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瀅 楊建秀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脾腎兩虛型早孕期先兆流產合并絨毛膜下血腫療效。方法:選擇76例脾腎兩虛型早孕期先兆流產合并絨毛膜下血腫患者,利用隨機分組法分成參照組(38例,常規西藥黃體酮治療)與實驗組(38例,中西醫結合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治療總療效均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對于脾腎兩虛型早孕期先兆流產合并絨毛膜下血腫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方式治療可以更快地讓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獲得滿意的療效,值得推薦。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脾腎兩虛型;早孕期先兆流產;絨毛膜下血腫
【中圖分類號】R322.2+1;R32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早期先兆流產主要是指女性在妊娠前的12周之內出現的陰道少量流血,無肉樣組織及妊娠物排出,同時可出現小腹疼痛、腰酸痛等臨床癥狀。據統計80%的流產發生在妊娠早期,今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先兆流產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1],且具有反復發生的傾向。先兆流產不僅對孕婦身心造成較大危害,而且對胎兒及新生兒的健康也有很大影響。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有上述癥狀出狀的孕婦進行B超檢查,結果發現大部分患者在其宮腔內有絨毛膜下血腫[2] 存在。絨毛膜下血腫 ( subcho-rionic hem ato-m a , SC H )是絨毛膜和子宮壁之間的血腫的聚集 ,其能夠使先兆流產的癥狀加重 ,甚至出現保胎失敗 。 部分患有絨毛膜下血腫的患者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因此容易被患者忽視 ,沒有及時進行治療 ,最終導致不好的妊娠結局。先兆流產歸屬與祖國醫學的“胎漏”、“胎動不安”、“妊娠腹痛”等范疇。歷年來,眾醫家多認為先兆流產與虛、熱、瘀相關,多為腎虛、血熱、氣血虛弱和血瘀等證型,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臨床發現胎漏、胎動不安患者脾腎兩虛證者越來越多。故而我們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脾腎兩虛型早期先兆流產合并絨毛膜下血腫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76例脾腎兩虛型早孕期先兆流產合并絨毛膜下血腫患者,統計年齡范圍21歲到39歲,計算平均年齡值是(29.63±2.36)歲;孕周6周到12周,計算平均孕周(7.12±1.96)周;陰道出血時間是1天到7天,平均出血時間是(3.11±1.08)天;35例是經產婦,41例是初產婦。利用隨機分組法分成參照組(38例)與實驗組(38例),對比這兩組孕婦的基本資料P>0.05,能夠開展研究。
1.2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根據《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中西醫結合婦產科治療學》相關診斷標準確診。中醫診斷標準:脾腎兩虛早孕期先兆流產合并絨毛膜下血腫的疾病主要癥狀為腰部酸痛、少量陰道出血、食欲不振,次要癥狀為雙膝酸軟、小腹墜痛、耳鳴頭暈及疲倦乏力;患者舌質淡紅舌邊可有齒痕,苔薄白,脈沉而細滑,尺脈弱。
1.3方法
參照組:采取黃體酮注射液(湖北百科皂素有限公司,H42020130)治療,藥物給藥方式為肌內注射,每次注射20mg,一天用藥1次,連續治療2周。
實驗組在參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壽胎丸合胎元飲加減治療,藥物組方為黃芪、菟絲子各20g,桑寄生、續斷各15g,焦白術、阿膠各12g,人參9g,炙甘草、當歸10g、炒白芍15g。如果患者腰部疼痛明顯,加炒杜仲12g治療,如果下腹部存在明顯疼痛,且陰道出血的顏色較為暗淡,加用艾葉15g治療;如果出血的顏色鮮紅,加用仙鶴草15g、黃岑炭12g,水煎服,每天一劑,分早晚飯后半小時上服用,連續用藥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
1.3.1疾病癥狀緩解時間:主要包括腰部酸痛、兩膝酸軟、小腹墜痛及陰道流血等。
1.3.2療效判定:痊愈:B超檢查發現胎兒已經正常發育,血腫吸收完全,患者各種臨床癥狀都已經消失;有效:B超檢查發現胎兒已經正常發育,血腫部分吸收,臨床癥狀獲得了很大的改善;無效:B超檢查發現胎兒已經停止發育,血腫未吸收或增大,患者的臨床癥狀都沒有任何的變化甚至加重。治療總療效=痊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采取統計學工具是SPSS19.0,現在采取t、x2檢驗,數據比較具有差異性時,P<0.05。
2結果
2.1兩組治療總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療效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疾病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實驗組各項疾病癥狀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醫學衷中參西錄》說: “男女生育,皆賴腎臟做強,腎旺自能蔭胎也”;《景岳全書》日:“凡受胎之后,極宜節欲以防泛濫”,故“若不知慎戒,三月以前,多患暗產;三月以后則常致胎動小產”。脾為后天之本,主升清,脾氣健運方可氣血充沛而攝血養胎。《女科證治》記載:“婦人有孕,全賴血以養之,氣以護之”。 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故氣血充盛并相互協調是固胎、養胎的根本。先天之腎精是胚胎生成的原物質,后天之水谷之精營養胚胎,促進發育。若母體腎精不足,腎氣虧虛,腎虛則沖任不固,無力系胎,流產反復發作而成滑胎。患者素體脾胃虛弱,或孕后妊娠惡阻損傷脾氣,脾虛則無力運化水谷精微,胎元不得濡養,屢孕屢墮。因此,補腎健脾乃治療早期先兆流產的主要原則。
壽胎丸中的菟絲子滋補肝腎、補益腎精,固攝沖任,腎旺自能蔭胎,桑寄生、續斷補益肝腎、養血安胎,阿膠補血養胎。 人參、白術、黃芪、炙甘草甘溫益氣,健脾調中,以助生化之源,使氣旺以載胎,是以后天養先天,生化氣血以化精,先后天同補,加強安胎之功。當歸、白芍養血補血安胎,當歸養血活血,為血中氣藥,白芍酸苦微寒,養血柔肝,靜而斂陰,為血中陰藥,兩藥合用,動靜結合,養血理血,既有利于安胎,又有利于離經之瘀血吸收,故而有利于絨毛膜下血腫吸收,白芍與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 能夠有效抑制子宮的收縮,幫助胚胎維持良好的發育內壞境,促使孕婦的宮內膜功能和孕卵發育具有很好的協調作用,改善早期先兆流產中腰酸、腹痛、下墜、出血等四大主癥[3]。有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補腎益氣養血中藥具備類似維生素、類激素的作用,可以有效增強人體的孕酮,還能夠作用在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不同環節,以此促使人體的免疫系統、神經體液內分泌系統能夠協調;此外,養血補腎中藥還能夠幫助孕婦促進子宮、宮腔以及胎盤等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有效促進胎盤絨毛的良性發育,促使子宮底蛻膜、早孕時絨毛之間保持良好的聯系,抑制子宮的收縮,避免絨毛、蛻膜等剝離子宮壁而引起流產[4]。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治療總療效均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因此,對于脾腎兩虛型早孕期先兆流產合并絨毛膜下血腫疾病,應用采取中西醫結合方式治療。
參考文獻:
[1] 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1:67-69.
[2] 袁宇衡,劉曉 ,劉亭 . 絨毛膜下血腫對先兆流產孕婦妊娠結局的影 響分析 [ J ]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 24( 12 ):59-60
[3]艾志東.中西醫結合治療妊娠早期合并絨毛膜下血腫的先兆流產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14):128-129.
[4]詹群.補腎健脾法聯合穴位貼敷治療脾腎兩虛型先兆流產的療效分析[J].湖北中醫雜志,2020,42(11):15-18.
作者簡介:唐瀅(1975-08-),女,漢族,本科,云南昆明人,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中醫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