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博 毛建華|文
這位東嶺集團新一代掌門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繼續以開拓者、挑戰者、領導者的姿態帶領團隊砥礪奮進,勠力同心,積極踐行“雙碳”戰略,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奮力推動行業深層次變革,擔當起產業報國的神圣使命。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東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嶺集團”)乘風破浪,披荊斬棘,歷經42年艱苦創業,成長為中國500強企業、陜西最大規模民營企業。日前,在第二十四屆中國鉛鋅年會上,東嶺集團黨委書記、總裁李磊受邀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這位東嶺集團新一代掌門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繼續以開拓者、挑戰者、領導者的姿態帶領團隊砥礪奮進,勠力同心,積極踐行“雙碳”戰略,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奮力推動行業深層次變革,擔當起產業報國的神圣使命。
42年來,東嶺集團深耕黑色和有色兩大主業,形成從上游礦山、冶煉到終端用戶的全產業鏈體系,實現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發展格局。2022年,東嶺集團如何開新局?謀求新發展?李磊說,過去的一年,針對“雙碳”戰略和“能耗雙控”,圍繞技術路線、工藝升級、安環投資等方面,東嶺集團已形成系統性、科學化的建設方案。

集團從2016年就開始探討如何降能耗,減少碳排放。首先,通過試點整體解決方案解決生產單位的物流問題。目前90%的物流都通過鐵路運輸,廠區短距離運輸使用電動機車,每年可減少燃油消耗170噸,減少碳排放超800噸。其次,搭建了物料管理系統,對大貨車進廠之后的路線規劃、中間環節的損耗,進行嚴格的數據搜集,通過數據分析,開展自動化改造,提升物流體系效能。集團積極推行“雙碳”的數據調查,通過“碳足跡”追蹤,查找集團能夠接觸“碳排放”的環節,并且積極參與工業型企業標準的制訂。
東嶺集團將積極擁抱“雙碳”戰略,將“雙碳”戰略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能,推動低碳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東嶺集團將以“數字工廠”和“智能礦山”建設為目標,在下游供應鏈體系的大數據分析、市場研判、數據服務等方面,集中所有優勢資源,做大做強,做好做優,為集團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數智”支撐,實現節能、降碳、提產的可持續發展,擴大企業經濟效益。
李磊介紹,近三年來,東嶺集團圍繞自動化改造和數字化體系搭建做了大量工作。2020年上線運行智能物料管理系統,從原材料的采購、動態物流管理、廠區內智能化物流到物料的投料,系統地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能;車間高純度鋅水的自動澆筑以及自動捆綁系統,不僅降低成本,還提升效率;集團大數據分析系統,把生產過程中的人工抄表逐步轉換為傳感器記錄,上傳到系統并自動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解決了生產安全問題;最新上線的控制中心,大多數中間流程都在控制中心完成,實現了設備的自動化運營。
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是打造成一個綠色現代化礦山。目前,通過煤礦的瓦斯抽放進行瓦斯發電;地輻熱發電;通過地面附著物建立光伏發電站方式,建立綜合性的智能化節電方式;同時,集團還對煤礦進行整體井下改造,實現無人駕駛,打造完整的智能化無人采煤系統。
2022年,集團將通過精細化、自動化、智能化系統改造和產業升級,提升員工操作技能,降低企業運營風險,優化企業成本管控,實現企業內部的“能耗雙控”和“降本增效”。從工業互聯網的角度看,東嶺集團是實際的受益者,企業運營成本會大幅下降。
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一年,東嶺集團將秉持數字礦山、智能礦山的高標準、嚴要求謀劃發展藍圖。在礦山建設方面,集團希望通過完整的智能礦山解決方案,為礦山發展提供更多支持。集團將會加大倉儲物流投資,通過一個聚合中心實現產融結合,讓產業實現區域性協同發展。2014年,集團就成立了自己的電商平臺——鋼谷網,通過線上資源整合和供應鏈體系搭建,包括資訊、無車承運人的運輸平臺的整合,做到很多資源的最優配置。鋼谷網的定位是做全行業的資訊服務及大數據服務。鋼谷網收集中西部所有鋼鐵庫存數據、生產數據以及全產業鏈數據,線上還有上百家專業客戶,平臺數據每天服務于廣大行業客戶。
集團除了黑色、有色生產制造外,還擁有龐大的貿易體系,該體系能夠保障供應鏈服務、倉儲物流服務、礦產能源物流的正常運轉。在實際運營中,集團可做多重調節,當實體企業不好的時候,通過貿易來補充。當實體企業較好的時候,可促進貿易發展。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考察調研時強調:“讓鄉親們過好光景,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共產黨就要把這件事干好,不斷交上好答卷。”東嶺集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始終突出企業黨組織的政治功能。集團現有黨員3600名,對于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非常重視,通過定期召開機關大講堂和黨史學習活動,把企業文化和黨建融為一體,同時在基層單位設置黨員先鋒崗和優秀黨支部示范點,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圍繞發展抓黨建 抓好黨建促發展”,東嶺集團以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主動承擔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東嶺村是全國鄉村振興示范點,也是西部地區第一個實現全民小康的村集體,國家現在倡導“共同富裕”,東嶺愿意和更多人分享發展經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作為陜西民企的龍頭,東嶺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的同時,扎實落實好“六穩六保”國家政策。在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集團堅持“不裁員、不降薪”,按時發放員工工資,同時還招聘了50名大學生。2021年,集團招聘了100名大學生,2022年集團將招聘200名大學生,這是集團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東嶺集團的發展與改革開放同步,是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踐者和開拓者,將有信心、有決心落實好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積極爭當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發展的排頭兵和引領者。”東嶺集團新掌門人的一席話,讓我們對中國民企發展前景更加看好,對中國制造業彎道超車、引領發展更有信心。祝愿東嶺集團新的一年邁上新臺階,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持續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