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紅
中國象棋博大精深,是中國的國粹。小小棋盤之上蘊含著大智慧,集中體現了人在品德修養、能力提升、強身健體三方面的素養。
近年來,學校創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學校,進行《基于小學傳統禮儀教育大課程的構建與實踐研究》課題研究,致力于打造中國象棋特色學校,深入挖掘傳統禮儀教育下象棋文化育人元素,推動象棋進課堂、成立了“以棋育人”的象棋社團、開辟了象棋主題景觀、開設了校本課程,組織象棋比賽等,進一步推進學校“棋文化”與“禮文化”相結合的深層次發展,以棋育德、以棋啟智、以棋健身。
一、以棋育德,走好每一步
“棋雖小道,品德惟尊”。為了培養學生良好品德,懂得做人的基本規則,學校開展了中國象棋教學,引導學生懂得在象棋開局時就要走好人生的起步,從棋局中找準自己位置,轉變學習態度,贏在起跑線上。
縱觀九平十豎的小小棋盤,縱橫之間,卻蘊含了千年的中華文化精神,即仁、義 、智、禮、信、忠、勇。象棋中的仁,告訴我們只要困住敵軍將帥,把其“將死”便能獲得勝利。象棋中的義,告訴我們七種棋子要各司其職,恪守自己的本分,守著自己的底線和規則。象棋中的禮,告訴我們要像棋子“將”與“帥”,還有他們的親衛,要守在九宮格中,不論外面的情況如何,必須堅守崗位。象棋中的智,告訴我們棋子之間的各種組合、各種套路,體現了層出不窮的戰術,無窮無盡的變化。象棋中的信,告訴我們下棋的雙方要本著公平競爭的信念,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無悔真丈夫,人與人之間要有信任。象棋中的忠,告訴我們所有的棋子在戰斗結束之前,都要竭盡全力維護本方的利益,即要愛國。象棋中的勇,告訴我們一往無前,絕不后退半步的兵和卒,背后便是家國,為了國家,要一往無前,絕不后退半步,勇往直前。
小小棋盤,教會學生學會認真處事。每個人都會犯錯,如何少犯錯甚至不犯錯,在棋局中我們會教會學生慢慢明白:凡事得考慮深入些,盡量減少犯錯誤的幾率。因為,在同一起跑線上,贏得最后勝利的關鍵就在于誰犯錯少,誰贏的機會就越大,反之亦然。所以每個人都要遵規守紀,不能有僥幸心理。
小小棋盤,教會學生學會顧全大局。下棋最講究全局意識,就好像一個班集體,每個學生單打獨斗是很難取得勝利的,只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有凝聚力和戰斗力。所以在象棋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發揚團隊精神。
小小棋盤,教會學生學會與人相處。當今社會科技發達,學生與自己以外的人來往比較少,有時會形成既孤僻又自大的性格。下象棋,學生會遇到很多對手,認識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在與他人切磋棋藝、研究探討的過程中,他們漸漸地學會了遵守規則,學會與人和睦相處,甚至在棋戰中,學會了無論失敗與勝利,都要保持沉著、自信,這是做人的關鍵。
小小棋盤,教會學生磨煉堅強的意志。下棋是最消耗腦力的,一盤棋下來,學生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要專心的思考,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這對于比較自大、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挑戰。所以學生不但要有學象棋的熱情,還必須要有堅持到底的意志,這樣才能克服困難,使學習取得成效。學校在開展棋類教學活動時,既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也要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讓他們在面對挑戰、面對機遇時,如何靜心地去應對和把握,真正地理解“世事如棋”。
二、以棋啟智,培養能力
中國象棋是益智游戲,是開發學生智力和思維非常有效的途徑。
下象棋,能培養學生邏輯性思維能力,做到舉一反三;下象棋,能培養學生心靜能力,不管聽課還是做作業做到一心一意。下象棋,能培養學生對自我行為的控制能力,在學習中做到專心致志。下象棋,能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通過復盤、背記定式等記憶訓練后,把知識牢牢記住。下象棋,能訓練學生快速計算,讓頭腦變得更靈活。下象棋,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遇到問題,想盡辦法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法。
中國象棋,魅力四射,讓愛上它的人展示無窮的智慧。
三、以棋健身,鍛煉身心
下棋是腦力勞動,大腦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因此,下棋時每走一步棋,大腦要保持清醒,慎之又慎,否則一步走錯,迎來的就是滿盤皆輸。
下棋經常用腦,使大腦得到鍛煉,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長壽,甚至會讓人越活越年輕。
棋類比賽比較耗時,強手對陣,有時一盤棋要花上幾小時到十幾小時,這就要求棋手要有需很強的體力和耐力。所以練習下棋也是鍛煉體力和耐力的一項運動,對身心健康是很有益的。
實踐證明,進行象棋教學,不但讓象棋愛好者個性得到發展,學科的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學校自從把中國象棋引進課堂后,學生道德品質更優秀了,思維更活躍了,身心更健康了。
小棋盤,大智慧。中國象棋蘊含的“棋文化”與中國傳統的“禮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更能在明道、明理、明人生中,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