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顏巖
(廣東省中醫院麻醉科 廣東 廣州 510000)
因神經功能和結構的獨特性、復雜性以及重要性,精準治療已是神經外科疾病的治療準則[1]。在癲癇手術前若不能精準定位癲癇病灶部位和功能區,可能會直接造成神經功能不可逆性的損害。立體定向腦電圖(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m, SEEG)是在20 世紀中期研發的一種手術式微創檢查技術,可通過立體定向技術將腦深部電極精準植入患者的癲癇可疑病灶部位,再通過視頻監測和分析患者的腦電圖活動,進一步精準確定其病灶位置、范圍、功能區以及癇樣放電形式和軌跡[2]。在SEEG 技術中顱內電極植入術是其中關鍵環節[3]。機器人立體定向輔助系統(robotized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是電極腦深部植入手術的重要輔助手段,主要有立體定向腦深部電極植入術、定向毀損、神經內鏡以及腦深部電刺激器置入等多種輔助功能,目前已被臨床深度認可并廣泛運用[4]。ROSA 機器人是目前最新一代多功能手術機器人,可集手術計劃、手術過程導航和操作、ROSA 定位等功能于一體,具有操作簡單、定位精準度高、手術耗時較短、適應證較廣泛以及手術安全性較高等優勢,已成為神經外科醫生手術過程中的“達芬奇”機器人[5]。我科自2020 年5 月起引進國內第2 臺法國最新的ROSA one 第二代機器人,已成功完成多例立體定向顱內電極植入術,且在高質量的手術護理配合下,手術進展順利,手術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0 年5 月—10 月在廣東省中醫院行ROSA 機器人輔助下立體定向顱內電極植入術的10 例癲癇患者的手術病例資料,其中男性6 例,女性4 例,年齡5 ~34 歲,平均年齡(14.60±8.73)歲,病程2 ~15 年,平均病程(6.30±4.16)年。納入標準:①行氣管插管全麻下ROSA 機器人輔助下立體定向顱內電極植入術;②患者的癲癇病灶的具體位置和范圍尚不能明確。排除手術前未進行激光手術注冊或病例資料不全的患者。
1.2.1 術前準備 (1)巡回護士術前訪視:術前1 d巡回護士應到病房對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工作。①著重查看患者的病歷資料及相關檢查結果,對患者的癲癇發作時的癥狀、發作形式、發作時間、有無發作先兆、持續時間、睡眠、飲食、既往診療過程等基本情況和手術耐受情況等進行初步了解。②與患者及家屬親切、耐心交流,評估患者和家屬對手術的認知情況、心理狀態、家庭經濟水平、家屬對疾病治療的支持情況等,為選擇恰當、有效的手術健康教育方式奠定基礎。③借助清晰、簡單明了的圖文資料以及短視頻資料等,向患者和家屬詳細闡述手術的意義、過程、術中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項、手術醫護團隊以及手術注意事項等,使患者和家屬均能明白進行該項手術治療以及手術中積極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對手術流程和配合事項等有清晰的認知,不僅能提高患者和家屬對手術的認知程度和主動配合程度,還能緩解患者和家屬的術前緊張、焦慮心理,提高手術治療信心。④詳細解答患者的疑問,詢問患者有無異常情況,并向其介紹該手術的開展情況、技術水平以及成功手術案例等,以增強患者手術成功的自信心。
(2)器械護士準備器械物品:①器械護士術前一天分別與主刀手術醫生、麻醉師進行溝通,了解該患者的手術方式、麻醉方式、手術中有無特殊需要準備的器械物品和注意事項等;②按要求準備好手術所需的器械物品,主要包括手術大包、手術基礎器械包、手術衣、無菌手套、立體定向顱內電極植入術的專用器械(如限位器、標尺、探針、導向螺絲等)、吸引器、電鉆、電刀、扳手、手術消毒敷料、ROSA 立體定向機器人、腦電圖等,確保所有用物均質量達標且在使用有效期內。③患者手術之前應準備好患者所需型號的顱內深部電極,且做好登記記錄。
1.2.2 術中配合 (1)巡回護士術中配合:巡回護士應積極做好與器械護士、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的配合工作,主要配合內容有:①術前30 min 打開手術間空調,調節手術間濕度為40%~60%,室溫為22 ~24 ℃,以保證手術間溫濕度適宜;同時提前安置好待使用的ROSA機器人。②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與器械護士雙人核對好患者的各項信息資料,確保手術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手術方式、手術部位等正確無誤。③詢問患者術前準備情況,如禁飲禁食情況、術前用藥情況等,確保術前準備已充分按質量完成。④患者因獨自被帶入一個較冰冷的陌生環境,加上對即將進行的手術的擔憂、害怕,較容易出現害怕、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尤其是部分未成年患者,因此巡回護士要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做好心理護理,如在患者進入手術間時注意向其介紹周圍環境、手術醫護人員等,和其交流時態度要親切、耐心、細致,可通過握手、拍肩等肢體接觸方式給予心理支持等。⑤將患者安置在手術床上,取舒適的平臥位,注意保暖;并在患者容易受壓的骶尾部及足后跟隆突處墊凝膠墊,腳腘窩下墊舒適軟枕,避免局部皮膚與床面直接接觸,以防其因長時間受壓缺血缺氧而出現術中壓力性損傷。⑥選擇合適的靜脈血管開放靜脈通道,遵醫囑進行抗生素靜脈滴主,按規范為患者進行留置尿管操作。⑦做好必要的約束性保護,且注意詢問患者的舒適度感受;取適量的金霉素眼膏涂抹患者的雙眼,防止術后出現眼角膜干燥,再用3 M 透明敷貼保護眼睛;協助麻醉醫師進行氣管插管操作以及全身麻醉給藥,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生命體征以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⑧協助器械護士進行消毒鋪巾之后,協助手術醫師準確連接、妥善固定單極線等各種線路,并設置儀器使用模式以及輸出功率等參數,確保儀器進入正常工作狀態。⑨協助手術醫師將ROSA 機器人放置在手術無菌區域,待確認放置位置無誤且無須再次挪動后,固定好機器人位置。⑩對患者的生命體征、中心靜脈壓、尿量等各項病情參數進行動態監測和記錄,注意患者的術中保暖,保證好各管路的固定、有效連接,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告知手術醫師,并進行對應處理。
(2)器械護士術中配合:器械護士應嚴密注意手術的整體進程,根據手術醫師的要求和手術習慣主動、準確、及時的傳遞術中使用器械,切實做好術中護理配合工作,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其主要配合工作有:①提前半小時進入手術間,整理且有序放置術中所需使用的器械、縫針、紗布等手術用物,并和巡回護士一起清點、記錄。②協助手術醫生做好手術室消毒工作,與巡回護士配合,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③手術中首先使用DORO 立體定位頭架固定好患者的頭部,以方便后續手術操作,并將配準螺釘固定安裝好;接著將ROSA 機器人的機械臂連接好,套上合適大小的無菌透明罩,再執行患者頭面部的激光掃描注冊程序,將頭架薄掃CT 和術前檢查的MRA、MRI 相融合,使ROSA 機器人根據導航儀自動進行電極植入路徑計劃和靶點坐標確定。④協助手術醫師進行頭部的常規消毒和鋪無菌巾,使用碘酊酒精紗球消毒,待干或使用紗塊擦干。⑤啟動并操作機械臂進行靶點精準定位,經ROSA 機器人機械臂的指引,器械護士配合手術醫師完成電刀切開頭皮、在限位器的配合下使用直徑合適的電鉆進行顱骨鉆孔、硬腦膜電凝燒灼以及進入顱骨內的長度測量,并在雙人核對完全正確無誤后,進行電極導向螺釘固定。⑥引導針穿刺后,將事先準備好的長度相同的腦深部電極逐一植入至預先設置的靶點位置,做好標記,且確保植入電極和計劃植入電極的方向完全相同[6];最后縫合好傷口,用碘伏紗布覆蓋后,再用繃帶、紗布進行頭部傷口包扎。
1.2.3 術后配合 (1)手術用物的清點與消毒: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再次雙人核對術中使用的器械、縫針、紗布等手術物品后,將需要清洗、消毒的器械歸類整理好后進行清洗、包裝及消毒;將術中使用過的立體定向顱內電極植入術的專用器械單獨進行清洗和消毒。巡回護士術后將機器人設備推放到指定放置地點,并登記好使用記錄。
(2)麻醉復蘇期護理:①繼續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尿量等,觀察患者輸液的速度和量、術口有無滲血、留置針口有無移位或滲液滲血、留置管道是否通暢且固定、受壓部位皮膚情況等,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妥善處理。②給予患者舒適體位,同時做好患者的保暖護理,避免發生低體溫、寒戰等并發癥。③定時通過大聲呼叫患者姓名、輕拍肩部等喚醒患者,同時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變化,促使患者意識盡快恢復。④待患者意識清醒后,經與麻醉醫師、手術醫師共同核查患者術后意識、傷口、受壓部位皮膚等,確定情況良好后,將患者送回病房。
(3)巡回護士術后訪視:術后第2 天巡回護士再次去病房訪視患者,向病房責任護士了解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如生命體征、意識、術后引流情況等;病房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術口包扎情況、引流管道留置情況等,詢問患者目前的感受,詳細宣教術后護理注意事項、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方法等,同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若有不良情緒應做好心理調護指導。
10 例癲癇患者的手術均順利開展。患者手術時間1.8 ~3.0 h,平均手術時間(2.48±0.44)h;術中均未出現壓力性損傷、低體溫以及電極植入相關性并發癥(如腦脊液漏、顱內出血、電極折斷等)等;術后傷口恢復良好,無傷口感染、顱內感染等發生。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此次手術護理服務表示非常滿意。
R O S A 機器人技術目前在國外已經得到廣泛的發展和應用,但是國內相關診療技術正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相關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7],ROSA one 第二代機器人目前國內只有幾家醫院有引進并開展相關診療活動。ROSA one 第二代機器人技術相對于傳統的技術優勢更加明顯,其機械手臂的靈活度更高,使得其活動范圍更大,因此能進一步減少因調整手術入路角度和坐標而導致的操作誤差等,縮短手術時間[8]。此外,其電極植入的誤差更加小,大大提高了靶點定位的精準度和手術安全性[9]。
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在我院行ROSA 機器人輔助下立體定向顱內電極植入術的10 例癲癇患者的手術護理配合過程,發現:①通過術前訪視可詳細了解患者的個體化情況,判斷患者的術中生理和心理耐受程度,以此制定針對性的術中護理計劃。②術中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各司其職,緊密配合手術醫師、麻醉醫師開展ROSA 機器人輔助下立體定向腦深部電極植入手術,嚴密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是保障患者手術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10]。③術后及時清理相關器械后進行清洗、消毒,并做好ROSA 機器人的使用登記記錄,是維護手術特殊器械以及ROSA 機器人的重要步驟。④術后麻醉復蘇期繼續嚴密監測病情變化、定期喚醒,可促使患者盡快麻醉復蘇,以確保順利、安全度過手術最后一環。⑤術后訪視是整個手術護理配合的最后一個程序,是手術室實行全程整體護理的體現,通過訪視可了解到患者的手術后狀態、對手術護理配合的認可度、可改進的方面等,通過反饋、改進后不斷提高手術護理質量。隨著ROSA 機器人輔助下立體定向顱內診療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關手術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提升,手術室護士應不斷積極、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了解最新進展,以適應手術量和手術難度不斷增加的高強度護理工作狀況,并高質量滿足手術護理需求,最終保證手術的順利、安全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