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鵬宇




[摘 要]為摸清現階段山西農業大學畜牧獸醫類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意識現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管理的建議,文章采用線上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抽取動物科技學院除大四以外的6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進行調研、分析、討論。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接受過安全教育,但依然存在實驗室不規范行為和不良習慣,同時也暴露出學生對基礎實驗室安全知識掌握不深的問題。可見,畜牧獸醫類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有待加強,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教育工作并使之常態化,同時輔導員和專業導師要協同助力實驗室安全教育,減少甚至避免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畜牧獸醫專業;安全意識;實驗室安全;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01-0024-05
21世紀以來,科技成為影響國家世界地位和人民福祉的重要因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這一戰略目標[1]。各類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科研的重要場所,承擔著我國主要的科研任務,其中實驗室作為科研實踐的主要基地,有著使用頻率高、人員密度大等特點。大多數科研實驗室內均存放著各類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學品,部分實驗室由于科研需要還培養著各種微生物、有害菌等,由此成為安全事故的易發場所[2]。實驗室安全是關系到學生、教師、學校乃至社會的安全問題,每一次的實驗室安全事故都會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教育部多次下發有關實驗室安全管理等相關文件,要求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切實提高實驗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校園安全穩定和師生生命安全。
然而,從國內外近10年報道的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情況看,實驗室安全教育仍然任重而道遠。自2009年起,可在網上查找到的實驗室安全事故就有30起,其中實驗室火災或爆炸事故22起,生物安全類實驗室事故3起,因操作不當造成人員死亡2起,有害氣體泄漏2起,劇毒品管理疏漏導致的投毒事件1起。其中生物安全類實驗室事故中有2起均為畜牧獸醫實驗室發生的布病感染事件,這讓畜牧獸醫類專業的在讀學生感到擔憂。
畜牧獸醫類專業設置橫跨化學、醫學、藥學、生物學等多個領域,教學實驗和科研過程中不僅會接觸各類化學藥品,而且涉及各種實驗動物和病原微生物,如何做好此類專業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尤為重要[3]。為了摸清現階段山西農業大學中畜牧獸醫類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教育的基本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的建議,本研究設計了一套針對畜牧獸醫實驗室安全教育的調查問卷。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問卷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中除大四以外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共收集到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600份有效答卷。
(二)調查方法
本調查問卷采用自行設計的《實驗室安全教育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利用線上問卷的方式,通過問卷星平臺設計問題和進行數據統計。為了提高收集效率和調查問卷的質量,本問卷共有25道題目,包括學生基本情況(2題)、實驗室安全教育制度及主觀評價(8題)、實驗室安全認知及行為(11題)和基本實驗室安全常識(4題)。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共計收集600份有效問卷,其中本科342人,碩士197人,博士61人。按專業分,畜牧類專業186人,獸醫類專業323人,草學類專業59人,水產類專業32人,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二)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情況
各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是保障實驗室安全的第一道防線[4]。動物科技學院在新生入學時會為學生分發實驗室安全手冊,同時要求學生簽署實驗室安全承諾書,從開學第一天起就將安全教育工作落在實處。而調查數據顯示,69.17%的學生表示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參加過學院或實驗室組織安排的培訓或者考核,還有136名本科生、38名碩士研究生和11名博士研究生表示自己未接受過相關的培訓或考核。其中同一學歷間未參加實驗室培訓或考核的人數中以本科生占比最大,為39.77%,如圖2。由此可知,盡管學院在學生一入學就已經開始落實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但部分學生并未放在心上。而碩、博研究生作為高校科研的主力軍,相對于本科生,其更加注重實驗室安全教育。在常見的集中實驗室安全教育方式中,以具體實驗教師提及、培訓或講座、查閱相關資料這三種方式最為普遍,且各學歷之間的教育方式無較大差別。還有少部分學生接受過安全知識考試、應急演練、安全知識競賽、上屆學生傳幫帶等其他培訓方式,具體調查結果見圖3。
(三)實驗室主要危險源調查
畜牧獸醫類專業作為一個綜合類學科,同時涉及化學、微生物學、獸醫學等多門課程,因此學生會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進入不同類型的實驗室進行學習或科研。為了解學生在實驗時會接觸何種危險源,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特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389人表示會接觸有毒、易燃、易爆的危險化學品,344人表示會接觸實驗動物,278人表示會接觸病原微生物、有害菌、致病菌;146人表示會接觸氫氣、氦氣等氣瓶,部分學生會接觸到特種設備、射線裝置等,具體情況見圖4。由此可知,對于畜牧獸醫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實驗動物、危險化學品、微生物或致病菌是最為常見的實驗室危險源。對比不同學歷間學生接觸危險源的差異,發現本科生接觸最多的危險源是實驗動物,而碩、博研究生接觸最多的是各類化學品。分析原因可知,本科生幾乎所有的專業課實驗都會涉及動物實驗,因此他們接觸最多的危險源為實驗動物。而碩、博研究生的科研實驗已經從宏觀實驗上升到分子生物學領域,實驗過程中會更多使用一些有機化學試劑進行實驗處理分析,因此危險化學品是最主要的危險源。
(四)實驗室安全意識
良好的實驗室安全意識是保障實驗室安全運行的前提[5]。根據被調查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90.82%的學生進入實驗室后會留心防護用具、消防設施、防風裝置和安全通道。86.81%的學生會在實驗需要時佩戴防護用具,但也有13.19%的學生表示不知道獲取防護用具的途徑。82.8%的學生在實驗儀器安裝后每次都進行安全檢查,也有2.5%的學生直接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24.21%的學生有偶爾離開的經歷,更有3.01%的學生經常臨時離開。實驗結束后,71.79%的學生會用洗手液仔細沖洗,有26.88%的學生會簡單沖洗,也有1.34%的學生表示實驗后一般不洗手。在離開實驗室前,81.14%的學生會仔細清理、打掃實驗室,檢查并關閉水、電、氣及門窗,有15.86%的學生表示會偶爾檢查,但還有3.01%的學生表示實驗結束后直接離開。相比于碩、博研究生,本科生的實驗室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在所有顯示無實驗室安全意識的調查項中,本科生人數占比均超過50%,其中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實驗后洗手這一項,僅本科生沒有做到,具體情況詳見圖5。
(五)實驗室不良習慣
學生在實驗室中的不良習慣也是經常造成實驗室安全事故的原因[6]。調查實驗室不良習慣的結果表明,42.33%的學生表示未見身邊人員在實驗室有不良習慣,34.06%的學生表示有看到實驗室人員不束長發做實驗,33.39%的學生有看到實驗室人員不穿實驗服進行實驗操作,26.71%的學生會攜帶與實驗無關的物品進入實驗室,更有18.03%的學生有過在實驗室食用食物的行為。從上述的調查結果可知,盡管大部分學生都經歷過實驗室培訓,并有一定的實驗室安全防護意識,但是不安全行為還是時有發生。實驗室作為廣大師生開展教學課程、科研試驗的主要場所,部分很不起眼甚至學生習以為常的一些習慣都可能釀成實驗室安全事故,從而威脅到實驗室甚至整棟實驗樓里人員的安全[7]。
(六)試劑及精密儀器的安全使用
畜牧獸醫類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經常會使用到一些劇毒、有害的化學試劑或一些價格昂貴的精密儀器。如何保證化學試劑按需領取、廢液的正確排放以及精密儀器的正確使用,成為確保實驗室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調查結果可知,92.49%的學生表示,在領取危險化學品時,需要履行申報、審批、相關負責人簽字等一系列手續,其余學生表示不清楚。處理廢棄物時,57.6%的學生選擇直接傾倒在廢液桶或者扔到專用垃圾桶,38.56%的學生會先對廢棄物進行相關處理再進行排放,有3.84%的學生選擇直接傾倒在水槽或者扔到生活垃圾桶。92.65%的學生表示使用精密儀器或危險儀器前會有專人進行培訓講解,保證儀器的正確使用,還有7.35%的學生表示需要自己摸索使用方法。在后期的隨機訪談中了解到,由于目前學校實驗平臺有限,經常是同一樓層的學生使用同一臺實驗儀器,尤其是一些昂貴的精密儀器,可能整個實驗樓只有一臺,學生使用頻率高、操作不規范等多種因素經常導致儀器出現問題,從而引發一些實驗室安全事故。上述幾個問題結果表明:畜牧獸醫類實驗室對于危險化學品的領取、排放和精密儀器培訓這三方面的安全教育落實相對到位,90%以上的學生都能正確處理應對相關問題。
(七)實驗室全事故及應急處理方法
生物類實驗多涉及危險化學品的使用、病原微生物的培養、實驗動物的取材等,容易造成突發安全事故[8],因此了解學生在實驗室遇到過哪些意外事故,掌握學生面對實驗室安全事故所采取的處理方式,有針對性地改進實驗室安全教育手段十分必要。對于實驗室遇到過的意外事故調查結果如圖6所示,由圖可知,最為常見的實驗室安全事故是玻璃實驗儀器破裂,其次為被實驗動物咬傷或抓傷,排在第三位的是被注射器針頭扎傷,其余意外事故包括有毒或腐蝕性溶液傾倒、液體爆沸、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漏電短路、失火或爆炸等。另外有213位學生表示自己在實驗室中并未遇到過意外事故。當問及到如何處理突發性安全事故時,90.48%學生表示可對情況進行初判后進行合理處置后再報告教師,有7.85%的學生表示會第一時間通知相關教師,有1%的學生表示自己自行處理并不向教師報備,剩余0.67%的學生表示自己會驚慌失措。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在面對突發性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所采取的處理方式還是正確、及時的,至于采取何種有效措施還是與學生的應急處理能力有關。
(八)實驗室安全的主觀評價
從被調查者對實驗室安全情況的主觀評價看(見圖7),87.5%的學生對自己實驗室的評價為較滿意及以上,有3%的學生表示對是實驗室的安全狀況很不滿意。當問及目前實驗室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時,有51%的學生認為實驗室無安全隱患,另外還有20.17%的學生認為目前實驗室存在安全隱患,其中以儀器陳舊或故障、防護用具欠缺、線路老化或負荷太大問題最為嚴重。而當問及希望參加哪種類型的實驗室安全教育時,安全知識培訓及講座、觀看安全教育影片和張貼安全標語是學生們選擇最多的。
對于如何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學生也給出了寶貴意見。84.83%的學生認為加強師生自我保護意識是維護實驗室安全的重要前提,72%的學生認為通過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可以極大地避免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還有70.17%的學生建議學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實驗室提供必備的防護用具保障。
(九)實驗室安全知識掌握情況
為了解學生對于實驗室安全知識的掌握情況,本調查問卷緊貼畜牧獸醫類專業實驗內容,設計了4道客觀選擇題,包括利器的處置方法、失火處理、實驗動物處理和消毒液的選擇。從整體的調查情況反饋情況來看,學生對于常見的實驗室安全內容掌握得并不理想,具體情況詳見圖8。4道客觀題全對的本科生人數為113人,僅占所有調查本科生人數的33.04%,碩、博研究生的100%正確率的比例相對高一點,但也僅為57.36%和 49.18%。而僅對1道題目的人數共有30人,分別是本科26人,碩士3人,博士1人。對于哪類不是生物醫學實驗室常用消毒液一題,錯誤率高達40.17%。以上情況均充分反映出學生對實驗室安全知識掌握不移,僅僅依靠入學時的實驗安全培訓和具體實驗教師的提及是遠遠不夠的。
三、調查結果的討論與建議
此次的調查結果顯示,面對實驗室安全,碩、博研究生所掌握的知識、行為習慣和警惕性均優于本科生,究其原因可能是隨著接觸實驗的時間增長,學生掌握的安全知識逐步豐富,實驗室教師耳提面命各種注意事項,學生的實驗手法和化學試劑越來越純熟,多方面因素引起學生對于實驗室安全的關注和重視,因而高學歷學生對實驗室安全的認知程度也就越高。而對比碩、博研究生,其在實驗室安全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學歷相關性,這可能是因為進入碩、博研究生階段,學生所學專業和方向不會有太大變動,因此接觸的實驗類型也相對單一,長時間的重復性實驗使得學生對實驗室操作已經比較熟練,在實驗中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已經了然于胸。但不論是剛接觸實驗不久的本科生,還是碩、博研究生,都在實驗室安全認知、態度、行為習慣上有一些不足,從而可能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提高和強化實驗室安全的教育水平、努力杜絕各類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依然是重中之重[9]。
(一)建立完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
1. 完善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一些學生面對突發的實驗室安全事故手足無措,錯過最佳處理時機,從而造成嚴重的后果,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不夠完善,或學生不清楚事故處理流程。因此針對不同類型的實驗室安全事故建立并完善應急預案,將應急預案文件向每一位在校學生進行普及,同時組織相應的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提高師生在面對突發實驗室安全事故時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處理危機事故的能力。
2. 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
實驗室安全監督管理制度是實驗室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機制[10]。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將監督管理工作落在實處,才能真正從源頭將實驗室安全隱患管理在可控范圍之內。每個實驗室都必須設立安全員,由安全員負責不定時檢查實驗室安全隱患情況,及時將實驗室安全隱患情況上報有關部門。同時,安全員還有責任糾正實驗室學生的不良行為,例如在實驗室食用食物、不穿實驗服進行實驗等。另外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中,以第一視角審視自身及周邊同學的行為是否符合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11],了解掌握實驗室安全隱患,增強對實驗室安全的認知度。
3. 根據實驗室類型建立有差別化的實驗室準入制度
由于畜牧獸醫類專業涉及化學、醫學、生物學等多個科研領域,不同實驗室涉及的危險源也不盡相同,因此建立有差別化的實驗室準入制度尤為重要。對于普通的化學類實驗室,學生掌握一般的實驗安全知識即可進入實驗室開展科研實驗,但對于存放有劇毒、易燃、易爆的危險化學品實驗室,學生必須具備認識危險化學品標識牌的能力,同時具備處理火災、爆炸甚至解毒等各種突發事故的能力。因此對于危險等級比較高的實驗室,可以采用實驗室安全知識考試等方式進行考核。同時,如果學生在允許進入實驗室后自身行為多次違反實驗室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相關負責人有權利禁止該學生進入實驗室。而對于存放各類病原微生物、有害菌的生物類實驗室,其安全操作要求更高,因此更應該做好實驗室安全準入考核[12]。
(二)根據專業相關性有針對性地實施安全教育并形成常態化
1.將實驗室安全教育列入新生入學教育課
由于專業的特殊性,畜牧獸醫類專業的學生不僅會接觸化學實驗,還會接觸大量的動物實驗和微生物實驗,可以將實驗室安全教育作為新生入學教育中的一堂課[13],以科普的方式讓學生從大學入學起便開始了解實驗室安全的相關知識,清楚實驗室安全事故的后果,將實驗室安全這道紅線深深刻在自己的心里,時刻警醒。
2.定期召開實驗室內部安全教育培訓
盡管畜牧獸醫類專業設置相對接近,但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進行的實驗類型會有所不同,接觸到的危險源也不盡相同,因此大規模、無差別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效果甚微。各實驗室應針對各自存在的危險源,如實驗動物、有害菌、危險化學品、氣瓶等,有針對性地講解安全注意事項,讓學生切實掌握能立刻用到的實驗安全技能。
3.模擬演練實驗室安全事故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知識講解得再深入透徹,如果不能在實際的實驗室安全事故中靈活應用,只能是空談。實驗室因各種原因發生的火災事件數不勝數,因此各種滅火技巧也是被提及最多的,但有多少學生知道不同的起火原因應該對應何種滅火方式,有多少學生知道滅火器的擺放位置,又有多少學生可以正確使用滅火器滅火?答案恐怕是寥寥無幾。
4.實驗儀器初次使用前培訓
實驗儀器初次使用前對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培訓是最直觀、最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方式。實驗儀器剛購買時,工程師會進行上門調試和操作講解,此時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可以系統講解儀器使用的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故障以及解決方法,指導學生安全有序地使用儀器[14]。同時,可以將儀器操作步驟和使用注意事項張貼于儀器旁顯眼處,降低因操作不當而引起的儀器損壞和事故發生的概率。
5.線上線下齊聯手,宣傳安全第一位
線上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各種學生喜愛瀏覽的公眾平臺推送漫畫、小視頻等形式多樣的實驗室安全知識,讓學生在輕松瀏覽的過程中加深印象。線下采用板報、條幅等偏向文字的形式時刻提醒學生,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滲透到學生的記憶深處。
(三)輔導員和專業導師雙向合力,協同助力實驗室安全教育
1.多角度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
實驗室安全教育是需要多方聯合完成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僅靠輔導員或者專業導師單方面開展教育工作,教育效果是不盡如人意的,輔導員和專業導師必須雙向合力,協同助力實驗室安全教育。輔導員從“課程思政”的角度出發[15],通過系列講座、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等對學生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專業導師從實驗注意事項等身邊的小事教育做起,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杜絕因違規操作或不良習慣造成實驗安全事故。
2.建立獎懲機制
利用實驗室安全制度僅是約束規范學生的行為,獎懲機制能提高學生對實驗室安全的認知和重視程度。輔導員和專業導師可以聯合建立實驗室獎懲機制,將學生的實驗室安全行為表現列為日常考核指標之一,作為學生評獎評優的重要考核指標。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線上調查問卷,對山西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教育情況進行了調研。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接受過一定程度的實驗室安全教育,也比較重視實驗室安全防護,但部分學生依然存在實驗室不規范行為和不良習慣,并經歷過程度較輕的實驗室安全事故。實驗室安全知識測試結果也表明,學生對基礎實驗室安全知識掌握得不夠,需要加強學習和實踐。
根據對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本研究從實驗室安全制度建設、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常態化、輔導員與專業導師協同助力安全教育三方面對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進一步強化畜牧獸醫類專業學生的實驗室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對實驗室安全的認知和重視,規范學生實驗室行為及習慣,減少甚至避免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
[ 參 考 文 獻 ]
[1] 邸乘光.新時代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的科學指南: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J].統一戰線學研究,2019(1):5-21.
[2] 秦鋒,黃強,袁久洪.高校實驗室安全事件的原因淺析與管理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302-306.
[3] 李冰洋,黃開勝,艾德生.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要素與體系構建探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11):248-253.
[4] 蘇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措施探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11):29-32.
[5] 安鋼力. 高校實驗室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8(17):16-18.
[6] 王杰. 防范為本 落實為要 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8(8):267-270,318.
[7] 侯珂珂.普通高校化學化工類專業學生實驗室安全情況調查與分析:以許昌學院為例[J].安徽化工,2019(5):103-106.
[8] 鄭艷,張璇,陶冬冰,等.中美高校研究型實驗室管理對比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23-226.
[9] 范一強,柴東平,張亞軍.研究生實驗室安全教育的強化途徑:基于問卷調查的分析[J].高教學刊,2019(6):12-14.
[10] 羅士平, 謝愛娟, 薛冰,等. 化工類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構建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9(11):11-14.
[11] 吳詩捷,饒漸升,張珣,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9):15-16.
[12] 李軍,王兆龍,陳彥軍.醫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初探[J].實驗室科學,2019(01):211-213.
[13] 張紅,朱文赫,侯建成,等.高校科研實驗室面向本科生開放管理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9):19-20.
[14] 劉鳳平,黃唯,張貞發,等.高校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管理探析[J].廣州化工,2020(3):127-128,147.
[15] 姚夢懿.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路徑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48):47-48.
[責任編輯:劉鳳華]
228350051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