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苗
(沈陽市外事服務學校,遼寧 沈陽 110000)
當下計算機技術極大地應用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改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計算機的基礎操作已成為國民的基本技能。 計算機類課程更是較早地被列入各層次學校的必修課范疇。 然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因具備較強的理論性,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講比較枯燥;受到在校內機房授課以及指導教師水平等實際因素的限制, 學生往往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果不好。 為解決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難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結合所在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有針對性地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國內的中等職業學校課程一般可分為文化基礎課、專業技術課兩大類。 文化基礎課包括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思政課、體育課等。 文化課教學內容相對固定,參照教育局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大綱即可授課,所以在教學方法上創新空間有限,主要以課堂講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擬法、課堂演示法等為主。
與文化基礎課相比,學生更傾向于學習課堂氣氛生動、活躍的專業技術課。 究其原因,專業技術課程教學方法靈活,不同門類的專業課,可以在傳統的講授方式基礎上,由教師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采用任務驅動法、實踐操作法、信息技術應用法、自主探究法、生產實習法等多樣化教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德國職業教育以實踐導向為特色,其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以行業的實際需求為基礎,隨行業需求的變化而不斷更新; 教育以工作流程為導向,將理論教學和實操技能整合為時間為導向的學習內容,專業科學領域的最新技術和趨勢貫穿教學始終。 以行業需求為目標,德國教師一般會在課前設計好學習任務,學生根據任務,自己查找理論知識作為依據,通過小組合作或者自己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可以向教師尋求指導或幫助。 這種“以教師為指導、學生完成任務”的教學方法在德國的職業教育課堂中被廣泛使用。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是中職學校專業技術課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近年來,很多職業學校教師也將此教學方法引入文化基礎課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借鑒了德國職業教育的教學策略,教師通過預先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最終完成“任務”,學生解決各類問題的過程,就是溫習舊知、學習新知、提升自身學習能力的過程。
第一,要選取恰當的任務。 教師根據中職學生所學的專業, 結合職業崗位需求對計算機課程的需求,梳理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各章內容,設計出合理的學習任務[1]。第二,任務要符合學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考慮其計算機知識認知情況、年齡、性別、愛好等特點,分層次由易及難分配學習任務。 第三,要合理底劃分任務。 對于較復雜的學習內容,可先將較難部分放到后面布置, 讓學生由淺入深地先完成各個子項任務,再依據任務完成情況,指導學生完成較難部分。 第四,啟發性地輔助學生完成任務。 學生解決任務遇到困難時,應由教師創設條件,啟發學生利用現有條件處理問題,不應直接將方法教授給學生。
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的場所應在學校的實驗室、實訓室(車間)、機房等地。 教師營造“身臨其境”的工作環境。 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采用任務驅動方法教學為例, 教師可在計算機機房授課, 學生按3~5人為一組,特別注意,計算機信息技術更迭較快,電腦系統應選“Windows7+Office2010”及以上版本。
為更好地說明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如何使用,筆者選取“文字處理”軟件教學案例舉例說明任務驅動法的應用[2]。
(1)學情分析。 以筆者所在學校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國家示范專業)香格里拉冠名班課堂教學為例,分析具體學情。 班級共有45 名學生,男、女生比例為1:1.5,平均年齡為17 周歲,班級95%的學生來自遼寧省內各市,文化知識儲備良好,樂于接受新知。 教師按照5人一組,將班級學生分為9 組,每組里都有2名男生、3 名女生。
(2)設計任務。 本章教學以一個圖文表混排的“香格里拉酒店企業實習報告”文檔為任務。 要求學生在Word 處理系統中錄入和編輯實習日記,創建和編輯實習臺賬表格,在文檔中設置參數應用公式,最終學生提交一份“企業實習報告”,作為本章作業,交給任課教師批閱,并在課堂上分組展示和交流作業完成情況。
(3)教學過程。 任課教師以學生所學專業為出發點,結合教學大綱對“文字處理”軟件學習內容的要求,設計出本章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書通過班級釘釘App 客戶端在授課前一周下發,目的是讓學生提前準備。香格里拉冠名班學生每周都會去酒店實習,可將實習筆記、工作記錄、企業評價等素材預先整理好。 課程以在機房上機為主,學生按預先分組安排座位。 最基本的操作方法由教師示范, 學生模仿操作, 逐步掌握Word 錄入和編輯的基本操作。比如,錄入實習日記,編輯段落及項目符號,設置紙張方向、頁邊距、頁眉、頁腳、頁碼等。 教材對拆分表格、自動套用格式等有介紹,教師可用投影儀演示,讓學生體驗它們的意義,在實際創建臺賬表格時,由學生自己發揮,探究更多的操作技巧和方法,完善本組作品。學生完成基本操作的學習任務后,即可分組討論、設計實習報告,報告以表格形式體現,要能體現學生的實習崗位的工作情況,有實習評價。 具體包括記錄實習的工作步驟、完成情況、工作日期、校企實習意見等。 最后學生完成任務后,將小組作品通過投影儀向其他小組及教師展示,并說明“實習報告”中具體用到的Word 應用功能,通過師生互評方式查找不足,讓學生掌握本章學習內容。
基于任務驅動法開展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突破了傳統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賦予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個人體驗感、獲得感得到滿足。 因為教師始終將計算機課程學習與學生所學專業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更樂于完成各類學習任務。 教師處于教學主導地位,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也得到良好體現。
當下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均將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放在突出位置, 教與學的方式呈現出多樣化形式。筆者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角度,選取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同時,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校間開放互動的研學風氣,提高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