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柘
杭州市西湖職業高級中學 浙江 杭州 310000
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電子商務”,“電子”是一種技術,是一種手段,而“商務”才是最核心的目的,一切的手段都是為了達成目的而產生的。電子商務發展越來越好的情況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系統地培訓出成熟的電子商務人才迫在眉睫。
以電子商務《網絡營銷》課程為例,學生店鋪參加淘寶網“淘金幣”報名,需要提前了解活動規則、制作寶貝活動圖、產品上架編輯以及活動策劃等,而這些則需要運營、編輯、美工、策劃等相互協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溝通是組內成員的短時間溝通和淺層次的溝通,缺乏隨時隨地的交互空間的支撐;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學習者的參與不平衡、交互缺乏深度、協作方式不當等問題。學生進入到工作崗位,并非單一技能的使用,而是多項技能的復合型“協作”使用。基于協作學習背后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和崗位工作能力的提升,我們在關注協作學習本身的同時,注重協作學習有效性和崗位能力的培養。
教學方式變革的關鍵在于實現從專注“教”到助力“學”的戰略性改變,這就意味著在協作學習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有組織協作的能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支撐不夠、組織不力都將會導致學生協作學習的有效性。在《圖片拍攝與處理》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學PPT和制作素材發送給學生以后,學生完全可以根據PPT的內容自行協作完成圖片的制作,但因為有教師的存在,協作學習的組織、學習者對學習目標的實現效率、協作學習的效果等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證。那么在協作學習策略中,教師的角色該如何定位呢?
基于以上兩個問題,信息技術的使用為電子商務專業對教師和學生的協作需求提供了技術支撐。基于上述教師和學生的協作現狀,課題提出了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有效協作學習,鑒于信息技術強大的處理能力和無限擴展的存儲能力,學習資源越發豐富,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學生可以快速找到適合自己學習偏好的資源和實時溝通的渠道,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平臺的使用,解決了協作學習過程中分組、溝通、評價以及協作難點突破問題,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和組織協作學習能力。
圖1 問題的分析圖
Collaborative Learning,于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研究人員對協作學習的理解和定義雖然各不相同,但是一般認為協作學習以小組形式開展,小組成員協作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評價機制包括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為達到共同體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最大化個人和他人習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關行為。協作學習在培養學習者團隊協作精神、發展社交技能、促進高階認知發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模式是無可比擬的優勢。
2.1.1 儲備知識,構建認知。在線項目學習活動強調問題的解決,但是如果學習者對項目的知識內容沒有基本的認識,那么學習者進行在線項目學習活動時容易進入淺層學習理論的階段,而無法進行討論并深入到應用、遷移理論階段[1]。所以學習者在活動前要對項目學習活動所需的基本知識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進行初步的網絡課程學習。學習者首先在“雨課堂”平臺上觀看一系列教師備好的章節微視頻,完成簡單的練習,使學習者對項目學習活動知識有一個自主性的理解。學習者在觀看完視頻完成練習后,可以在論壇中發表自己的觀點或評論別人的觀點。
2.1.2 討論應用,深化認知。經過第一階段的知識儲備,學習者對項目學習活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有了基礎性知識積淀,而第二階段是最重要的環節,它將理論遷移運用到真實情境中,使網絡課程進入到深層學習的階段。虛擬學習共同體在QQ 群內討論項目的知識點。批判性地理解不同觀點。同時,結合之前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項目的內容,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完成新舊知識的聯通。組織者對項目任務進行分配,學習者完成任務,實現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學習者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和協作者交流、討論,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2.1.3 交流反思,重構認知。反思是對學習活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科學性的探究,對整個學習活動過程進行有效的調控,以促進問題解決、學會學習、自我發展的學習活動,促進深度學習的實現。反思包括自主性、集體性兩種反思過程,學習者首先進行自主性反思,對知識、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進行回顧和審視。然后將各自反思結果發布到QQ群內,再進行集體性反思,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習者進入深度的反思,批判性地接受彼此的觀點,發現自我認知中存在的認知偏差,重構各自的認知結構。通過交流和反思展示,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表達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都得到鍛煉。
2.1.4 總結評價,鞏固認知。一項工作的完成需要其他電商崗位,包括美工、運營、倉儲、物流、營銷、網頁設計等之間的相互協作,如在網站平臺開發過程中必須對用戶的行為模式進行商務分析,在建立營銷計劃的同時也必須要考慮到美工的設計需求。而反思是過程性的自我評價,是分析學習過程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而總結是總結性評價,是學習者對知識整體有一個系統性的總結過程,是對知識的一種鞏固。學習者通過對最終作品的總結、評價、分析,將各分項目的知識聯通到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對知識體系有一個深刻的理解,鞏固對各部分知識點的認識。
2.2.1 分析個性發展,形成學習需求。學習需求的產生,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學生學習行為的首要動力源頭。學生學習需求的過程是從抽象化到具體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在教師指導,基于不同的學生未來的個性化發展來分析,形成具有內在動力的學習需求,產生學習動力和學習欲望。老師可以課前提前模擬工作場景,在工作場景發現同學們的個性化區別,并根據這些不同來設置不同的學習方向,發現同學們形成不同的學習需求。
【案例】在《產品賣點我尋找》的課程中,老師課前在雨課堂平臺發布前置性任務:①預習新課,課前測試。a.學生登錄在“雨課堂”教學平臺學習“預習課件”—《產品賣點我尋找》;b.觀看“龍泉寶劍賣點解析”微課,利用賣點尋找的方法,從買家角度思考“是什么吸引了你想去購買?”c.完成習題測試;d.學生在雨課堂交流區反饋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②思維導圖,預習討論。a.收集整理木簪的相關信息;b.使用xmind制作木簪為中心詞的賣點思維導圖。
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通過課前的預習,內化為自己內在的學習需求,同學們通過觀看“龍泉寶劍賣點解析”微課,遷移到相類似的產品的賣點提煉上。
2.2.2 依托學習特點,形成學習目標。在第一個階段的需求分析過程中,學生逐漸形成了具體的自我發展需求,但是第一階段的需求僅僅在描述表現內容,卻無法得知同學們的個性化成長。所以,第二階段在老師的幫助下,根據第一階段種形成的需求,依托學生的發展要求和學習特點,形成學習目標,這個目標是三維立體的,他們分別是知識技能目標、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2]。當然,在擬定三維學習目標的過程中,要考慮的是學習者主體特征,所以可能相同的需求內容,卻產生了不一樣的三維學習目標。舉一個例子,學生A和學生B都具有制作海報的學習需求,但是學生A沒有photoshop的使用基礎,而學生B具有較強的圖片處理能力。因此,形成的三維學習目的是:學生A,通過對圖片的修改和快捷鍵操作,豐富美工基本理論知識,產生電子海報的意識;學生B,通過對海報的設計和制作,刺激對海報制作的興趣,產生美工自主設計的意識。
2.2.3 整合學習目標,形成學習任務。在之前的兩個環節里,學生們對自己的需求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包括學習目標也有深刻的認識。但是,此時此刻,學生們在這個階段更為需要的是一個可操作的具體行為,以及一個可執行的具體任務。因此,在第三階段,老師的存在就是將學生們的學習目標進行不斷整合,然后設計出一個可操作的、并且具體的協作任務。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協作學習任務的設計的基礎是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需要考慮到的是他們不同的學習特征、不同的學習需求。如同學們在學習如何提煉賣點的方式的課程里,老師可以先分析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哪些手機品牌比較感興趣。基于此,本文設計的協作學習任務為統計一下同學們平時都對什么品牌的手機感興趣,說說看為什么會買他,說出他的理由,并對這些理由進行歸類,做出不同的類型理由的思維導圖,并且對這些理由進行排序,找出買得最多的手機以及他的理由。
【案例】電子商務3+2班的創新創業課程上,同學們經過了前期的摸爬滾打,老師根據同學們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個性化學習特征,創設了真實的任務情境。在課堂上播放木工學院負責人視頻:木工學院STEM課程經歷了“模擬—創意設計—夢工廠”三個模塊的學習后,到達了最后一個環節—“新品發布會”。在新品發布會前期,木工學院負責人在線拋出本次創業任務,“木簪新品發布會馬上要開始啦!請你為自己團隊制作的發簪找到產品賣點,并在發布會上進行一場產品秀”。依托校企合作,為創業團隊自己設計的木簪產品提煉賣點,使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戰性,提高創業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2.2.4 根據技能專長,形成協作小組。協作小組的需求發布之后,小組的組建根據同學們的技能專長進行組隊,在這里組隊方式根據任務,協作小組的組建分為兩種。一種是“組間同質”的協作小組組間,要求組內的同學們能夠根據共同的興趣、愛好等,組建成共同的“社群”,這類小組的組建是一種思維的碰撞,是錦上添花的分組方式[3]。還有一種是“組間異質”的分組方式,在這里,我們的同學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專業不同組成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小組,在這個小組里,完成同一類工作,需要同學們根據自己專長不同,取長補短,為保證協作學習任務的完成,小組成員相互不斷地交流討論,發布者則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將知識內化,實現自己的三維需求目標。
【案例】在一堂電商基礎課《走進電商》課程中,將各團隊的產品秀按照3種展現方式的不同,分成3個秀場pk:平面設計傳播專場、廣播音頻傳播專場、視頻傳播專場。在這過程中,就是一種通過組內同質的分組方法,讓有相同技能專長的同學們能分在同一個組,并在這里組里,同學們彼此能找到“相同的靈魂”,在同一技能偏好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溝通,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我們的任務。在木工學院淘寶店鋪開啟淘寶直播,讓粉絲們觀看直播,推送產品鏈接,參與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由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認識,突破難點。
本文通過剖析現在電子商務教學的問題,針對性的提出了有效協作的學習策略,并制定了具體的有效協作的方案,對信息技術下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工作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