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素
幼小銜接是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階段,是幼兒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且必須經歷的一個挑戰。因此,教師亟須踐行銜接教育內容,并以幼兒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為目標,積極做好與銜接教育相關的教育調整和活動建構,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為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從而使他們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
對幼小銜接教育的關注和相關活動的建構,可以在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責任意識與時間觀念的過程中,逐步優化幼兒對小學生的看法與態度,使其開始對小學生活產生好奇。并且,在具體的銜接教育指導中,幼兒園方面還會主動聯系家長,在幫助家長分析家庭教育做法科學與否的同時,會輔助家長一起幫助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從而使幼兒不再抵觸小學,也切實增進幼兒與家長間的親子關系。除此之外,對幼小銜接教育的關注、對幼小銜接教育活動的精心建構,不只是為了讓幼兒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也是為其將來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希望幼兒可以在順利適應小學之后,獲得一定的自豪感與成就感。
即使到了幼兒園大班,幼兒的年齡還是相對較小,他們各方面發育還不夠成熟,不管是自我管理能力、責任意識,還是時間觀念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再加之現今居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家長們除了會事無巨細地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還會盡可能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這很容易讓幼兒對家長產生依賴感,導致當幼兒獨自面對小學里的新生活、新環境、新教師、新同學時,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心理壓力,會想要尋求他人的幫助,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去適應小學生活。因此,亟須教師和家長優化自己的教育指導方法,在幼兒上小學之前就幫助他們建構良好的適應能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的整體素質都有所提高,并且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但是,他們的教育觀念仍然不夠科學,尤其是在幼小銜接教育時期,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雖然知道幼小銜接對孩子成長的意義,但是在家庭教育指導中會過度關注對孩子文化類知識(語文、數學)的引導,會提前讓孩子們學習一年級的知識,這很容易造成幼兒能力與知識難度不匹配,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問題、產生壓力,最后幼兒不僅沒有學到知識,還很容易在長期的壓力積累中出現對小學生活的抵觸情緒,讓他們一點兒都不期待上小學。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銜接和過渡,但是就目前的教育情況來講,大部分幼兒園最晚都能夠從大班開始,有針對性地做好對幼兒幼小銜接各項適應能力的培養,積極輔助幼兒做好進入小學的準備。但是,很多小學都沒有做到這一點,很少主動到幼兒園去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方式,去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與生活方式,對于校內幼小銜接活動的建構,也基本只是在開學初期規劃一個星期左右的一年級新生學習與環境的適應期,后續基本就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管理、開展教學任務,對于剛升入小學的幼兒來講比較容易出現適應問題。
小學相比于幼兒園來講,不只是環境的變化、知識難度的加深,還有就是小學教師的教育管理模式與幼兒園之間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在幼兒園中,教師會時刻觀察幼兒的活動過程,會給予幼兒比較及時的幫助,但小學教師在制定規則時,更多的是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自主管理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在具體的幼小銜接教育指導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幼兒的自主行為能力,讓幼兒升入小學之后可以更好地照顧自己,更好地完成小學里的各項學習與生活任務。
在幼兒園,小朋友們過著被照顧的集體生活,教師會提醒他們如廁、喝水、吃飯,教師會幫助他們系鞋帶、穿衣服、系扣子,但在小學這些都需要學生自主完成。所以,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到了幼兒園大班,教師便要在踐行銜接教育內容的同時,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對幼兒的行為,切實強化幼兒的自主行為能力。
對于幼兒幼小銜接階段的教育指導,除了要科學教授幼兒文化知識,教師還要注重從養成教育的角度入手,通過系列活動的建構來培養幼兒規律作息、遵守紀律、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友好參與合作互動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在推進幼兒全面成長的同時,切實幫助幼兒做好進入小學生活與學習的全方位準備。
鑒于小學有嚴格的作息制度,教師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從作息制度入手,提前培養幼兒規律作息,在自然而然的教育熏陶中,逐步鍛煉幼兒對時間的認知能力,強化幼兒的時間觀念。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分工合作中初步建立幼兒的責任意識,助力其在升入小學之后可以更順利地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的節奏。

語言是人類學習知識、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幼兒時期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通過語言的學習,幼兒不僅可以順利表達自己的思想、表述自己的個人意見,還能在傾聽他人表達的過程中,更好地學習知識、開展社交,這不僅有利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還可以切實推進幼兒在小學生活中順利地與教師、同學進行語言交流,逐步消除幼兒對小學的陌生認知。
對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化,教師除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幼兒,給予幼兒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時間與機會之外,還要建構相應的語言活動來激活幼兒語言的語言表達欲望,加強幼兒語言表達的勇氣。教師可以讓幼兒為大家講解繪本故事,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對故事進行復述,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幼兒可以在教師與伙伴的掌聲中,切實感受到愉悅感與成就感,逐步增強語言表達的自信心。同時,在語言鍛煉中,教師還要注意強化幼兒的傾聽能力,要求他們不僅要認真聽教師講的話,在與同伴交流時,也要仔細聽同伴表述的內容,在他人說完之后再發表自己的意見,鍛煉幼兒的專注力,使其在將來的小學課堂上可以更專心地聽教師講課,更積極地回答問題。
幼小銜接是幼兒與小學之間的銜接,但并不只是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職責,還應該包含小學教育的輔助。在具體的銜接教育指導中,幼兒園方面應在立足銜接教育,積極做好系列化銜接教育活動建構的同時,主動加強與小學之間的聯系,構建具體的雙向銜接教育活動,引導幼兒更進一步了解小學環境、小學生活與學習內容,從而逐步縮減其內心對小學的抵觸,也助力其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更快適應小學。
沒有家庭教育參與的幼兒教育、沒有家庭教育支持的幼兒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不成功的,因此,教師除了要做好園內教育的指導工作,還要主動聯系家長,積極建構與家長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引導家長給予幼兒更加科學的教育指導,關注幼兒的心理成長,攜手輔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引導幼兒產生對小學生活的向往與期待。

在家庭幼小銜接教育的指導方面,教師除了要引導家長關注幼小銜接這一特殊時期,還要使家長明白心理適應、生活能力適應等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支持并配合幼兒園的銜接教育工作,逐步抵消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緊張感,使其對小學生活產生憧憬。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所需要面對的第一個人生轉折點,更是幼兒教育末期最重要的教育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要不斷革新自身教學理念,主動認知銜接教育對于幼兒身心成長的重要意義,并在積極優化園內教育指導活動形式與活動過程的同時,主動加強幼兒園與家庭、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銜接教育配合,引導幼兒在初步積累文化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環境適應能力,使幼兒對小學生活產生憧憬,不再抵觸小學,能夠在不久的將來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