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喜明 陳 鳴
(1.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創新創業教育學院;2.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商學院,廣東廣州 510000)
創新創業師資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成效的關鍵。《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設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的通知》明確了創新創業導師選聘條件和評價標準,各高校據此開展學校“雙創”導師的選聘和考核工作。因此,構建能夠廣泛應用于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創業導師評價體系已然成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內容。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對創新創業導師隊伍的評價體系研究仍處于探索與優化階段,存在著一些不足,制約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孫健[1]指出高校創新創業導師評價體系與傳統的專業理論教學評價模式相似,以學生成績為主要評價指標,存在評價內容單一、評價周期過長與評價標準過于寬泛等問題。胡皛[2]指出當前創業師資考核存在若干問題:一是課堂檢査方式傳統單一限制創業教育課程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二是創業課作業要求固化,阻礙創業教育的課后實踐探索;三是校企互動工作相對滯后,影響創業教育向實踐推進;四是考核評價方式單一,不利于創業教育的教學效果提升。在創新創業導師評價體系研究上,韓曉強[3]運用定性分析對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職責與定位進行分析,明確創業教育始終要圍繞創業人才的創業能力,提出建立以創業成果轉化為主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并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與強化評價體系考核的全面性、客觀性、公正性。劉倩等[4]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指標體系評價法,基于冰山模型和激勵理論,以河北金融學院為例,結合專家訪談,構建了大學教師創新創業教學能力的評價體系,包含了教學、實踐和保障三個方面。袁月[5]通過文獻法、采訪法和層次分析法確認教師績效考核的指標,通過多目標線性加權函數法,構建對教師個人績效的綜合性評價體系。朱濱海等[6]構建多元評價與激勵體系,對帶教師資進行全方位評價和全面激勵,采用卡方檢驗和文本分析法分析實施效果,得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能激發師資帶教熱情和意識、培訓對象對帶教師資的評價呈逐年上升趨勢(P<0.001)的結論。劉麗莉[7]基于導游服務規劃和研學導師工作崗位描述,運用德爾菲法明確研學導師能力(素質)調研細項,運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評價了研學旅行導師的24項能力(素質),構建了8項能力24項子能力的研學導師能力指標體系。黃成林[8]分析了夏威夷大學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的15個評價指標,指出其中有借鑒意義的為:語言表達、專業知識、教學方法和學習氛圍等。李兵[9]從政府、學校、學生和社會四個層面的 14個考核指標構建了“四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其中學校評價層面的師資隊伍建設的評價則選取了7個方面:一是有創業經驗的師資比例;二是從事過技術工作及企業管理的師資比例;三是專業創新創業教師的師資比例;四是學歷結構的師資比例;五是職稱結構的師資比例;六是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師資比例;七是發明專利得到引用的師資比例進行考核。石慧[10]指出前瞻性的教育理念、開拓性的創業精神、綜合性的創業知識結構和對創業信息的捕捉能力是創新創業教師應具有的素質。陳東冬等[11]采用文獻研究、抽樣調查和詞頻分析法,構建了4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35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其中4個一級指標分別是數量與結構、教育教學能力、科研能力與社會服務能力,以及教師個人發展,從教學、科研、 教師發展等方面對師資進行評價。聶晨曦[12]基于“五位一體”創新創業導師能力素質模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提出創新創業導師考評及退出機制,考評的一級指標為素質考核和績效考核,并參照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考核領導干部時采用的“德能勤績廉”五大指標作為二級指標。李小娟等[13]從高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構建了分層、多維的教師創新創業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設有3個評價維度和9個評價層次,包括雙創課程、師資隊伍、教學成果、課程講授、雙創大賽、雙創科研、雙創課程學習、創業大賽參加情況和畢業生創業。
綜上,當前對創新創業導師的評價體系的研究多采用歸納性評估、定性評價與模糊數學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較少使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在指標的提取上,已有研究對創業導師的評價主要集中在理論水平、實踐經歷和教學能力三個方面,對個人評價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與“文化結構”指標鮮少提及,即政治素養、師德師風、身心健康、學位學歷。據此,本文采取文獻研究和層次分析法,通過問卷調查和專家咨詢,構建分層、多維的高校創新創業導師評價體系。
本研究開發了兩套問卷,一是針對創業者的問卷A,旨在廣泛收集學生意見,形成基礎數據;二是面向專家、政府業務部門、投融資機構負責人的問卷B,旨在充分利用專家、政府業務部門、投融資機構負責人的經驗,對基礎數據進行修正。
調查問卷A通過專家咨詢、走訪政策業務部門、對創業者進行調研,提取出15個高校創新創業導師評價維度,并設計成調查問卷。經過專家咨詢和有效范圍的試測(約100份),經修訂優化形成最終調查問卷A,包含9題項,共15個維度。調查問卷B在調查問卷A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為便于后期的數據調整。通過AHP軟件的導出設計,即對在同一個層次對影響因素進行打分,衡量尺度劃分為9個等級,打分后兩個同一層級的因素的重要性兩兩比較。
通過專家咨詢、文獻分析和有效范圍試測,根據評價指標制定調查問卷。首先,在廣州大學城(重點是A學校)進行調查,在收集和整理數據后,利用SPSS軟件分析信度和效度,檢驗各個指標的內在一致性、可靠性以及因子分析的適合性,構建出創新創業導師評價指標;其次,結合SPSS分析結果以及專家建議,構建高校創新創業的導師評價判斷矩陣,在AHP中輸入所構建的判斷矩陣并對其一致性進行檢驗;再次,根據評價指標,運用AHP構建高校創新創業導師的評價體系模型;最終,根據評價體系進行對策分析。
調查問卷A面向A學校創業團隊,共發放218份,回收218份。對回收的問卷進行基礎數據分析,有效問卷197份(回收率90.4%)。A學校是文科為主的高校,問卷對象中,女性和文科類專業的學生占大多數。其中,女性有162人(占比74.31%),男性有56人(占比25.96%)。本科生占比87.16%,研究生(碩士和博士)占比12.8%。調查對象以在校生為主,有6人已畢業。在專業類別方面,問卷對象專業類型占比較大的是管理學(占比36.86%),文學(30.28%),經濟學(26.61%)。本次問卷的Cronbach α系數值為0.956,屬于高信度區間,說明問卷信度指標理想,各項目間有較為良好的內在一致性,問卷有較強的可靠性。問卷KMO系數值為0.884,顯著水平為0.01,說明問卷樣本的充足度較高,變量間的共有因素較多,說明適合做因子分析。在主成分分析中,分別對各研究變量進行因子分析,累計解釋的總方差百分比為92.66%,表示可以通過檢驗。根據方差貢獻率和特征值,SPSS提取出基本素質、文化結構、教學能力、科研水平、實踐能力5個主成分,其中C1是指政治素養、C2為師德師風、C3為身心健康、C4為學歷、C5為職稱、C6職業資格、C7教學方法、C8為教學理念、C9為教學獲獎、C10為科研成果、C11為獲獎與專利、C12為科研成果轉換、C13實訓能力、C14為創業經驗、C15為創業資源。由主成分對應指標的旋轉因子載荷數值以及相關系數值對二級指標與三級指標進行關聯分類,通過計算得出二級指標與三級指標的權重如表1與表2所示:
表1 高校創新創業導師評價二級指標權重
表2 高校創新創業導師評價三級指標權重
通過分析可知,主成分F1、F2、F3、F4、F5分別為基本素質、文化結構、教學能力、科研水平、實踐能力,其重要性由強到弱,最重要的是基本素質,其次是文化結構和教學能力,再者是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可見,政治素養和師德師風是創新創業導師評價體系建設的核心要素。
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采用 AHP 構建高校創新導師評價模型分為三層,頂層目標層為高校創新創業導師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作用度評價(A)。中間層為評價模型的二級評價指標,包含B1基本素質、B2文化結構、B3教學能力、B4科研水平、B5實踐能力;每一項二級指標所對應的三級指標如表4所示。根據所計算數值和專家建議,二級指標對目標層的判斷矩陣A如表3所示:
表3 二級指標層對目標層的判斷矩陣
在 YAAHP 中輸入全部矩陣,三級指標的數值參數同樣參照專家的建議,將分析結果進行匯總,得到高校創新創業導師評價層次單排序的指標權重,如表4所示。
表4 高校創新創業導師評價層次單排序的指標權重
可見,基本素質對高校創新創業導師作用度的影響最大,占33.44%,其次依次為教學能力占31.62%,實踐能力占18.26%,科研水平占7.79%,文化結構占8.90%。綜合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權重,運用AHP構建高校創新創業導師評價指標體系模型(見圖1)。
圖1 高校創新創業導師評價指標體系
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和突出教育教學實績的教師評價標準,這也正是創新創業導師培育和考評的風向標[14]。強化導師思想政治素質考察,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建設好師德基地,構建師德教育課程體系,加大教師表彰力度,健全教師榮譽制度,支持地方和高校建立優秀教師庫,挖掘典型,強化宣傳感召,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加強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是適度學校教育觀的教育,學校是教育的主體,政府、企業也應承擔育人的責任。從國家的層面來看,應加大創新創業導師培訓和資助力度,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完善雙創教育師資培養制度和評價標準與細則;從學校的層面來看,高校應該從教學型、實踐型、綜合型等教師隊伍的發展維度,把創新創業導師隊伍的發展目標、過程管理和評價體系進行設計和規劃,把創新創業導師隊伍建設納入學校整體師資隊伍的建設規劃中[15]。高校應積極協同企業資源,充分挖掘與利用優秀校友資源,與企業共建課程、邀請企業家講授課程[16]。
理論教育與實踐訓練作為創新創業教育兩大特征,決定了創新創業導師具有理論型、實踐型和綜合型的人員類別。建立分層多維的創新創業導師評價體系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應有之義。首先,應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多維度評價工作業績,強調教學育人實效在導師考評中的比重。其次,應構建“專業+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探索實行“X 學科+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實現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無縫銜接[18],將雙創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突出專業特點、專業優勢、適用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17]。再者,改革教學模式,提高專職教師與校外專家的協同育人能力,在教育內容、方法、載體上加強與校外專家之家的交流。
創業實踐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導師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優勢,企業家進課程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必然之舉。首先,高校應積極協同建設創新創業導師培育平臺,整合資源,與產業、行業共建創新創業師資培訓和課程開發中心;其次,構建融合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相融合的復合型的高素質師資人才實踐體系。再者,注重培養創新創業導師的科研創新能力,以科研項目和產學研合作項目為依托,選拔優秀導師參與企業技術研發、項目攻關等,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支持教師以對外轉讓、合作轉化、自主創業等形式將科技成果轉化,以項目為依托帶領學生創新創業。最后,建立高校教師與優秀企業家交流共享的通道,鼓勵高校教師在崗創業,支持優秀企業家進課堂,分享創業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