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娜·曲海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肺內一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數據顯示[1],目前肺癌的病死率占據國內惡性腫瘤病死率的首位,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及生命。遺憾的是,肺癌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普通人群肺癌早期篩查依從性不甚理想,多數肺癌患者就診時腫瘤病灶已經發生了轉移,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時機,預后不佳,5 年生存率明顯降低[2]。近年來,細胞免疫治療為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該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癌患者的多種免疫細胞缺陷,從而改善疾病預后[3-4]。肺癌患者在接受細胞免疫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免疫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而且,對于肺癌患者,在疾病本身癥狀、治療不良反應困擾、經濟負擔等多種因素影響下,肺癌患者常會伴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負性情緒,一方面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另一方面會進一步導致生活質量的降低,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和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5-6]。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減少患者免疫不良反應發生,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诖?,本文對肺癌免疫治療患者進行全程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9 月—2020 年6 月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肺內一科治療的180 例肺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90 例。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②接受細胞免疫治療;③能夠正常溝通交流,可配合量表填寫;④預見生存期>3 個月;⑤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②不能正常溝通交流;③不愿參與本研究。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肺癌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肺癌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即給予常規健康教育,遵醫囑給予各項治療措施,觀察病情變化,告知注意事項等護理干預措施。研究組肺癌患者給予全程護理干預。首先對護理人員進行專門培訓,使護理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免疫治療全程護理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具體護理干預措施:①患者入院后,根據入院評估單、特殊藥物輸液巡視單、靜脈評估單對患者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的疾病分期、嚴重程度、治療方案、文化程度、教育背景、社會支持等資料制訂個體化的后續管理方案,采取健康教育計劃單對患者實施科學的、系統的、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并將患者家屬納入健康教育對象范疇,使患者家屬參與到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②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探查病房時,以溫和態度與患者溝通交流,尊重患者,鼓勵患者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顧慮和擔憂,不打斷患者,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適當時候表達自己對患者的理解,給予安慰,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患者及家屬共同根據患者心理狀況進行針對性干預。③患者出院前,采用我院自制的出院隨訪單對患者進行調查,并實施嚴格隨訪,保障患者的護理質量。所有肺癌患者均出院后隨訪3 個月,了解患者不良反應、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情況。
(1)免疫不良反應發生率:隨訪3 個月,觀察兩組患者免疫不良反應發生率,并進行組間比較。(2)心理狀況: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心理狀況。SAS、SDS 評分范圍0 ~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3)生活質量: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european organation for r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EORTC)生活質量核心30 問卷調查(qualti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QLQ-C30)評價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功能、癥狀、總體健康和特異性4 個維度,其中功能和總體健康維度評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機體功能狀態越高,癥狀和特異性維度評分得分越高,表明癥狀越明顯,生活質量越差。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3 個月,研究組免疫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1.1%低于對照組的2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癌患者免疫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AS、SDS 評分較干預前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癌患者干預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肺癌患者干預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 s,分)
注:a:與本組患者干預前相比,P <0.05;b:干預后對照組和研究組相比,P <0.05。
組別例數時間SAS 評分SDS 評分研究組90干預前58.91±7.3457.26±6.52干預后47.59±5.28ab42.89±4.96ab對照組90干預前58.36±7.1556.73±6.81干預后50.46±6.02a49.61±5.24a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中的功能、癥狀、總體健康及特異性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生活質量各評分較干預前均改善,且研究組干預后功能和總體健康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癥狀和特異性維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肺癌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肺癌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注:a:與本組患者干預前相比,P <0.05;b:干預后對照組和研究組相比,P <0.05。
組別 例數時間功能癥狀研究組 90干預前50.39±11.4549.34±9.58干預后72.43±14.12ab22.17±4.03ab對照組 90干預前49.83±10.2748.56±9.22干預后60.61±13.86a30.70±6.35a組別 例數時間總體健康特異性研究組 90干預前35.14±5.6537.41±6.03干預后58.33±7.04ab21.55±3.86ab對照組 90干預前35.69±5.2436.59±5.84干預后45.80±6.37a30.12±4.20a
肺癌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的常見呼吸系統惡性腫瘤,臨床上發現該腫瘤患者多數在確診時已經進行疾病晚期,不適合手術切除腫瘤病灶治療,且常規的放療和化療手段效果不甚理想[7-8]。近年來,免疫治療在肺癌患者中取得了顯著進展,為肺癌患者的治療提高了新的手段,其中細胞免疫治療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9-10]。但是,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療時間長,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肝臟毒性、腎臟毒性、胃腸毒性、皮膚毒性等免疫不良反應,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后[11-121。而且,臨床上發現,焦慮、抑郁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降低是肺癌患者常伴隨的癥狀。因此,減少免疫治療不良反應、改善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是肺癌免疫治療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免疫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干預后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QLQ-C30 問卷中功能和總體健康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癥狀和特異性維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全程護理干預能夠減少肺癌免疫治療患者的不良反應,并改善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分析原因,與常規護理管理指導下的護理干預相比,全程護理干預具有以下優勢:①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專門培訓,護理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免疫治療全程護理安全質量管理,基于護理安全質量管理信息平臺指導全程護理干預的具體實施更專業,能夠保證高質量實施各項護理干預措施。②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各項具體資料制訂的個體化后續管理方案及健康教育針對性更強,采取健康教育計劃單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夠更科學、更系統的進行健康教育,將患者家屬納入健康教育對象范疇能夠進一步保證健康教育效果。③護理人員探查病房時以溫和態度與患者溝通交流,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患者能夠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讓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的心理干預過程中,能夠提高患者院外的心理干預效果。④患者出院前通過出院隨訪單對患者進行調查和隨訪,進一步保證了隨訪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從多個方面減少肺癌患者免疫治療患者的不良反應,并改善其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全程護理干預能夠減少肺癌免疫治療患者的不良反應,并改善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雖然全程護理干預在我院肺癌免疫治療患者中的應用取得了較好效果,當仍然處于初始階段,還需要不斷優化和完善,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應當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