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輝
【摘要】本文論述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分析本班一年級新生的勞動能力較弱,家庭對勞動教育觀念薄弱,必須引起重視。筆者嘗試利用學校班級的主導作用、發揮家庭的基礎作用,進行突破并提出以下措施:第一,遵循規律,親歷過程,體驗成長;第二,學校主導,家庭奠基,家校合力;第三,多元評價,激發內驅,熱愛勞動。以班主任的專業引領,以班級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平臺,立足學生的生活基本技能的需要,和家長共同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激發學生參與勞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勞動教育活動初見成效,并將繼續探索創新勞動教育之路。
【關鍵詞】勞動教育;體驗學習圈;家校合力;多元評價
一、勞動教育重要意義
勞動教育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現代教育的主旨之一。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造人類文化幸福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也說:“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所謂勞動教育,是以勞樹德,引導學生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勤儉節約、踏實肯干等優良品質,使其成為有大愛大德的人;以勞增智,學生在勞動中既要動手,又要動腦,進行的是一種創造性活動;以勞強體,學生在勞動過程中要努力做出勞動成果,磨煉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因而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心;以勞育美,讓學生在勞動創造中形成發現美、體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意識和能力。勞動教育為成就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勞動是學生成長所需的最生動的課堂,勞動教育意義重大。
二、學生勞動能力現狀分析
三年前,筆者接手了一年級班級,通過與家長的訪談、觀察等形式調研發現,本班的學生在家里多數是獨生子女,即使是二孩家庭,家里照顧的人手也是非常充足。家長普遍認為學生年級尚小,不需要承擔家里的勞動任務。因此,學生動手做家務的積極性較弱。在學校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時,學生就明顯地表現出生活能力不足、不能完成班級勞動服務任務,如,掃地、拖地、擦拭清潔等情況。其次,社會上存在輕視體力勞動的現象較為嚴重。部分家長認為,學生只需要學好學科知識,擁有琴棋書畫等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尤其一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家長,更是忽視對學生的勞動教育,班里也存在個別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學生。由此可見,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也正被淡化、弱化。這些現象和情況,并不利于班級建設和學生的品格形成,因此,要引導家長重視對學生的勞動教育,要引導家長和學校合力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
三、開展班級勞動教育策略探究
鑒于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本班學生的勞動能力狀況,在之后的班級建設中,筆者更加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并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遵循規律,親歷過程,體驗成長
根據本班學生的勞動能力,筆者在設計勞動任務時注重以勞動意識的啟蒙為主。一、二年級時主要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方面的勞動技能,感知勞動樂趣,培養人人都要勞動的意識。
筆者班每月進行一個勞動主題學習,例如,針對學生剛入學,筆者將第一次勞動主題定為“收拾書包”,從學生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鼓勵學生收拾好自己的“一方天地”——書包,樹立“做生活的小主人”的意識。首先,在學校里,筆者和學生一起討論收拾書包的小秘訣,大家總結出分類整理書本就能又快又整齊的好方法。然后,學生即堂練習,回家后每天練習打卡,拒絕家長的幫忙。隨著勞動技能掌握程度的逐漸熟練,學生完成的速度也從慢變快,每月結束主題前進行“勞動小達人”比賽。學生經過每天的練習,達成勞動技能目標。
整個勞動技能學習過程是讓學生 “親身經歷(行)——觀察反省(情)——總結領會(知)——積極嘗試(意)”,在體驗學習的循環圈中不斷學習、不斷明理、不斷成長。每一個勞動主題的開始,也是每一個體驗學習圈的新開始,但這個過程是螺旋上升的過程,見證著學生勞動技能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按照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勞動教育,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地影響。從低年級的勞動意識啟蒙,到了中高年級更注重圍繞衛生、勞動習慣養成,讓學生做好個人清潔衛生,主動分擔家務,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到勞動光榮。
(二)學校主導,家庭奠基,家校合力
家庭教育是學生勞動教育的“奠基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是勞動教育的教材,家里的各居室都是勞動教育的“教室”,家人皆是勞動教育的“教師”。作為班主任,應指導家庭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堅持不懈參加勞動,掌握力所能及的、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同時,還要鼓勵家庭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鼓勵家長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學生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充分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引領學生和家庭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可以科學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內外勞動項目,激發學生勞動的內在需求和動力。
既然家、校在勞動教育中各有那么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促進家校強強合作呢?筆者充分發揮班級主導作用和家庭的基礎作用,將勞動教育滲透到班級的各個環節,從而收到良好的勞動教育效果。首先,從班級情況出發,讓家長了解到勞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欠缺并及時指導,提升家長的支持配合度。然后,在確定活動主題階段,與家長共同商討制訂低年級學生所需掌握的各項生活自理技能和該技能的達標要求。每月由教師在校和家長在家共同指導學生學習、練習生活自理能力技能、技巧,家長協助將成果拍攝成視頻、照片等,分享到班級圈,互相學習、促進。在調研了解學生情況之后,充分調動家長參與,發揮其積極性,形成家校共育合力,采取豐富的活動和方式開展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養成和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家校都是活動的主導者,雙方目的鮮明,目標一致。一方面,班主任要充分發揮指導、引領的作用,帶領家長更深入地參與教育過程,與家長協同溝通,家長也能充分感受家校合作的優勢。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學校班級教育平臺,系統、專業地指導和激勵學生。同時,指導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家校合力的引領下,學生的勞動技能也就能獲得提高。
(三)多元評價,激發內驅,熱愛勞動
多元評價是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維化、評價方法多樣化,有助于促進學生積極參加勞動教育,從多方位感受到自己在勞動教育學習中的成就,激發學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內生動力。
在每月的勞動技能學習后,筆者會組織學生在班會上以展示成果等形式進行匯報,開展“我是勞動三星小能手系列評選活動”,以“安靜星、整齊星、快速星”為標準,評價標準采取分層達標,激勵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達標層級為“安靜和整齊”,爭取做到“快速”。家長在家、教師在校都同時指導學生從收拾書包、折疊衣服、戴紅領巾、掃地等能方面,開展勞動技能大比拼系列主題活動。學生共同評比、互為評委、互為“小老師”,體現評價者的多樣性。在整個勞動學習評價中,只要能努力掌握勞動技能,能都獲得不同程度的表彰,能成為“各星級的勞動小達人”,鼓勵每個階段的學生獲得成功感。同時,也激勵學生向更高層次挑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提升學生熱愛勞動的熱情。
四、成效初見,展望未來
四年來,筆者一直堅持利用學校班級活動平臺、家庭教育合力,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學生從“雞手鴨腳”地掃地、收拾書包,漸漸成為了勞動“小達人”,平時堅持為家庭做家務事,還在寒暑假期間積極投入勞動技能學習,學做菜成為“班級明星小廚師”。家長的勞動教育意識也逐漸增強,以身作則帶領孩子認真做家務,全力配合學校的勞動教育活動。班級化的勞動教育實踐形成了教育系列,帶領著學生不斷成長、不斷脫變。在班級成長記錄中,滿滿地記錄著學生的勞動成果:學會收拾書包、掃地拖地、戴紅領巾、折衣服、洗內衣、洗碗、做菜等。在學校的引領下,還將中醫藥研學和勞動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學做中藥香囊的研學實踐活動中學習釘紐扣,組織了釘紐扣的勞動技能比賽。在傳統節日中,通過學習中醫養生常識,煮養生食品,端午節學做艾葉炒雞蛋,中秋節煲酸梅湯,冬至煮養生雞湯……不斷挖掘勞動教育的深度,拓展勞動教育的廣度,豐盈勞動教育的內涵,讓學生和家長看到更有魅力的新時代勞動教育。
展望未來,還要繼續探究新時代勞動教育在班級中開展的新路徑、新形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促進學生真正懂得勞動的重要意義,熱愛勞動、積極勞動,探尋勞動教育中的學校班級評價機制,在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融入更多內容,力爭以勞動教育為載體,探索新時代立德樹人之路。
參考文獻:
[1]曲波.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思想意涵與實踐要義[N].光明日報,2019-5-6.
[2]教育部.教育部 共青團中央 全國少工委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507/t20150731_197068.html.
[3]孔虹.以團體輔導-體驗學習原理為基礎,創新“行-情-知-意”德育模式[J].教育導刊,2010(2).
[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