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娟
【摘要】3-6歲幼兒階段是情緒調節的關鍵時期,情緒調節在幼兒身心健康、社會性發展甚至幼兒一生的發展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幼兒情緒的調節中,表演游戲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題式表演游戲對于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的影響進行分析,以期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主題式表演游戲;幼兒;情緒調節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3-6歲是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教師進行情緒教育的良好契機。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社會性發展,如果缺乏情緒調節能力,不能較好地控制情緒,則容易引發問題行為的出現,這也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中必須重視的部分。然而,目前幼兒的情緒調節能力普遍較弱,往往不能采取恰當的方式調節情緒。因此,需要教師采取系統、適宜的措施來促進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幼兒園健康領域內容要求:“遵守幼兒園生活常規和日常秩序,情緒要保持愉快和穩定,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識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變化,主動表達并調節自己的情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強調:“良好的情緒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條件,它是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5-6 歲的幼兒要知道引起自己某種情緒的原因,能隨著活動的要求,學會轉移情緒。”從中可以看出,幼兒的情緒問題已經引起國家層面的重視,并制定相關政策規定為幼兒情緒調節的培養指明了方向。
實踐研究表明,在對幼兒情緒的調節產生影響的一些手段中,表演游戲占據了比較重要的位置。表演游戲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調節情緒和抒發情感,幼兒在游戲中不僅能感受到快樂,還能讓幼兒勇敢、樂觀。
二、主題式表演游戲的性質和特點
主題式表演游戲是表演游戲的一種,它不單單是“表演”和“游戲”,而是由幼兒與教師共同發起,通過主題活動的形式支撐,以幼兒感興趣的話題或故事腳本為主線,五大領域整合、滲透的課程建構形式,通過集體、小組、區域等活動,合作與探究,大膽表達、表現,獲得均衡發展。探究和游戲是實現主題式表演游戲相互支撐、共同發展的主要途徑。
三、表演游戲對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的影響
(一)情緒調節能力的概念
情緒調節是為完成情緒調節目標在情緒調節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主要包含情緒識別、情緒理解、情緒表達、情緒調控及情緒運用五個維度,也包括對積極情緒的維持和消極情緒的調整。若幼兒能擁有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則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環境,建立良好的師幼、同伴關系,促進身心健康和社會性發展。
(二)表演游戲對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的影響
1.主題式活動的故事腳本促進幼兒情緒調節發展
主題式表演游戲的故事腳本,是培養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促進幼兒的成長為教育目的。符合幼兒情緒發展的故事腳本,能對幼兒情緒調節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案例:混齡一班《蒲公英歷險記》
一天,孩子們在幼兒園的草地上突然發現了幾棵蒲公英。蒲公英激發起了幼兒的好奇心。
小紹:“承承,你們快來看!我發現了蒲公英,這里有好多蒲公英啊!”
小承:“哇!好漂亮呀!原來春天有這么多蒲公英。”
小晴:“蒲公英真好看。媽媽說,蒲公英風一吹就會飛起來,讓我來試試。哇!真的,蒲公英真的飛起來啦,太神奇啦!”
“蒲公英會飛到哪里去呢?”
幼兒回到了教室,興趣仍然很濃厚,興奮地討論著:
“蒲公英遇到了大灰狼,大灰狼把它吃到肚子里了。”
“蒲公英去了小白兔的家里玩。”
“蒲公英被風吹到草地上,見到了好多小雞。”
……
“你們的想法真的很奇妙,讓我們一起把它記錄下來吧!”教師說。
“太好了,老師!”幼兒為此感到很開心。教師便將幼兒的想法以文字記錄,同時利用一日生活的過渡環節與幼兒分享。之后,教師和幼兒一起學習了故事《蒲公英旅行記》,了解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萌發了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情感;通過故事《小螞蟻和蒲公英》,懂得樂于關心、幫助別人,才能有更多的朋友……通過對蒲公英了解的不斷深入,幼兒也萌發出了很多新的想法,最后形成《蒲公英歷險記》的主題劇本。
由上述案例可見,根據表演游戲活動內容和教學要求,教師選擇合適的故事腳本尤為重要。首先,教師應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故事腳本的選擇符合主題表演游戲的思路和內容;其次,故事內容應符合幼兒心理發展要求,故事劇情要高潮迭起,這樣會牢牢抓住幼兒的興趣,幼兒探究和游戲的積極性也高;再次,好的故事腳本,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相關生活經驗,在游戲中獲得的積極經驗更容易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幼兒在參與主題式表演游戲時更容易理解角色的情緒情感,并將相應的情緒帶入表演中,提高了共情能力。
2.教育戲劇的活動流程有利于幼兒情緒調節的發展
主題式表演游戲并不是單一指一個領域、一個內容、一種形式,而是多個領域、多個內容、多種形式同時開展,幼兒在故事腳本的創編、協商分配角色、道具和材料的制作準備、場景布置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必須不斷調節自己的情緒,培養情緒控制能力,學會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游戲。
幼兒在表演中發現孫悟空的金箍棒太短了,耍起來不夠精彩,于是他們尋求道具組的幫忙,小睿和小萱接到任務后,他們找來了兩根一樣的白色水管,再去尋找了雙面膠,然后用雙面膠把兩根水管粘起來。可是,雙面膠不能把水管粘牢固,一拿起來,水管就斷開兩半了,小睿說:“再粘一點吧。它不夠黏。”于是,他們又貼了一層雙面膠,一層又一層,可是水管還是沒有粘起來,小萱試圖用厚厚的白乳膠把水管粘起來,可是他們依舊失敗了。幼兒們有些泄氣,這時小峻走過來說:“拿個紙貼著吧。”于是,他們找來了硬卡紙在接口處繞了一圈,用透明膠固定起來,幼兒們驚喜地發現,這一次兩根水管穩固了。
幼兒們紛紛忙活了起來,小睿和小森一起用塑料水管和封箱膠制作了一根長長的金箍棒,并在上面涂上了紅色和黃色,還用金色的細條紙在棒子的兩頭繞了一圈。亮閃閃的金箍棒完成了,表演的幼兒都想做孫悟空,耍耍這個金箍棒,道具組的幼兒可自豪了,為了讓表演游戲更加順利,還多做了一根金箍棒。
——摘自X教師的教學案例
上述案例說明,主題式表演游戲是幼兒較為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探究和游戲中幼兒能夠感受到很多樂趣。如,制作材料的樂趣、表演的樂趣、合作的樂趣、戰勝困難的樂趣……從一根普通的金箍棒,到亮閃閃的金箍棒,凝聚了幼兒的智慧、合作、挑戰的火花。從失敗到成功,從沮喪到喜悅,幼兒自主解決情緒事件的能力及情緒調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3.在主題表演游戲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情緒調節策略
幼兒在表演游戲活動中都會和同伴共同合作,需要同伴之間的不斷溝通,有時幼兒的意見不一,會產生分歧,這就需要教師鼓勵幼兒進行自我調節,讓幼兒進行適度的規范與調試,以促使合作進一步的完成。幼兒通過和同伴交往,認識、感知情緒、學會以各種方式表達情緒,以掌握各種情緒調節策略,排解消極情緒,分享積極情緒,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案例:動物模仿秀
大三班在“玩轉民游”活動中心接觸了有關《十二生肖》的繪本故事及相關材料,進而對十二生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原來十二生肖是通過渡河比賽選出來的!”
“我覺得老虎最厲害了,我最喜歡老虎了!”
“可小老鼠才是渡河比賽第一名呀。”
“我是屬羊的,所以我喜歡小羊。”
“我喜歡小兔子,因為它很白很可愛。”
“原來猴子屁股是因為在木頭上坐太久才變得紅通通的。真好玩!” ……
幼兒對繪本內容非常感興趣,都想扮演里面的小動物。豆豆很想做小猴子,可是好幾個幼兒都想做小猴子,和他爭論到:“為什么讓你做小猴子?”豆豆撅著嘴巴,過了一會,他說:“有了!那我們來舉行一場小動物模仿秀,誰模仿得像就選誰!”在一陣討論中,大家都同意了豆豆的建議,競選的幼兒紛紛說出自己想表演的小動物及原因,還通過模仿小動物的姿態、聲音來為自己贏得小觀眾們的支持。在競選過程中,幼兒各展身手,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捧腹大笑。整個過程歡樂十足。
——摘自W教師的教育案例
在上述這個案例中,教師沒有參與到幼兒交流過程,在旁觀察,感受到豆豆從開心的選擇角色,發現想做的角色卻得到同伴的反對時頓時失落的情緒,可他并沒有消極接受,而是運用積極的策略想到了對策,重新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在表演游戲這一集體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有時會產生分歧,導致情緒發生變化,這時需要幼兒進行情緒的自我調節,以促使合作進一步的完成。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教師細心觀察,記錄他們的表情、動作及內心情緒反應,引導幼兒在不良情緒調節上能掌握更多的策略與方法,并在幼兒需要時,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增加親社會行為,改善其同伴關系、師幼關系,以促進幼兒的情緒能力的健康發展。
四、表演游戲中促進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建議
1.完善幼兒園情緒教育環境
游戲背景的創設及道具的制作也是表演游戲的組成部分,它能吸引、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和愿望。教師準備充足的原始材料提供給幼兒制作,也可以發動幼兒的想象力通過對半成品、替代物的加工,來完善表演游戲的所需的物質材料。例如,在表演游戲《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幼兒發現沙僧沒有“佛珠”,于是找到替代物乒乓球、泡沫球等球類制作成“佛珠”。因此,在表演游戲的制作過程也是發揮幼兒創造力的過程。同時,教師創造輕松、愉快的氛圍,促進教師和幼兒的良好互動,讓幼兒能夠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善于調節不良情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緒。
2.教師要提升情緒教育的能力
教師除了自身要具備較好的情緒素養和知識,還要有觀察幼兒情緒表現的意識和能力,對幼兒的情緒能力變化保持一定的敏銳度,根據對幼兒在活動中的情緒表現、活動反饋,及時地調整方案,做好活動評價和反思,時刻關注幼兒的情緒變化,給予適時相應的支持和指導。關注幼兒在表演游戲過程中的情緒內在體驗、感受角色的行為表現等,而非拘泥于幼兒扮演角色的相似度,鼓勵幼兒融合自身的經驗大膽表達,及時給幼兒情緒情感的正確導向。
3.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表演天性
幼兒是表演游戲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推動表演游戲活動不斷發展的引導者。教師要追隨幼兒的天性,突出幼兒的主體性,注重幼兒內在的情緒放松、參與過程的收獲,而不是為了去表演。主題式表演游戲能給予幼兒自由自在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勇于表達自我。無論有無表演才能,動作標準與否,都可以平等地進入各種活動,在情緒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每一個幼兒在游戲中收獲不同的體驗,獲得故事內容與情感的交融,從情感的渲染中指引著幼兒用心去感受、去理解,更好地全面發展自己。
4.充分發揮主題式表演游戲整合課程的作用
在開展表演游戲活動時,要充分利用好主題式表演游戲中集體和區域活動的組織形式的相互補充,發揮各領域的優勢,滲透融合對幼兒情緒調節作用。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獲得的情緒知識、調節情緒能力的策略等,能夠解決幼兒在活動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區域活動的自主性,有利于教師捕捉幼兒最真實的情緒狀態。在探究和游戲中可通過與主題相關的繪本閱讀與討論、情景表演、繪畫、體育游戲、音樂游戲等,促進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眾多研究表明,繪本、繪畫、體育游戲、音樂游戲在對幼兒情緒調節有顯著促進作用,多領域融合,實現“1+1>2”的效果,助力幼兒實現從情緒認知到情緒行為上的進步。
五、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園階段作為培養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初始階段,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明白調節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情緒的重要性。而主題式表演游戲這種方式,就能夠很好地發揮表演游戲的優勢,通過游戲的種種呈現模式,最終幫助幼兒培養情緒的調節能力,讓幼兒擁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劉馨.試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的目標[J].幼兒教育,2013(3):6-9.
[3]盧玲.促進 4-5歲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11.
[4]劉婷.情緒主題繪本促進幼兒情緒能力發展的行動研究[D].西南大學,2010.
[5]金芳,張紅.教育戲劇活動促進大班幼兒情緒調節發展的教育現場實驗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6]張萌.基于主題活動提升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的實踐研究—以徐州市某幼兒園為例[D].江蘇師范大學,2017.
[7]劉云艷,劉婷,周濤.運用情緒主題繪本開展幼兒情緒教育的理論基礎與教學模式[J].學前教育研究,2011(8):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