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蘭,高 遠,黃文龍
(東南大學附屬江陰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江蘇 江陰 2144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在妊娠中較為常見,是內分泌科和產科的高發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危妊娠,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5%,妊娠期糖尿病呈現上升的趨勢,如果孕婦沒有及時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會引發諸多并發癥,威脅母嬰的生命安全,影響母嬰結局[1-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會引發脂質代謝異常,出現血管內皮細胞增厚,引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胰島素抵抗,出現畸形、早產、巨大兒等不良妊娠結局[3]。妊娠期糖尿病常規治療多以控制血糖為主,但是往往效果不理想。近年來,臨床規范治療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改善母嬰結局上發揮著重要的價值。為評價臨床規范治療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對于母嬰結局的影響,此次研究選擇東南大學附屬江陰市人民醫院接診的6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開展調研。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東南大學附屬江陰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的6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根據治療情況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0 例)孕婦拒絕胰島素治療及其他規范治療(但已充分告知其風險),只采用自行飲食及運動調整;觀察組(30 例)采用臨床規范治療(配合營養科執行飲食運動處方,血糖不達標者加用規范胰島素治療)。
對照組,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35.46±3.12)歲;孕周時間在31 周~41 周,平均孕周(37.89±2.63)周。經產婦有12 例、初產婦18 例。觀察組,年齡22 ~45 歲,平均年齡(35.77±3.52)歲;孕周時間在31 周~42 周,平均孕周(37.68±2.88)周。經產婦有9 例、初產婦21 例。
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妊娠24 ~28 周期間行OGTT 檢查空腹血糖及服糖后1 h 和2 h 血糖分別≥5.1 mmol/L、10.0 mmol/L、8.5 mmol/L 任何一點血糖值達到以上;②患者自愿入組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孕前無糖尿病史和家族遺傳疾病史。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缺失者;②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其他妊娠疾病;④肝腎功能異常者;⑤癌癥患者;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者;⑦多胎者。
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產前均接受常規檢查,為患者提供常規治療。
對照組實施常規控制血糖治療,血糖測定后,遵醫囑行控糖治療,限制糖分攝入,直至妊娠分娩結束。
觀察組,提供臨床規范治療,主要內容包括:(1)飲食治療,在孕中期的熱量調整為30 ~38 kcal/(kg·d),控制蛋白質、糖類和脂肪的攝入。指導患者攝入合理熱量的飲食,每間隔3 d 測量以此24 h 血糖譜。針對卡路里攝入量超標者和血糖過高者,采用胰島素治療。(2)胰島素控糖治療,結合患者血糖測量結果,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劑量,做好尿酮的檢測。(3)針對不需要進行胰島素治療者,如果未出現產婦和新生兒并發癥,需要嚴密監測各項體征指標直至預產期。針對需要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而言,需要嚴密監測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并且出現新生兒和產婦并發癥,嚴密監護,必要情況時終止妊娠,并且抽取羊水。(4)孕期檢測,在患者妊娠期間,定期檢查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腎功能指標。針對血糖異常者,及時調整胰島素的使用劑量。同時做好孕期B 超檢查,強化孕期的胎心監護。(5)分娩方式的選擇,如果產婦出現糖尿病伴微血管病變,以及出現其他產科剖宮產指征,或血糖控制不佳、胎兒偏大等問題,可以放寬剖宮產手術指征。針對選擇陰道分娩的患者,在分娩中需要密切監視血糖、宮縮、胎心變化情況。積極預防在產程時間過長導致的不良情況,在分娩期間需要為產婦提供積極的心理干預,增強產婦的分娩信心。結合產婦的實際情況來選來決定是否需要繼續采用胰島素治療。分娩后需要強化新生兒的各項體征監護,預防出現新生兒低血糖。(6)運動干預,指導患者在每天飯后進行身體訓練,運動的強度需要控制在120 次/min,避免劇烈運動,最佳運動時間在每天飯后的30 min。
(1)計算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方式,包括順產率、剖宮產率。
(2)計算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婦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含:高血壓、產后出血、羊水過多、難產、其他。
(3)計算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包含:流產早產、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
(4)計算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包括治療前和治療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 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值。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 處理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計數資料數據,以(n,%)表示順產率、剖宮產率、孕婦并發癥發生率、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組間差異比較應用χ2檢驗。血糖值等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表述方式為均數±標準差(± s),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順產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計算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方式[n(%)]
觀察組孕婦并發癥(高血壓、產后出血、羊水過多、難產、其他)發生率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計算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婦并發癥發生率[n(%)]
觀察組新生兒并發癥(流產早產、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計算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n(%)]
兩組在護理前的血糖值相關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分娩前)觀察組血糖值比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計算兩組孕婦血糖指標(± s)

表4 計算兩組孕婦血糖指標(± s)
餐后2 h 血糖值/(mmol?L-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 309.82±2.05 5.65±0.85 14.34±1.80 8.26±1.27對照組 309.77±2.03 7.77±0.79 14.45±1.83 10.19±2.28 t 0.094910.00630.23474.0504 P 0.92470.00000.81530.0002組別 例數空腹血糖值/(mmol?L-1)糖化血紅蛋白值/%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 308.50±1.316.77±1.27對照組 308.15±1.427.90±1.33 t 0.99223.3656 P 0.32520.0014組別 例數
糖尿病是常見內分泌疾病,患病率較高,并且呈現年輕化趨勢發展。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期出現,疾病會影響機體糖分代謝,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加重機體胰島功能損傷。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進入妊娠期后身體的糖代謝出現異常,從而出現血糖異常的情況,血糖持續升高,形成糖尿病,該病還會引發較多的并發癥,會身體造成傷害[4]。
女性在妊娠期間的糖代謝水平異常,血液容易處于高凝的狀態,只有臨床規范治療才可以更好的提升整體治療效果[5-6]。臨床規范治療從多個角度(如飲食治療、胰島素控糖治療、分娩方式的選擇等)為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療方式。在飲食指導中,可以在保證母嬰營養需求的條件下控制糖分攝入量,避免出現酮癥酸中毒,引發高血糖等不良事件,對于妊娠期患者血糖的控制具有積極的作用[7-9]。利用胰島素控糖治療,可以保障胰島素治療期間的安全性,降低母嬰不良并發癥。利用分娩方式指導,可以糾正孕婦認知,幫助孕婦保持樂觀的心態。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提供積極的臨床規范治療,可以更好的改善母嬰結局,對于提升順產率同樣具有重要意義[10-11]。有研究認為,胎盤催乳素和雌孕激素的分泌在妊娠24 周會達到最高值,胎盤分泌的泌乳素以及雌孕酮可以對胰島素產生抵抗作用[12-13]。臨床規范治療主要包含孕期檢測、飲食指導、胰島素治療和運動干預等等,以此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標,減低并發癥發生率,保障母嬰健康安全[14-15]。臨床規范治療可以糾正孕婦認知,嚴格限制熱量攝入,并根據機體代謝情況,控制糖分、脂肪補充,抑制體重增長。通過運動指導避免運動量不達標問題,讓機體保持較高的胰島素敏感度,提升整體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妊娠高血壓并發癥,有利于改善新生兒以及產婦的不良結局。
據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順產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剖宮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孕婦并發癥(高血壓、產后出血、羊水過多、難產、其他)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并發癥(流產早產、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通過臨床規范治療可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整體干預效果,有利于改善母嬰結局,改善孕婦與新生兒的并發癥,對于提升順產率具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臨床規范治療對母嬰結局具有改善作用,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