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蕾
目前,課程游戲化已經成為幼兒園的一種基本教學形式。課程游戲化符合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發展。班本課程可以優化幼兒園課程的結構,使幼兒園的教學更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從而更好地為幼兒提供教育服務,推動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幼兒園班本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同時也是幼兒獲取知識、技能和體驗的重要途徑。在實施幼兒園班本課程時,教師應從班級幼兒的興趣、認知特點等方面進行考量,科學制定教學計劃。班本教學提倡以“班”為“本”,目的是使教師、幼兒和公共資源的教育職能得到充分發揮。班本教學注重幼兒主體表達和實際操作,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靈活性。從廣義上講,班本課程是指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在班級層面上的設計和實施;從狹義上講,則是由班級教師主導、由班級幼兒參與設計和執行的課程。班本課程的設計要從幼兒的實際需求出發,教師要通過各種資源的整合,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園班本課程游戲化體現了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契合幼兒的興趣特點和認知水平,符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要求。
幼兒的心理和生理機能還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班本課程游戲化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在游戲中得到穩步發展。因此,幼兒園班本課程游戲化,符合幼兒的身體發展規律,有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在課程游戲化教學中,教師以幼兒為中心,通過營造寬松自由的游戲氛圍、創設豐富生動的游戲情境,使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引導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這突出了幼兒的教育主體地位,使每一名幼兒都可以在游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在實施班本課程游戲化教學時,教師要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學會放手,讓幼兒發揮主動性自主進行游戲。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己選擇游戲主題、制作游戲道具、制定游戲規則。在游戲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想法,而不是讓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開展游戲。如果幼兒之間在游戲中發生了沖突,在確保幼兒安全的前提下,教師要盡量讓幼兒自己解決,以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在班本課程游戲化教學中,幼兒的興趣和參與度對課堂質量有著重要影響。教師在設計游戲主題時,要充分考慮游戲的可操作性,在設施、器材、場地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規劃和配置,以吸引幼兒的興趣,進而使大部分幼兒能在游戲活動中有所收獲。另外,教師要注重游戲內容的趣味性。教師在選擇游戲形式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設置趣味性的游戲,提高幼兒的課堂參與度。比如,筆者得知班級的大多數幼兒都喜歡球類游戲后,構建了球類游戲“聽音樂傳球”。在這個游戲活動中,幼兒圍坐成一圈,依次傳遞手中的球。當音樂結束時,手中持球的幼兒要站起來為大家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藝。實踐證明,幼兒對此類充滿趣味性的游戲非常有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這有助于打造高效幼兒園班本課堂。
幼兒的好奇心強,但心理不成熟,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擾,自控能力較差,在游戲中經常會出現分神、不遵守游戲規則等狀況。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好奇心強的特點,精心設計游戲化班本課程,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比如,在進行常識和行為準則教育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生活經歷,設計“紅燈停、綠燈行”的游戲。在游戲開始前,教師告訴幼兒游戲規則,讓幼兒排隊從教室的正前方開始繞教室走一圈,在此過程中,教師會不時地舉起紅、綠、黃三種顏色的燈。當教師舉紅燈時,幼兒要停止前進;舉綠燈時,幼兒可以繼續往前走;舉黃燈時,幼兒要放緩腳步,因為這意味著教師馬上要舉紅燈了。該游戲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可以使幼兒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并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始終保持高度的參與熱情。同時,教師可以通過這個游戲,向幼兒普及交通規則,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從而更好地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
在班本課程游戲化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教學目標和幼兒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構建完善的游戲化班本課程教育體系。教師要深入貫徹“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兒的教育主體地位,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推進班本課程游戲化。同時,幼兒園管理者也應重視游戲化園本課程的建設,打造具有本園特色的游戲化園本課程體系,不斷提高幼兒園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

幼兒園班本課程包括音樂、美術、數學、手工制作等課程,這些課程的教學都可以通過游戲活動的方式來實現。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更好地發掘班本課程中所蘊藏的游戲要素,打造豐富多樣的游戲化班本課程,激發班本課程的活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幼兒在課程游戲化環境中獲得更多的成長。
課程游戲化是教師進行教學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式,特別是在幼兒園班本課程中。在課堂上,游戲只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其最終目標是促進教師把握幼兒的心理特點,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班本課程游戲化的含義,要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發展水平設計課程,確保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課堂設計的科學性。在幼兒園班本課程游戲化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游戲和教學內容相結合,并根據課程要求設計出適合幼兒的主題游戲,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幼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為了實現幼兒園班本課程游戲化教學目標,教師必須精準把握教學內容,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游戲化教學,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提升幼兒綜合素養。幼兒園應定期組織相關培訓,增強教師構建游戲化班本課程的能力,以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打造優質師資隊伍,為幼兒園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學前階段是幼兒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幼兒班本課程游戲化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依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合理設計游戲內容和課程主題,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