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璇 牛寧 付雅麗 師立松 顏碩 李占軍





摘要 為全面了解石豆17的生產應用價值,根據2017、2018年河北省夏大豆區域試驗資料,對石豆17進行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石豆17是一個產量高、豐產性好,穩產性好、適應范圍廣的品種,可以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推廣。
關鍵詞 石豆17;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 S 565.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4-002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4.00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nalysis of High-yield, Stability and Adaptation of New Soybean Variety Shidou 17
ZHAO Xuan,NIU Ning,FU Ya-li et al (Shijiazhu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41)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Shidou 17, the high yield, stable yield and adaptability of Shidou 17 were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test data of summer soybean in Hebei Province in 2017 and 2018.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hidou 17 was a variety with high yield, good yield stability and wide adaptability, which could be widely used in production.
Key words Shidou 17;High yield;Stability;Adaptability;Analysis
作者簡介 趙璇(1969—),女,河北晉州人,高級農藝師,從事大豆遺傳育種與栽培技術研究。*通信作者,研究員,碩士,從事大豆遺傳育種與栽培技術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26
富含優質蛋白和高質量油脂的大豆需求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體現,符合追求科學營養、綠色食品的消費理念[1-2]。隨著國家對大豆產業的支持,2020年我國大豆播種總面積達到987萬hm2,同比增長5.9%;總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9 60萬t,單產增加到1 980 kg/hm2,基本上實現了國民食用大豆的自給。
石豆17是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基于雜交組配原則,2007年利用高產抗病品種石豆1號做母本,SN晉大73-1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種[3],生育期107 d左右,亞有限結莢習性,卵圓葉,紫花灰毛,株高101.6 cm,底莢高14.2 cm,主莖節數19.0個,百粒重23.9 g。2017年參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區域試驗,因表現優異,2018年同時參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19年通過了河北省大豆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冀審豆20190005。鑒于此,為全面了解石豆17的生產應用價值,筆者根據2017、2018年河北省夏大豆區域試驗資料,對石豆17進行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進行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與試驗地點
參試品種(系)為2017年河北省大豆區試夏播二組參試品種:石豆14、滄豆0734、HN0906、冀1507、石豆16、農大1702、滄豆09Y2、邯617、石豆17、圣豆2號、金豆001、冀豆25及對照冀豆12;因第1年表現突出,2018年同時參加區試夏播二組和生產試驗,參試品種12個:
邯617、石豆17、農大1702、石豆19、邯豆17、HN0913、天官隆發19、滄豆1312、冀豆24、冀豆30、冀豆26及對照冀豆12。
2017年參試地點8個:滄州農業科學院、阜城原種場、邯鄲市農業科學院、河北農業大學、河北省農業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廊坊農源種業有限公司、石家莊農業科學院、邢臺大曹莊。2018年參試地點7個:石家莊市農業科學院、河北省農林科學院作科所、廊坊農源種業有限公司、河北農業大學、邯鄲市農業科學院、邢臺大曹莊、滄州市農業科學院。
數據來源于2017、2018年河北省夏大豆區域試驗結果。
1.2 試驗方法
試驗地要求地勢平整,肥力較好,排灌方便,前茬不能是豆科植物,6月中旬播種為宜。完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6行區,行長6 m,行距0.5 m,密度22.5萬株/hm2。
1.3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 DPS 7.05 分別對 2 年區試結果進行 1 年多點試驗統計分析;采用LSD測驗檢驗品種與對照平均值間的差異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區試試驗方差分析結果 由表1可知,品種間、地點間
存在極顯著差異,品種與地點的互作也達到了極顯著差異,說明試驗中含有增、減產極顯著的品種(系),因此需要進一步對該試驗進行品種穩產性和豐產性分析。
2.2 石豆17不同年度、不同地點間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由表2可知,石豆17在2017年區試中平均產量3 343.01 kg/hm2,較CK增產6.49%,試點7增1減,增產點率87.5%,位居第2;2018年平均產量3 166.47 kg/hm2,較CK增產8.52%,增產點率100%,位居第3。2年石豆17與對照均呈極顯著差異。試驗結果顯示,石豆17是一個豐產性很好的品種。
穩定性分析常常以品種變異系數來度量品種的穩定性[4],變異度越小,說明該品種的穩定性越強。從表3可以看出,石豆17在2017、2018年的效應分別是10.982 386 7和9.125 015 311,說明品種的豐產性較好,對各個試驗地點適應性強;2017年穩定性變異度4.986 258 135,在13個參試品種中居12位,2018年變異度4.004 159 503,在12個參試品種中居11位,說明石豆17穩產性好;2年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903 4和0.933 5,均小于1.000 0,說明石豆17具有良好的豐產性和穩產性,對各個試點均有很好的適應性。
2.3 品質性狀及抗逆性 2017—2018年石豆17經國家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2年平均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40.28% ,粗脂肪(干基)含量21.0%。南京農業大學國家改良中心防蟲網室人工接種大豆花葉病毒鑒定抗病性,結果顯示石豆 17 連續2年對大豆花葉病毒病(SMV)流行株系 SC3(弱毒)、SC7(強毒) 分別表現抗病與高抗,其中 2017 年病情指數分別為 13 和 4,2018 年病情指數分別為 3和0(表4)。
3 結論與討論
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區域性強,適應性差[5-7],對環境的光溫非常敏感[8]。區域試驗中,對參試品種進行豐產性、穩產性鑒定的結果是該品種審定的主要依據,也是衡量品種優劣的重要標準[9-14]。
石豆17對環境變化不敏感,適應范圍廣[15-16]。
示范推廣實踐證明,石豆17脂肪含量高,品質優,抗逆性好,高抗大豆花葉病毒病,適應范圍廣,莖稈韌性好,抗倒性強,豐產穩產,籽粒大,商品價值高,具有較大推廣潛力。
參考文獻
[1]
陶華.我國大豆產業發展歷史、下滑原因及措施[J].河南農業,2020(28):22.
[2] 程莉君,石雪萍,姚惠源.大豆加工利用研究進展[J].大豆科學,2007,26(5):775-780.
[3] 趙璇,金素娟,牛寧,等.抗病高產廣適大豆新品種石豆17的選育及栽培技術要點[J].河北農業科學,2019,23(5):80-82.
[4] 舒文濤,耿臻,楊青春,等.國審大豆新品種‘周豆23號’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分析[J].農學學報,2016,6(12):8-10.
[5] 陳曦.大豆高代品系的穩定性與適應性分析[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9.
[6] 周青,徐淑霞,范陽,等.大豆新品種安豆1號豐產性穩產性分析[J].大豆科技,2010(2):8-9,24.
[7] 賈德新,李子雙,高鳳菊,等.大豆新品種德豆99-16的豐產穩產性分析及機理研究[J].種子,2007(12):106-108.
[8] 余永亮,梁慧珍,楊紅旗,等.河南夏大豆區試新品種豐產穩產性評價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9):99-104.
[9] 蘇秋芹.花生新品種龍花163豐產性和穩產性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24):191-195.
[10] 張勇躍,劉志堅,張仙美,等.大豆區試中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方法比較[J].雜糧作物,2002,22(2):90-93.
[11] 王潔,廖琴,胡小軍,等.北方稻區國家水稻品種區域試驗精確度分析[J].作物學報,2010,36(11):1870-1876.
[12] 傅曉藝,李彩華,趙彥坤,等.小麥新品種‘石麥22號’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6,32(21):38-43.
[13] 李世平,張哲夫,安林利,等.品種穩定性參數和高穩系數在小麥區試中的應用及其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0,15(3):10-15.
[14] 侯珺,閆向前,張琪.國審大豆新品種商豆1310的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6):47-48.
[15] 馮宜梅.玉米新品種武科8號的豐產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J].中國種業,2015(7):30-32.
[16] 孫化軍,閆延梅,閆向前,等.大豆新品種商豆14號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J].農業科技通訊,2014(9):104-106.
375750033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