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娣,鄭月梅,黃小斐
(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東莞市兒童醫院>婦產科 廣東 東莞 523320)
持續性枕后位是常見的一種異常胎位,明顯增加了難產率。據調查顯示[1]:目前,我國枕后位的發生率高達12%。枕后位無法讓胎兒很好的仰屈下降,產婦產程延長,出現宮縮乏力,胎兒窒息及窘迫的發生率會顯著增高[2]。“英國LK 妊娠及分娩基礎按摩程式”是由英國助產士“LindaKinber”提出,是專門針對孕周在36 周后的孕婦的按摩方法,具有促使孕婦放松、陣痛等特點,可有效緩解分娩疼痛感,加快宮口擴張。自由體位分娩也是近年來臨床提倡的一種分娩方式,可促進產道打開,減輕產婦分娩疼痛[3]。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為進一步探討英國LK 按摩程式聯合體位干預糾正枕后位的臨床應用價值,將本院產科2019 年9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120 名初產婦進行應用觀察,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產科2019 年9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120 名初產婦,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各60 名。觀察組年齡22 ~31 歲,平均年齡(26.32±3.11)歲,孕周36 ~40 周,平均(38.12±1.14)周,BMI20 ~26 kg/m2,平均(23.12±1.04)kg/m2;常規組年齡23 ~31 歲,平均年齡(26.67±3.11)歲,孕周37 ~40 周,平均(38.06±1.11)周,BMI21 ~26 kg/m2,平均(23.15±1.02)k 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納入標準:①孕周37 ~41 周;②均為單胎妊娠、自然受孕;③年齡18 ~34 周歲;④均經腹部超聲或陰道檢查確診為“枕后位”;⑤取得產婦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排除標準:①骨盆畸形者;②存在認知、心理、精神障礙者;③中途從本項研究退出者;④皮膚過敏者;⑤合并嚴重妊娠并發癥者;⑥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⑦合并急慢性疾病者。
常規組采用非藥物鎮痛方法。例如分娩球、物理熱敷、減痛呼吸指導等,直到會陰膨隆。觀察組采納英國LK 按摩程式聯合體位干預方法。在潛伏期,由產婦自己或家屬對腹部、腿部、手部、頭部按摩,每1 ~2 h重復1 次。按摩要求獨立待產房間,環境清靜、溫濕度適宜。在按摩的同時,助產士對產婦進行體位管理,具體包括:左枕后位者,指導產婦采取右側俯臥位,后伸右腿,屈曲左腿于腹前。右枕后位者,協助產婦采取左側俯臥位,后伸左腿,右腿屈曲于腹前。促使胎背在重力作用下,沿較短途徑從枕后位旋轉至枕前位。進入活躍期的產婦由當班責任助產士進行骶部按摩、B 按摩、側按摩、T 按摩、8 字按摩或背部全面按摩,每30 ~60 min 重復按摩1 次,以拳頭或手掌根有力、緩慢的按壓,避開脊柱,注意保暖、保護患者隱私。指導產婦跨馬坐位,保持上身前傾或產婦站立,雙腿張開同肩寬,或者采取趴、站、走、蹲、坐等姿勢,配合臀部左右搖擺,直到會陰膨隆、宮口開全。
對比兩組枕后位糾正時間、產程時間、分娩方式、VAS 評分、新生兒Apgar 評分、圍產兒情況。(1)枕后位糾正時間:即“枕后位”轉變為“枕前位”的時間。(2)產程:包括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產程。(3)分娩方式:統計所有患者陰道分娩以及剖宮產分娩率。(4)VAS(視覺模擬自評量表)評分[4],總分是10 分。0 分為無痛,1 ~3 分為輕度,4 ~6 分為中度,7 ~9 分為重度,10 分為劇烈。分值越低,疼痛感越輕。(5)新生兒Apgar 評分[5]:包括呼吸、肌張力、彈足底或插管反應、心率、皮膚顏色,每項分值在0 ~2 分,總分是10 分。正常新生兒在8 ~10 分,窒息輕度是4 ~7 分,窒息重度是0 ~3 分,分值越高,新生兒健康狀況越好。(6)圍產兒情況:統計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頭皮血腫發生率。
使用SPSS 26.0 版本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枕后位糾正時間、產程時間均短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初產婦枕后位糾正時間、產程時間比較(± s, h)

表1 兩組初產婦枕后位糾正時間、產程時間比較(± s, h)
組別 人數 枕后位糾正時間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觀察組 604.24±0.11 6.25±0.26 3.06±0.12 0.71±0.11常規組 608.99±1.64 9.44±0.95 5.62±0.34 1.69±0.21 t 22.38525.08854.99832.021 P 0.0000.0000.0000.000
干預后,觀察組陰道分娩率(86.67%)高于常規組(66.67%),剖宮產率(13.33%)低于常規組(33.3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初產婦分娩方式比較[n(%)]
干預后,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常規組,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初產婦VAS 評分、新生兒Apgar 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初產婦VAS 評分、新生兒Apgar 評分比較(± s,分)
組別人數VAS 評分新生兒Apgar 評分觀察組602.25±0.628.57±0.24常規組605.92±0.446.85±0.14 t 37.39247.951 P 0.0000.000
干預后,觀察組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頭皮血腫發生率分別為1.67%、1.67%、5.00%均低于常規組的13.3%、11.67%、16.6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初產婦圍產兒情況比較[n(%)]
產程是一種多發的胎位異常,持續性枕后位會延長產程,增加難產以及梗阻性分娩發生率,極易引發諸多并發癥,例如新生兒產傷、新生兒腦病、新生兒窒息、胎兒宮內窘迫、嚴重會陰裂、產后出血等,造成嚴重不良母嬰結局[6-7]。另外,持續性枕后位極易導致產婦過早疲勞,降低疼痛閾值,增加硬膜外麻醉率[8]。雖然大部分持續性枕后位產婦,在未經科學、有效的干預和處理后,仍舊可以在分娩之前轉向母體前方,但將近7.5%的產婦無法順利娩出,增肌了手術產率[9]。
醫院傳統分娩模式產婦以仰臥位分娩,分娩過程中會擠壓大血管,減少胎盤以及子宮供血,長期下去必定會對產婦以及胎兒造成不良影響[10-11]。另外,仰臥位會限制骨盆的可動性,影響胎先露下降,從而影響產程進展,因此仰臥位并不是產婦分娩的最佳體位[12]。本研究示:觀察組枕后位糾正時間以及產程時間均顯著比常規組短(P<0.05)。提示英國LK 按摩程式聯合體位干預可有效縮短產程,促進枕后位復常。分析如下:英國LK 按摩結合了心理學、社會學及專用的按摩與放松技術,要求在干預過程中,贏遵循按摩、呼吸及高度專注化統一,有助于產婦全身心放松,提高機體疼痛閾值,促進產程進展,讓產婦可以在全身心放松的狀態下體驗分娩。體位干預加快了產程進展,減少了醫療干預,增加了產婦陰道分娩的信心,在這種分娩環境下,產婦可以全身心的放松,例如有效放松會陰部位皮膚等,促使胎頭可以有節律、緩慢的下降,充分擴張會陰以及陰道[13]。體位干預彌補了傳統仰臥位分娩模式的不足,與英國LK 按摩程式聯合,可有效改善子宮內血氧供應,避免產婦體力過度消耗,可促進枕后位矯正、促進產程進展。
本文結果顯示:陰道分娩率觀察組(86.67%)顯著比常規組(66.67%)低,剖宮產率(13.33%)顯著比常規組(33.33%)高,觀察組VAS 評分顯著比常規組低(P<0.05)。提示英國LK 按摩程式聯合體位干預可有效提高陰道分娩率,改善分娩方式。分析如下:英國LK程式按摩程序是一套完整的分娩干預技術,根據時間分為孕期、產時與產后,將產時又分為潛伏期與活躍期,按摩方式包括自我按摩以及他人按摩,自我按摩中包括腹部按摩、腿部按摩以及手部按摩,他人按摩包括骶部按摩、背部按摩、臀部按摩、手部按摩、頭頸部按摩等,讓產婦在放松的環境下分娩,促使產婦有一種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分散了宮縮陣痛的注意力,增強了大腦皮層功能,提高了產婦疼痛閾值,明顯提高了產婦分娩舒適度。體位干預借助地心引力以及胎兒重力,將胎頭對宮頸的壓力增加了35 mmHg 左右,反射性的刺激宮縮,擴張宮頸口,加快產程進展[14]。英國LK 按摩程式聯合體位干預,實現了精神性無痛分娩的目的,可促使胎頭向前旋轉至枕前位,減少頭盆不對稱、胎頭俯屈不良發生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剖宮產率,提高了陰道分娩率。
既往有研究表明[15]:產婦分娩的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包括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抑制子宮收縮,導致子宮動脈收縮,進而引發胎兒窘迫、窒息等。本研究示:觀察組新生兒Apgar 評分顯著比常規組高,觀察組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頭皮血腫發生率(1.67%、1.67%、5.00%)均顯著比常規組(13.3%、11.67%、16.67%)低(P<0.05)。提示英國LK 按摩程式聯合體位干預可有效改善新生兒結局。分析如下:英國LK 按摩程式聯合體位干預通過暗示語言、撫摸等轉移產婦注意力,改善淋巴以及血液循環,放松肌肉、舒緩精神,盡可能消除產婦神經緊張感,運用舒緩、輕柔的按摩,促使胎頭移到更有利的位置,可以在骨盆中順著順產軸下降、旋轉,加快產程進展。同時助產士真摯的與產婦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交流,讓產婦有一種舒適、安全的感覺,避免體力消耗過度,確保產婦可以獲得充分的休息,降低順產難度,在地心引力、重力勢能的共同作用下,可有效避免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頭皮血腫等不良事件發生。
綜上所述,枕后位初產婦采納英國LK 按摩程式聯合體位干預,可有效降低剖宮產率,縮短產程,減輕產婦疼痛感,減少母嬰并發癥,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