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前東
化學是基礎性科學,在學習過程中應重視與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系。初中化學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過程中,應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學生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完成交流活動與探索活動。利用好不同類型的化學實驗,通過問題教學的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九年級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利用好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微課教學對化學實驗有著非常良好的補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重難點知識拍攝成為微課視頻,使其可以作為一種預習和復習的資源,加強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比如,對“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介紹,如果缺乏必要的實驗設備,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形式進行教學,根據視頻中的實驗操作,向學生講述實驗中涉及的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藥品各自的性狀,以及實驗中的化學方程式、氣體符號的添加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體系利用微課安排課程內容,搜集一些入門資料,選取有吸引力的視頻片段,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為了促進化學教學效果的提升,應從自身教學理念出發,在實際教學中,化學教師不能單純的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抽象概念與實物相結合。例如,在講解《物質構成的奧秘》一課時,對于抽象概念的講述,教師完全可以借助原子、分子模型等實驗器材進行授課,讓學生實際感受到原子、分子的大小及結構等的差異,深刻理解相關理論知識。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后續化學分類的相關內容,還能逐步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
三、重視課堂練習,提升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學生對于化學知識掌握的越好,學習能力越強,自主學習能力也會變得越高。因此,教師應從化學表述、化學計算、化學名稱表述等各個方面的知識,都進行詳細的說明,使學生梳理自主學習步驟,提升自信心,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考方式。比如,在講述到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時,教師可以按照解題思路、化學方程式書寫、答題步驟等進行一一講解。課本上給出碳酸鈣高溫分解的例子,書寫了其相對分子質量,教師可以將其它方程式進行變換,如水電解的化學方程式,給出其產物質量讓學生進行計算,以促進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
四、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學習
九年級化學的學習涉及到的理論知識不是非常多,有很多知識都與生活相關,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學習,將生活知識,其他科目知識與化學相聯系,從而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課外學習的渠道,如參考相關書籍、了解涉及相關知識的行業、觀看相關知識的紀錄片等,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開展各種類型的實驗活動
實驗是化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化學實驗可以觀察化學現象,理解化學過程,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教師可以開展各種不同類型的實驗活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有關金屬性質的內容時,教師通常都會為學生一一講述不同金屬的燃燒情況,或者在課堂中進行演示實驗,學生需認真觀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只能被動地聆聽、觀看和說明,缺少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機會。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師需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實驗器材,使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方案設計中,親自進行實驗操作。在實驗中,學生需調查和了解現有的實驗器材,結合教材中的內容設計實驗方案,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實驗操作,并填寫“觀察與思考”的表格。自主實驗的開展,可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主實驗意識,切實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儀式感,同時還能有效活躍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在實驗中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