的出生人口對目標進行預測。如歐陽河等預測我國中職教育發展趨勢[1],安秀芳、凌云預測湖南省中職教育在校生規模[2]。二是基于時間序列的預測方法。包括ARIMA模型、Verhulst模型、GM模型等。如陳波涌運用ARIMA模型預測湖南省中職教育規模[3],王全旺等運用Verhulst模型預測天津市高職教育規模[4]。三是統計方法與數據分析方法。這類方法認為教育與社會經濟結構、社會形態等外部因素密切聯系,不應作為一個孤立領域進行預測,因此這類方法不過多強調時間推演對預測數據的影響,而是直接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建模預測,常用的有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神經網絡模型等。如達瓦、大普窮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預測西藏職業教育發展趨勢[5],周振祥等運用BP神經網絡模型預測湖北高職教育招生規模情況[6]。
上述研究模型各具特色。其中,隊列構成法只考察適齡人口、毛入學率等學生本身數據,這一思路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及教師規模、高中學生及教師規模進行預測較為準確,但對中等職業教育師生規模進行預測往往會失真。因為對于適齡學生來說,是否接受中等職業教育通常會受當時的經濟、就業等教育外部因素的影響,不應將其看作一個單獨的問題進行研究。基于時間序列的預測方法,如ARIMA模型、Verhulst模型等往往要求時序數據穩定,更適合用于短期預測,中長期預測往往會丟失數據長期演化過程中的特性,趨于穩定而失真。BP神經網絡模型具有任意復雜的模式分類能力和優良的多維函數映射能力,但其依賴于大量的訓練樣本,在數據量不足夠大的情況下容易產生“過擬合”現象,因此并不適用于中等職業教育規模預測。而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作為最經典的回歸模型,具有系統穩定、含義明確、不限制數據量等優點。因此,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基于《中國教育統計年鑒》和《天津統計年鑒》相關數據,對“十四五”時期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師規模及其學歷水平、學生規模進行預測。
(二)影響因素分析
對于統計建模的方法,選擇外部數據是模型能夠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教育生產函數和已有學者的研究成果,選取影響中等職業教育師生規模的相關因素,主要包含如下幾類:
一是外部經濟因素,包括GDP值、能源消耗量、從業人員規模、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等。正如前述分析,中等職業教育的潛在生源往往會在入學和直接工作中進行選擇,而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社會經濟狀況和就業形勢。
二是與中等職業教育相關的直接因素,包括中等職業學校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基本建設支出,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擇業意向,進而影響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師規模。
三是與中等職業教育生源相關的學生數量,選取當年初中畢業生數作為相關因素。
(三)研究思路
主要研究思路是:首先,利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對與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師生規模相關的因素進行篩選,確定關鍵因素;其次,建立關鍵因素與教師規模或學生規模之間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再次,對關鍵因素進行預測,考慮到不同因素的不同特點,因此對不同因素采用不同的預測模型;最后,利用關鍵因素的預測結果,對“十四五”時期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的師生規模進行預測。研究思路如圖1所示。
二、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規模和教師隊伍狀況
近年來,天津市不斷調整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布局結構,“十三五”末期擁有中等職業學校(機構)67所,是“十一五”末期的2/3;同時,天津市逐步改善中等職業學校(機構)的辦學條件,重點支持建設10所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等職業學校、20所國內先進水平的中等職業學校和10所現代化達標的中等職業學校,以此提升辦學能力;此外,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提高外聘教師比例、探索實施現代學徒制等措施,提升內涵質量,畢業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比例、就業率、具有高級職稱專任教師比例等指標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但與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尚顯不足,高層次專任教師相對匱乏,教師隊伍結構還不平衡。
(一)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規模
從學生規模看,“十二五”以來,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學生規模逐步減少,職普比差距較大,職業教育吸引力有待增強;2020年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機構)招生、在校生和畢業生的職普比分別為43.12%、46.50%和54.75%,對應比“十一五”末期減少19.29%、16.21%、23.31%。詳見圖2、圖3、圖4。
(二)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狀況
1.教師隊伍規模
從教師規模看,“十二五”以來,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專任教師規模呈減少趨勢,生師比整體呈增長趨勢,專任教師規模對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培養的保障度有所下降,亟待補充;2020年,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專任教師5 520人,比“十一五”末期減少2 371人;生師比為14.2∶1,比“十一五”末期降低0.51。詳見圖5。
2.高層次專任教師培養亟待加強
從教師學歷看,“十二五”以來,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專任教師呈增長趨勢,具有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專任教師呈減少趨勢,呈現出“橄欖型”人才結構。2010年,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機構)首次擁有1位博士研究生學歷的專任教師;2020年,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專任教師達到902人,是“十一五”末期的1.92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6.34%;具有本科學歷的專任教師為4 507人,是“十一五”末期的69.16%,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1.65%;具有專科及以下學歷的專任教師為111人,是“十一五”末期的12.27%,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01%。詳見圖6。此外,通過調研得知,天津市與國內經濟發達的省份相比,高層次專任教師尚顯不足。例如,2019年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專任教師比例比上海市、江蘇省、北京市分別低7.29%、3.09%、1.62%。
3.職業教育教師結構仍需優化
從教師結構看,“十二五”以來,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專業課、實習指導課教師和“雙師型”教師呈減少趨勢,導致中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尤其是實訓環節與行業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素質能力的實際需求脫節;2020年,專業課、實習指導課教師縮減至“十一五”末期的56.6%,“雙師型”教師比“十一五”末期減少618人。詳見圖7。
綜上所述,中等職業學校(機構)作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體單位,師資隊伍的規模與結構是影響中等職業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對影響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師生規模的關鍵因素進行預測,有利于天津市調整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結構,為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和打造職業教育標桿提供優質的師資保障。
三、“十四五”期間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規模預測
(一)影響因素分析
天津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規模與下列因素可能具有強相關關系:社會因素類包含第一產業產值(X1)、第二產業產值(X2)、第三產業產值(X3)、 第一產業能源消耗量(X4)、 第二產業能源消費量(X5)、 第三產業能源消費量(X6)以及生活能源消費量(X7);居民經濟因素類包含國有單位平均工資(X8)、集體單位平均工資(X9)、其他單位平均工資(X10)、第一產業平均工資(X11)、第二產業平均工資(X12)及第三產業平均工資(X13); 其他教育因素類選取初中畢業生數(X14)[7]。
2010年至今,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者5名,由于數量過少,暫不予考慮。本文僅對碩士研究生、本科、專科、高中及以下階段等四個學歷階段專任教師規模進行預測,這些數分別用C2、C3、C4、C5表示。以X1~X14作為子序列,以Ci(i=2,3,4,5)作為母序列進行灰色關聯分析,分別得到Ci與X1~X14的關聯系數。考察碩士研究生學歷專任教師數量與影響因素之間的關聯系數,選取出關聯系數大于0.8的因素,分別為X14,X4,X1,X6,關聯系數為0.909 8, 0.855 0, 0.852 5, 0.811 6。由此可見,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規模與以下因素強相關:初中畢業生數(X14)、第一產業能源消耗量(X4)、第三產業能源消耗量(X6)、第一產業產值(X1)。其他學歷層次的教師規模與影響因素X1~X14的灰色關聯系數相對值與C2一致,不再重復展示。
(二)關鍵因素預測
對《天津統計年鑒》第一產業產值(1978—2020年)、第一產業能源消耗量(1990—2019年)、第三產業能源消耗量(1990—2019年)的數據進行回歸,得知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規模與第一產業產值、第一產業能源消耗量和第三產業能源消耗量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考慮1978—2003年天津市的出生常住人口數,建立1994—2019年初中畢業生數和人口數的線性回歸模型,得知天津市當年出生人口數與初中畢業生數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根據回歸方程,分別對數據X1、X4、X6、X14進行預測,得出預測結果。詳見表1。
由表1可知,2005—2020年,天津市第一產業產值、第一產業能源消耗量、第三產業能源消耗量呈增長趨勢,產業整體發展趨勢向好;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初中畢業生數呈下降趨勢;2021—2025年,天津市第一產業產值、第一產業能源消耗量、第三產業能源消耗量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隨著生育激勵等政策的實施,天津市人口出生率自2015年起由低谷回升,進而“十四五”期間初中畢業生數將呈增長趨勢。
(三)各學歷層次教師規模預測
建立C2、C3、C4、C5關于X1、X4、X6、X14的線性回歸模型,得知各學歷層次專任教師的規模與X1、X4、X6、X14之間均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基于X1、X4、X6、X14預測結果,得到各學歷層次專任教師規模預測結果和本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規模趨勢圖。詳見表2、圖8。由于專科、高中階段及以下學歷層次的專任教師規模預測趨近于0,這里不再繪制。
由圖8可見,2005—2020年,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的專任教師規模呈下降趨勢,而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專任教師規模呈增長趨勢。因此,“十四五”期間,天津市要通過政策引導、加強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單位建設等措施,加強碩士及以上學歷職業教育教師的培養,保障高層次職業教育教師的充足供給。
(四)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總量預測
根據上述對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各學歷層次專任教師規模的預測結果,推算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總量,得到預測結果和趨勢圖。詳見表3、圖9。
由圖9可見,受關鍵因素影響,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總量自2010年起呈顯著下降趨勢,“十四五”期間將繼續呈下降趨勢。因此,“十四五”期間,天津市亟待多措并舉,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教師規模,以此保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
(五)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規模預測
以X1~X14 作為子序列,以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規模(記為Y2 )作為母序列進行灰色關聯分析,得到與專任教師規模相同的影響因素X1、X4、X6、X14,得知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規模與相關指標的線性歸回模型具有顯著有效性。根據回歸方程,得到“十四五”期間“雙師型”教師規模預測結果和趨勢圖。詳見表4、圖10。
由圖10可見,“十一五”期間,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規模顯著增長,“十二五”以來明顯下降。因此,“十四五”期間,天津市要通過政策引導、加強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單位建設、支持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等措施,加大“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保障職業教育育人特色。
四、“十四五”期間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規模預測
以S1、S2、S3分別為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在校生數和畢業生數。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對上述三個待預測變量與待選擇變量集合(X1~X14)進行灰色關聯分析,仍然選擇X1、X4、X6、X14作為影響因素指標,得知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規模與相關指標的線性歸回模型具有顯著有效性。根據回歸方程,得到“十四五”期間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規模預測結果和趨勢圖。詳見表5、圖11。
由圖11可見,2005—2020年,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在校生、畢業生規模均呈減少趨勢,且“十四五”時期學生規模將繼續呈減少趨勢。因此,“十四五”期間,天津市要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規模,為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技能人才保證。
五、政策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天津市在探索培養高層次職業教育教師、明確教師入職資格標準、增強教師素質能力等方面仍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為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提供師資保障。因此,“十四五”期間,建議天津市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擴大中職學生規模,提升中職教師學歷,優化中職教師結構,以此進一步增強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育人質量,為天津市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數量充足、素質過硬的技術技能人才。詳見圖12。
(一)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擴大中職學生規模
根據天津市初中畢業生規模預測結果,“十四五”期間,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生源相對充足;根據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規模職普比發展趨勢,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規模與普通高中學生規模差距加大,大多數學生到中等職業學校學習的意向被動。因此,“十四五”期間,建議天津市:一是搶抓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和支持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機遇,根據行業產業轉型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調整專業結構,通過定向培養、訂單培養等方式,拓寬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渠道,擴大招生規模,為天津市現代產業發展培養緊缺人才。二是深入總結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成功經驗,完善五業聯動(“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發展模式)、技能大賽、魯班工坊等有效機制,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增強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打造天津職業教育標桿。
(二)健全教師培養體系,提升中職教師學歷
根據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規模及其各學歷層次專任教師規模預測結果,“十四五”期間,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規模大幅下滑,高層次專任教師占比不斷提高。因此,“十四五”期間,建議天津市一是加強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建設,探索高水平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機制,擴大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規模,為中等職業教育提供充足的師資保障。二是增加職業技術教育領域專業博士點,構建“雙師型”職業教育教師一體化培養模式,為中等職業教育提供優質的師資保障。三是創新職教師資培養模式,構建“高校—職校—企業”聯合培養職業教育教師機制,提高職教師資培養質量,引領全國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發展。
(三)構建產教融合機制,優化中職教師結構
根據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規模預測結果,“十四五”期間,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規模逐年減少,規模亟待擴大。因此,“十四五”期間,建議天津市一是制定“雙師型”教師標準,完善職業教育教師入職資格考試制度,突出考核師范能力和實踐技能,保障職業教育教師“雙師雙能”素質。二是暢通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就業渠道,改革招考辦法,擴大“雙師型”專業課教師規模,優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結構。三是深化產教融合,通過支持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機構)教師“雙棲”制度、完善教師現代學徒制、健全“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機制等,提升中等職業教育教師的雙師素質。
參考文獻:
[1]歐陽河,郭峰,張燕,等.2006—2020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趨勢預測[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2):37-40.
[2]安秀芳,凌云.湖南省人口與中等職業教育發展預測[J].職業技術教育,2008(7):28-33.
[3]陳波涌.湖南省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模預測及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7.
[4]王全旺,周志剛,肖鋒瑞.天津高等職業教育規模預測與發展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10(25):245-248.
[5]達瓦,大普窮.基于統計分析下的西藏職業教育發展趨勢與對策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4):35-38.
[6]周振祥,王政芳,周芳.湖北省高職教育招生規模的中期預測研究——基于灰色關聯分析與BP神經網絡[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3(3):7-9.
[7]劉新鈺,郄海霞,楊瑞龍.“十四五”時期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師生規模預測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1(6):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