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英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強化學校的育人主陣地作用,抓好我校“五項管理”工作,積極推進《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校本實施,實現“為了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育人目標,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為使“雙減”工作落到實處,徹底改變固有的教育模式,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和諧校園,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培養目標,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在認真學習雙減政策后,筆者對學校的現狀進行調研。
師情方面,我校教師比較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過關,平常布置的作業側重點都在基礎性訓練上,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作業設計能力比較欠缺,學習提升、專業發展的愿望不強烈。
家情方面,我校原生家庭三分之二以上都屬于社會基層人員,普遍收入不高,從事工作大多是珠光路附近的小商小販,家長早出晚歸,對孩子學習關注度不高,孩子缺少陪伴,教育孩子方式比較簡單,家庭教育后助能力一般,對學校和老師的依賴度較高。
生情方面,我校學生的課堂習慣比較好,在教師的督促指導下,80%以上可以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但學生學習大多局限于課本,視野不寬、思維廣度不夠,學習資源欠缺。
一、分層,以“作業設計”作為突破口
基于以上現狀分析,學校確定把“作業設計”作為“雙減”工作的突破口,學校成立了以校級、主管行政、科組長、骨干教師的“雙減”四人小組,先學先試,先導先行,指導每周的年級集備按計劃落實學校的“作業設計”。也希望借此契機幫助教師克服保守的作業設計,以及導致的碎片式、保姆式教學,缺乏單元整體模塊意識,機械使用教輔材料等。
作業設計的起點是了解孩子的需求,終點是評估孩子上完課得到了什么,還有什么更高的需求。我們依據課標、立足教材,以總量適度、質量優先為基本點,以突出重點、解決問題為關鍵點,以進階設計、思維拓展為著力點,按照分層、適時 、有效的原則設計了“基礎類、提升類、拓展類、特色類”作業。
1.基礎性作業
基礎性作業是基本要求,主要是對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面向全體學生;以英語科為例,精準設計前置性作業、堂上檢測練習、課后作業練習,以及根據學生實際掌握知識情況而專門設計的反芻性鞏固練習。
提升類作業是對所學內容的總結和歸納,旨在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鞏固重難點,提升學生必備的學科綜合能力,面向占大多數的中等生轉優;以語文科提升題為例,精準分層練習,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鞏固和提升。
拓展類作業要求學生前后知識聯系、學科融合、思維拓展等,是認識世界探索規律的學科拓展活動,旨在讓少數學有余力的學生更優。以數學科為例,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集趣味性、挑戰性、知識性為一體的數學探究性活動作業,如“克與千克的探尋之旅”“巧手搭建夢想橋”“小小燈籠設計師”等。這些拓展延伸作業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促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和提升。
2.特色類作業
特色類作業是學校落實“學科融合五育并舉”的綜合實踐性作業。結合學生“習慣好 依賴強”的特點,實施學科獎勵性無書面作業“自主創玩日”,每周一次。學生通過平時學習表現積攢學分獲得自由支配和實踐拓展的時間。有了自主創玩的時間后,指導學生做好活動規劃,然后更加投入地學習或者游戲,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自主創玩中明白:成功屬于善于時間管理和科學規劃的人。此外,針對家長“少陪伴、缺方法”的實際困難,“雙減”四人組還專門設計了7大類型的 “繽紛家庭日”活動,隔周一次。分別是以實施“五育并舉”為主的 “悅讀日”“勞作日”“體育匯”“藝術薈 ”;結合家長“少陪伴 缺方法”的家庭情況,專門設計了“圓桌派”“手賬日”“傳享日”,“圓桌派”活動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談心,分享所見所聞所感;“手賬日”活動建議融合科學、數學和勞動教育。
例如,用40塊錢做“四菜一湯”,跟家長盤點家庭一周的開支,根據家庭的實際規劃下周更合理的支配方式,從而讓孩子明白,家里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辛苦所得,不能浪費。“傳享日”活動是孩子和家長一起設計傳統節日家庭慶祝活動,體驗傳承民俗民風民情為主、樂享親子時光。“繽紛家庭日”特色類作業的實施指引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努力,優質陪伴智慧教養,構建新時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二、適時,以“作業實施”為著力點
結合學生“視野窄、拓展少”,教師“輕思維、欠創新”的特點,“雙減”四人組把適時性作業為著力點,共分為兩大類:節日文化類和時政熱點類。前段時間,神州十三號送三位宇航員上天的宇宙出差活動,學校的語數英和輔導員老師就分別設計了不同形式的“適時”性作業。語文科:秀秀“中國空間戰”(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數學科:靜待返航倒計時(用上年月日的知識)。英語科: 我最喜愛的“太空出差三人組”(對話練習)。思政科:追逐夜空中最閃亮的“星”(紅色故事宣講、畫報、名片設計等)。
適時性作業的實施,提升了教師的時政洞察力、敏銳力,作業設計的育人大格局、大視野、大情懷,引領孩子不做井底之蛙,眼里不只有珠光路,還有大廣州、大中國、大世界,同在越秀藍天下,和所有學校的孩子一樣勇敢地追逐星辰大海。
三、增值,以“作業調控”作為關鍵點
為了實現作業設計有效到增效,實現“雙減”工作的最大增值,學校從時空重組、過程調控、制度保障、研訓反饋作為“作業調控”的關鍵點。
1.時空重組,有效實施
調整作息時間: 8:20才開始早讀;為確保每天運動1.5小時,當天沒有體育課的班級在早上的大課間后,增加一次下午的小課間運動花會,充分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和運動時間。
2.過程調控,科學有序
教師落實學生作業的設計、實施、評改、反饋四環節,在過程性管理中給予教師專業的指導和激勵,讓教育改革有力度的同時更有溫度:(數學科統計正誤率)
天天練,夯實基礎。語數英老師精心設計練習,每節課確保5-10分鐘的練習反饋時間,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邊練習,教師拿著紅筆邊巡視,及時了解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在課堂上面批輔導,可以讓教師及時掌握信息并加以利用,使教師的作業設計更有針對性。
月月展,提升能力。教師每天從質、量、形上做好作業的布置,也及時做好作業的批改、反饋、展示。一方面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加強面批講解和答疑輔導,另一方面對作業優秀的學生要激勵表揚,不斷增強其學習自信,讓作業成為學生才能展示的平臺。學校還利用公共展示欄每月展出學生的優秀作業,培養學生的自信和認真完成作業的態度。
知識闖關,闖出自信。為了夯實“雙基”,老師們還設計“知識闖關”的趣味練習和綜合性實踐作業,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3.制度保障,指導激勵
教師先做,堅持作業量公示制度。根據“雙減”新政策的要求,我校要對每天的作業量進行公示,各科布置完作業后加個括號標注所需完成的時間,因此布置作業前教師得自己先做作業,一是讓教師感受到作業的難易度,是否精準。二是大概知道作業完成的時長。由班主任進行作業總量控制和協調。
指導激勵,堅持教師過程性管理。我校十分注重對教師的過程性管理,做好 “四個一”:①關注學校個別教師作業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突出問題,予以指導和糾正;②規范教師批改作業的行為;③加強培訓,提升教師設計作業的能力,開展學科內作業設計、做題比賽、作業互檢等交流活動;④教導處抓實作業批改和反饋的效果,及時和教師個別反饋和指導。在前過程性管理中重指導重激勵,讓教育改革有力度的同時更有溫度。
4.研訓反饋,實現增值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鞏固作業質量管理的效果,本學期學校開展“雙減沙龍”和“雙減聊吧”活動。“雙減”沙龍活動由“四人小組”設計落實:有主題、有主持、有內容、 有質量”科組教研,每周一次,認真學習新的政策、新的理論和有效的作業設計方法。除此以外,為了補足作業設計的短板,由年級集備組長組織每天在學生放學后抽10-15分鐘時間聚焦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開展“雙減”聊吧。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