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雨芮 宋曉宇
(云南大學 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1)
近些年來,出臺了一系列退役軍人創業指導性文件和配套措施,有效保障和完善了退役軍人創業環境。退役軍人創業有其優勢,也面臨一定的困境。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多樣化的創業機會,提高了創業便利性;技術和市場的雙重不確定性也對創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目前學術界關于創業能力的研究較多,但研究對象多集中于大學生、農民工等創業群體,針對退役軍人創業的相關研究較少。已有關于退役軍人創業研究中,關注重點大多集中在退役軍人就業安置和優撫優待上,對退役軍人創業能力提升的研究有待深入。由于創業者創業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創業能否成功。因此,在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創業經驗比較匱乏的情況下,退役軍人創業者如何有效提升創業能力和成功率,是理論和實踐界需研究的問題。有鑒于此,本研究基于對退役軍人創業者的784份問卷調查,全面探討退役軍人創業者的創業能力現狀,分析其創業能力提升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針對這些問題探索性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創業能力是指創業者在有效管理新創企業內外部資源過程中展現的感知、選擇、塑造和實現機會的能力[1],也是提升創業成功率、增加創業產品附加值的關鍵因素[2]。創業能力可通過以下5個維度進行測量[3]。其一,機會能力,包含機會識別能力和機會利用能力。機會識別能力是指觀察環境和發現機會,并將這些機會定位為可行商業概念的能力[4],主要用于測量創業者能否準確感知和識別到消費者尚未被滿足的需求以及能否捕獲到高質量的商業機會。機會開發能力指識別評估商業機會之后,具體把握機會的能力[5],主要用于測量創業者是否擅長開發新產品或服務以及發現新的市場等。其二,組織管理能力,指企業整體性、戰略性實施創新活動的能力[6],主要用于評估創業者能否通過合理的規章制度規范員工行為,保證組織順利運轉。其三,戰略能力,指制定、評估和執行戰略的能力[7],主要用于衡量創業者是否能夠快速地適應環境變化以及是否能夠相應地調整戰略目標與計劃。其四,關系能力,可分為社會關系能力和政府關系能力[8],主要用于測評創業者是否能夠與其他個體、群體、組織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其五,承諾能力,包含忠誠于創業愿景、忠誠于創業相關主體的承諾、創業過程中的積極心理、持續努力等方面[9],主要用于評估創業者在創業活動中堅持不懈的決心和信心。
從人力資本視角來看,業務經驗、行業相關經驗、創業經驗都有助于提高創業者的機會能力、組織管理能力[10-11]。同時,人力資本更豐富的創業者可以在識別創業機會的基礎上,擁有更強的創業能力[12]。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創業者從先前經驗中獲取信息的內容和轉化信息的方式存在不同,先前經驗對機會識別能力的影響程度可能也存在差異。從網絡關系視角來看,對于擁有不同網絡關系的創業者而言,他們擁有的機會識別能力和資源獲取能力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網絡關系的種類越豐富,對創業資源的獲取越有幫助[13]。從創業學習視角來看,先前經驗和社會網絡關系對創業能力會產生影響,并且創業學習能力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本研究嘗試從機會能力等5個維度對退役軍人創業能力進行初步評價,基于人力資本、網絡關系和創業學習3個視角分析退役軍人創業能力的不足之處及形成原因。
本研究于2021年6—7月,以退役軍人中有創業經歷或正在創業的群體為調查對象開展問卷調研,有效回收調查問卷784份。在調查對象中,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占比約15%、復員干部占比約1%、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約占84%;就服役期間所從事工作內容而言,軍事類占比約51%、專業技術類占比約39%、政工類占比約5%、文職類占比約5%;學歷層次上,大專及以上學歷占29.28%。
調查對象中61.19%的創業者表示不太了解《關于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62.34%的創業者不了解創業稅收政策。如創業前期對自身綜合素質、區域創業資源的認識不充分、不準確,加之對市場、行業、政策信息把握程度不足,將影響創業機會識別。退役軍人服役前一般不曾有創業經驗,一定程度上影響創業機會識別和風險控制。
調查對象普遍認為自己在溝通協調與團隊管理方面比較具有優勢。這是由于退役軍人創業者在服役期間受過嚴格的訓練,紀律嚴明,鍛煉了組織管理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強。這種精神和品質,有助于企業擰成一股繩,精誠合作,同舟共濟。在創業的過程中更容易拉近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距離,提高創業積極性和熱情。同時,退役軍人創業者能夠將黨的建設和軍隊優良作風融入到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中,極大提高了組織的凝聚力、執行力和戰斗力。
戰略能力是一種從宏觀總體和長遠發展上來認識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退役軍人在服役期間通過不斷地訓練極大地塑造了他們的戰略思維方式和能力,使得他們在創業過程中能夠籌劃企業未來建設方向,解決自身發展難題。相較于戰略能力提升需求,調查對象更希望有機會提高創業管理、企業運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圖1 創業能力優勢
圖2 期望提升的能力
問卷顯示,退役軍人創業者在遇到創業困難時,主要從家人和親友處獲得創業幫助,部分創業者能夠從戰友或從創業伙伴處獲取幫助,較少創業者能夠得到創業導師、高校科研工作者和金融機構從業者處的幫助。
從問卷分析結果來看,退役軍人創業者在面對創業失敗時,45.46%的調查對象會選擇重新振作繼續創業,37.43%的調查對象會選擇就業并等待時機再創業。這反映了退役軍人創業者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和堅韌的品格,承受失敗的壓力并做出應對。
退役軍人在創業方面能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力和進取精神。然而,創業技能往往相對單一,且軍地環境存在一定差異。退役軍人雖然掌握過硬的軍事技能,往往缺乏市場拼搏方面相適應的專業知識、技能。退役軍人“再社會化”要完成由“軍人”到“社會人”的角色轉換。其中既有專業技能的轉化,也有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職業特性的轉變,有適應轉變的過程。此外,如缺乏就業或創業經驗,往往對市場趨勢和行業發展前景的了解不夠深入,難以準確地識別和把握創業機會。
退役軍人與戰友、親友的聯系相對密切,社會網絡同質化,因資源獲取的渠道較為單一,資源整合能力比較弱,大多傾向于選擇勞動密集型行業,創業門檻低,發展后勁往往不足。社會網絡中,獲取金融支撐以及企業資源等有限。
成功創業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業與企業管理知識。因經歷原因,退役軍人往往缺乏現代企業運營管理經驗。退役軍人所習慣的部隊管理體系和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體系具有差異性,部分退役軍人創業者表示“在管理和營銷上存在一定困惑”。
從個體層面來說,完成社會再適應和技能轉換,需要在就業、創業中“干中學”。先就業再創業可以讓退役軍人在職場環境中逐步熟悉企業運作模式、管理方法,為創業打基礎、積累經驗,避免盲目創業。在就業過程中可以考察一個甚至多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幫助退役軍人找準創業方向,盡可能少走彎路。通過在工作崗位上歷練,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結合自身的創業意愿、創業能力和創業項目,評估自身創業活動。
從環境層面來說,充分發揮各類創業基地(園區)資源優勢,在初創期幫助退役軍人創業者啟航;在成長期為退役軍人創業者引航,在成熟期推動退役軍人創業者遠航。可進一步完善退役軍人創業園建設,完善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園區)激勵機制,制定退役軍人創業園激勵措施。因地制宜加強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投入,提高退役軍人創業基地(園區)服務質量和孵化成效,形成多元培育模式。
豐富的社會網絡有助于創業者整合創業資源、共享創業信息、發揮協作功能。從個體層面來說,積極改善社會網絡成員結構,促進社會資本積累。積極參加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促進會,與成功創業者交流創業經驗。積極參加各類行業協會,積極與各行業人群接觸,獲取和整合行業信息資源。從環境層面來說,探索設立退役軍人創業基金,委托專業投資管理機構運作,為退役軍人創業提供長期性、針對性經費支持。加強對退役軍人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的培育扶持,幫助優秀創業項目對接投融資機構和其他發展所需的資源。
構建完善的創業知識體系。創業前充分了解方針政策,識別和把握創業機會。創業過程中,可以通過參加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網絡課程等資源充電,掌握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升營銷能力、運營能力和創新能力。從環境層面來說,相關創業孵化機構可提供創業項目咨詢和創業孵化服務;可精準推送創業培訓課程,以提高創業技能、補齊創業能力短板,為退役軍人創業提供咨詢指導。
創業能力提升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過程,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創業特質,提升創業能力。本文從機會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戰略能力、關系能力、承諾能力5個維度分析退役軍人創業能力現狀,從個體層面和環境層面提出能力提升路徑,為退役軍人創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