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豐,楊子鈺 (吉林建筑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十四五規劃、黨的十九大報告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均表示要將健康貫徹于規劃的全過程,由此推動我國健康城市的建設。早日實現全民健康,使居民享有平等的健康服務水平是現階段城市建設的主要發展目標。目前,健康資源的配置受到廣泛學者的關注,多數學者以宏觀角度,將研究對象定位于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等大型醫療設施上,為醫療設施布局提出合理意見[1~3],少有學者將研究對象聚焦于基層醫療設施。2020年初爆發的全球新冠疫情,暴露出城市存在公共衛生體系不完善、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不足等現象[4]。在面對大型公共衛生事件時,社區是重要的防疫空間單元,為居民提供基礎的物質生活保障。社區健康資源作為社區空間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社區居民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水平,同時還為城市大型醫院疏解就醫壓力,其資源數量與集聚程度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城市居民的健康服務水平。基于此,合理配置社區健康資源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大數據時代與新興技術為傳統空間規劃提供新的思路,地理信息系統(GIS)作為獲取、整理、分析地理空間數據的重要工具,近年來受到不少學者廣泛應用。廖嘉妍等運用核密度、冷熱點等方法探討北京市城市文化設施的空間分布形態[5];龔修齊利用POI數據分析上海市商業娛樂設施的空間分布情況[6];許禪等運用GIS可視化對北京市核心區醫療設施可達性進行研究[7];張珊等運用潛能模型對海口市公共醫療設施的可達性進行分析[8]。本研究借鑒上述方法,將POI數據與人口數據相耦合,運用核密度等方法,分析長春市南關區社區健康資源空間分布形態,運用兩步移動搜索法對空間可達性進行評價,探討其存在的問題,以期能為社區健康資源的空間配置提供參考借鑒。
本次研究以長春市南關區為研究區域,南關區是長春市的歷史發祥地,也是未來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中心城區。同時南關區功能分區比較鮮明,逐步形成了以衛星路為界線,北部老城區和南部新城區融合發展的新格局[9]。南關區下轄15條街道,3個鎮與1個鄉,居住人口約為66萬人。
社區健康資源泛指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服務的設施,本文將社區健康資源界定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設施?,F行規范中,《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將醫療衛生用地分為A51醫院用地、A52衛生防疫用地、A53特殊醫療用地、A59其他醫療衛生用地?!冻鞘泄卜赵O施規劃標準》(試行)將醫療設施分為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類。當前醫療設施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分類標準,在現有研究中,不同領域、不同研究方向對醫療衛生的分類也有所不同。作者在《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標準》(試行)基礎上,結合《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TD/T 1062-2021)將社區健康資源分為3類:基層醫療衛生類、專業公共衛生類、民營醫療類(表1)。通過高德地圖API端口爬取長春市南關區醫療設施的POI數據,其中包含興趣點的經緯度與地址,將采集到的興趣點進行分類、清洗,共得到1215條數據,其中:基層醫療衛生類60條、專業公共衛生類26條、民營醫療類1129條(圖1)。

圖1 長春市南關區社區健康資源總體分布與不同類型分布情況

社區健康資源分類一覽表 表1

長春市南關區社區健康資源空間分布情況
2.2.1 核密度估算法
核密度估算法是空間形態分析的常用方法,用以表示某類要素點在鄰域范圍內的單位密度,用可視化對其空間形態進行表達。計算公式:

式中,h代表帶寬,n表示帶寬范圍內的要素數量,d為估計點到輸出網絡單位之間的距離。
2.2.2 兩步移動搜索法
兩步移動搜索法作為可達性測算的一種方法,近年來被多數學者廣泛應用。兩步移動搜索法先后以供給端和需求端為中心進行兩次搜索,相對緩沖區、最短距離等方法結果更為精確。
第一步:對任一健康資源點j,以d0為搜尋閾值,搜尋d0范圍內的居民點k,計算這一范圍內健康資源的供需比。計算公式:

式中,Rj為健康資源點j的供需比,Sj為資源點j的服務水平,即供給能力,本研究以設施等級來代替,Pk為搜尋區域內居民點人數,即需求能力。
第二步:以任一居民點i,搜尋一定半徑d0范圍內的社區健康資源,將第一步中所有健康資源的供需比Rj匯總得到居民點i的可達性。計算公式為:

式中,dij為 i和 j之間的距離,AFi為搜索區域i內醫療設施空間可達性,即對每個需求點i,搜索所有在服務閾值(d0)范圍內的供給點j,將其與Rj匯總求和。AFi越大,表明該區域的社區健康資源空間可達性越好。
3.1.1 社區健康資源空間分布數量統計
本文的社區健康資源界定在醫療衛生類資源,具體包括基層醫療衛生類、專業公共衛生類與民營醫療類三個層級。根據南關區社區健康資源空間分布在各街道的數量對比(表2),可以看出,各街道的資源數量分布差異較為明顯,健康資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老城區資源數量分配較為均衡,而處在新城區的幾條街道資源數量差異相對明顯。明珠街道、臨河街道與凈月街道作為城市發展的新區,資源數量占比最多,究其原因是其街道面積相對老城區街道面積要大許多,而處在城市外圍的鄉鎮街道資源數量最少,甚至沒有覆蓋到健康資源點。
健康資源的數量與各街道的人口分布情況高度匹配,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街道人口數量影響著健康資源的空間分布格局(圖2)。因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還未公開到街道人口,本研究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為依據,可以看到,常住人口數量最多的臨河街道與凈月街道健康資源密度也同樣最高,而常住人口數量最少的富裕街道,其健康資源分布也較為稀疏。

圖2 長春市南關區各街道人口數量分布情況
3.1.2 社區健康資源空間分布形態
本研究運用核密度估算法對南關區社區健康資源總體分布特征與不同類型設施空間分布形態進行分析(圖3)。由分析得到,南關區社區健康資源總體分布不均衡,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區街道,外圍街道呈圈層遞減趨勢??傮w健康資源呈多核心圈層模式,健康資源主要集聚在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的老城區,如新春街道、全安街道與自強街道。不同類型的健康資源空間分布形態略有差異,基層醫療類設施呈多核心集聚特征,同時在臨河街與凈月街道之間形成一條集聚帶。專業公共衛生類設施沒有明顯的集聚趨勢,分布在不同街道,集聚趨勢不大。民營醫療類設施總體呈大集聚,小分散的分布形態,因考慮其市場盈利性,基于市場導向的民營醫療多數位于街道兩旁,交通性良好的區位。

長春市南關區社區健康資源核密度圖

社區健康資源各街道總數及各類型數量占比 表2

圖3 長春市南關區社區總體健康資源與不同類型核密度圖
可達性通常用以表示到達設施點的難易程度,本文從供給端與需求端分兩次出發,計算各街道健康資源的供需比(圖4)。從街道尺度上看,南關區社區健康資源可達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地域差異。全安街道、民康街道、永吉街道與明珠街道為可達性高值區域,街道周邊分布的健康資源點分布密集,同時健康資源的等級較高;凈月街道與臨河街道為可達性較高值區域,其街道面積較大,但資源點覆蓋情況比較好,同時道路交通設施較為完善。新春街道、自強街道、桃源街道雖處在城市的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完善,但其仍處于可達性中值區域,南嶺街道內部分布多所學校,其健康資源點主要分布在東部的幾條街道上,資源分布比較聚集。富裕街道、新立城鎮、幸福鄉等位于城市邊緣的區域可達性弱,資源點數量較少,同時交通條件差。

圖4 南關區社區健康資源可達性分析圖
兒童與老年人作為城市中的特殊群體,對于健康資源的需求相對較大,本文將各街道0~14歲及65歲以上群體人口匯總,與各街道可達性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健康資源空間配置是否公平合理(圖5)。結果顯示,特殊群體最多的鴻城街道、臨河街道與凈月街道空間可達性情況比較良好。南嶺街道、自強街道、新春街道等老城區特殊群體數量處于中值區域,但其空間可達性還有待提高。富裕街道、新立城鎮、玉潭鎮等邊緣區域對于健康資源的需求較大,未來建設中應向邊緣區域傾斜,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圖5 南關區各街道特殊群體人口數量分布圖
本研究通過大數據與新興技術軟件對長春市南關區社區健康資源的數量、空間分布形態及可達性進行研究,總結出社區健康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社區健康資源的分布數量與街道的人口數量呈明顯正相關,數量配置比較合理;但從空間分布形態結果來看,總體呈現出中心城區聚集,外圍街道呈圈層遞減的趨勢,不同類型的健康資源空間分布形態略有差異;從可達性結果來看,位于中心城區的街道健康資源分布密集,但各街道可達性存在一定的差異。健康資源的等級、居民需求點的人口密度以及道路交通情況為主要影響因素。特殊群體數量分布與可達性結果比較一致,表明南關區健康資源的供給與需求匹配程度相對良好。
健康資源的合理分配是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于現階段健康資源分配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應縮小各街道健康資源空間分布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合理分配資源。保證每個行政街道都能配置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使其位于合理區位。對于健康資源需求大的區域,可適當擴大健康資源的等級規模,提高健康資源的服務可達性。城市邊緣區域健康服務較弱,是未來健康資源設置優先考慮的區域。本研究中的需求角度主要以人口數量作為依據,在未來研究中,可以從人口階層等非空間要素進行研究,分析社區健康資源的社會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