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英
在信息時代,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工具,加快了溝通速度,大大提高了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對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也出現了新的空間和模式。一方面,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加大了學生的知識量與信息量;另一方面,網絡的一些不良信息也對他們的思想和道德造成影響,特別是對善良樸實、見識相對短淺的山區青少年來說,網絡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一、山區青少年網絡道德存在問題
通過對2020年我縣山區青少年(18周歲以下)上網情況的問卷調查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后,我發現山區青少年的網絡道德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網絡道德意識淡薄
1.價值取向錯位。在調查中,發現有許多人為釋放自己的壓力或者宣泄自己對生活的不滿,在網上傳播未經核實的虛假信息,或者為了吸引其他網友的注意力,故意制造謠言,造成社會影響。由于山區青少年自身認知程度比較低,分辨能力比較弱,很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
2.法制觀念淡薄。調查表明,由于我國暫時還沒有完善的關于網絡的法律和道德規范,一些青少年在網絡世界里過分追求自我快樂和滿足,任意發表個性化的言論或實施網絡行為,缺乏應有的法制觀念。
(二)網絡語言粗俗濫造
近年來,網絡逐漸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網絡暴力也逐漸形成。調查顯示,有56.8%的青少年在網絡聊天或在微博上發言時使用過粗俗的語言,網絡言行隨意放縱;有51.3%的青少年表示在聊天室或論壇中曾遇到過語言上的人身攻擊。
(三)網絡充斥色情和暴力
據調查顯示,有65%的青少年曾接觸過色情信息。另外從檢察機關了解到,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不少未成年人是因為接觸網絡色情信息后無法自制而實施犯罪的。由此可見,網絡上的各種色情信息,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次,各種暴力信息在網絡上的傳播也不容小覷,很多網絡游戲都存在嚴重的暴力行為,一些青少年正是受到這些虛擬和充滿誘惑的游戲影響,在日常生活中也產生了暴力傾向。
二、加強山區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的途徑
(一)改變傳統的道德教育方式
傳統的道德教育是通過細致的講解,把道德思想灌輸給學生,形式比較單一,內容枯燥,學生難于內化。作為一種新的模式,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形式上,網絡道德教育有著獨一無二的優勢,具有直觀、生動的效果,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網絡圖片、語音、視頻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道德教育變得輕松有趣,事半功倍。比如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法參與討論一些道德案例,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以此來學習網絡道德與現實道德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意識到網絡道德的重要性,更好地辨別信息真偽,傳遞社會和網絡空間的正能量。
(二)建立健全良好的網絡環境
1.加強網絡道德宣傳和推廣。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開辟專門的網站或專欄,普及和宣傳網絡道德規范,傳遞正能量。
2.加強信息管理。對國際互聯網出入口通道進行管控,適時有效地對網上的各種信息進行監督,及時過濾篩選不真實、不道德及非法信息;運用各種手段綜合監管和整治非法網站,對其進行依法取締;嚴厲打擊利用微信、論壇等渠道發布虛假信息和黃、賭、毒信息等行為,凈化網絡環境。
3.加強網絡環境監管。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對網吧、網咖等場所進行突擊檢查,依法整頓非法網吧、黑網吧,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網絡環境。
4.制定網絡道德法規。國家應制定專門針對網絡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出臺更為全面合法、更具人性化的網絡道德規范,明確網絡行為主體的權利和各項義務,用文字化的條例管束和指引青少年的網絡行為。
(三)強化學校網絡道德教育
學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體,對在校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加強教師的網絡師德教育。俗語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先豐富自身的網絡知識和提升自身的網絡道德素養,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網絡道德教育,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對青少年進行專業的指導。
2.重視山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相關部門、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師必須深入分析山區青少年迷戀上網的原因,對具有網絡依賴癥的青少年進行心理輔導,給他們提供科學有效的幫助。
3.建立有獨特風格的校園網站,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信息化教學及正面宣傳。校園網站必須科學、規范、健康,要配備相應的過濾軟件,攔截垃圾信息;要及時調整網頁內容,做到既能有效控制,又能讓青少年接受到互聯網上積極正面的內容。同時,還可以為青少年指定一些健康的網站,為他們提供學習和交流的空間,比如中國國家圖書館、新華網等。
(四)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一是家長要提高自身的網絡素養,掌握相關的網絡技術,通過學習摸索,善于利用網絡工具引導孩子,與孩子共同學習網絡道德知識,并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上網時的行為舉止,為孩子做好榜樣。二是家長要適當監督孩子的上網行為,防止孩子被網絡上的垃圾信息所誘惑。同時,利用自身優勢,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為孩子上網提供更多的指引。三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與孩子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如帶孩子多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親近大自然,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興趣和愛好。此外,要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減少孩子對網絡的依賴。
網絡道德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社會、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家庭都要一起努力,共同合作,保證山區青少年能利用好網絡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遵守網絡道德,身心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