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利輝
(桂林市中醫醫院藥劑科 廣西 桂林 541004)
銀屑病發病部位多為頭部,屬于紅斑鱗屑性疾病,發病風險高,典型癥狀為紅斑、瘙癢、丘疹、鱗屑。目前臨床對于銀屑病尚無特效藥物,加上頭部毛發濃密,限制了給藥劑型,導致銀屑病反復不愈,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影響較大[1]。因此,確定銀屑病高效治療藥物仍為臨床研究熱點。近年來,生物制劑、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逐漸用于頭部銀屑病治療中,雖具有一定療效,但藥物價格較高,且用藥期間存在一定不良反應風險,不能大范圍推廣應用。目前臨床治療頭部銀屑病,仍以局部外治為主,常用糖皮質激素藥物或維生素D3 衍生物等治療,但長時間大面積用藥,可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因此確定安全、高效中藥外用制劑聯合西藥治療,對控制銀屑病復發、降低銀屑病并發癥而言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將頭部銀屑病患者80 例作為研究樣本,分析卡泊三醇軟膏與中藥外洗方案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桂林市中醫醫院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80 例頭部銀屑病患者,納入標準:①選入樣本均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2]關于頭部銀屑病診斷標準;②均伴不同程度頭部皮損;③入組前1 月未進行其他銀屑病治療;④入組前2 周未應用銀屑病治療藥物;⑤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卡泊三醇軟膏過敏者;②心腎功能障礙者;③甲狀腺亢進者;④免疫功能異常者;⑤妊娠期女性;⑥臨床資料不完整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各40 例。研究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22 ~65 歲,平均年齡(32.41±0.79)歲,平均病程(7.85±1.31)年;常規組男26 例,女14 例,年齡21 ~64 歲,平均年齡(32.48±0.83)歲,平均病程(7.92±1.37)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組卡泊三醇軟膏與中藥外洗方案治療:卡泊三醇軟膏給藥初期2 次/d,劑量30 mg/(kg.d),結合患者恢復情況減少劑量至1 次/d,控制用量低于100 g/周。中藥外洗選取本院制劑復方洗劑一號(組方為黃柏、苦參、地膚子、蛇床子、功勞木、蛇蛻、百部、藿香)與黃連潤肌膏(組方為黃連、黃柏、紫草、地黃、當歸),上述藥物清潔皮損處,隨后準備清水清洗。常規組卡泊三醇軟膏治療,給藥方案同研究組。兩組均治療6 周。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瘙癢嚴重程度、皮損面積評分、浸潤評分、鱗屑評分、血清水平及T 細胞亞群水平。療效標準:皮損嚴重程度評分降幅超過90%為顯效;皮損嚴重程度評分降幅處于20%~89%為有效;皮損嚴重程度評分降低低于20%為無效。皮損面積評分標準:0 分為無皮損;1 分為皮損1 ~9%;2 分為皮損10 ~29%;3分為皮損30 ~49%;4 分為皮損50 ~69%;5 分為皮損70 ~89%;6 分為皮損90 ~100%。浸潤評分標準:0 分為皮損處與周圍健康皮膚相平;1 分為皮損處較周圍健康皮膚稍高;2 分為皮損處稍隆起,邊緣出現斜坡;3 分為皮損處增厚,出現明顯隆起;4 分為皮損處嚴重隆起。鱗屑評分標準:0 分為無鱗屑;1 分為部分皮損處存在細微鱗屑;2 分為大面積皮損處附著鱗屑,呈片狀;3 分為鱗屑幾乎覆蓋所有皮損,且鱗屑肥厚;4 分為鱗屑完全覆蓋皮損,很厚成層。
使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7.50%高于常規組的8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頭部銀屑病患者療效比較(例)
兩組治療前瘙癢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6 周研究組瘙癢程度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頭部銀屑病患者皮損嚴重程度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頭部銀屑病患者皮損嚴重程度評分比較(± s,分)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3 周治療6 周研究組407.48±2.763.29±2.340.88±0.52常規組407.51±2.815.27±2.362.53±0.84 t 0.04823.768010.5630 P>0.05<0.05<0.05
兩組治療前皮損面積、浸潤與鱗屑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皮損面積、浸潤與鱗屑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頭部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皮損面積、浸潤與鱗屑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頭部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皮損面積、浸潤與鱗屑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皮損面積浸潤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 403.65±0.38 0.62±0.33 2.16±0.71 0.64±0.25常規組 403.64±0.41 1.15±0.29 2.18±0.69 1.36±0.31 t 0.11317.63000.127811.4343 P>0.05<0.05>0.05<0.05鱗屑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 401.94±0.420.69±0.35常規組 401.96±0.481.06±0.43 t 0.19834.2207 P>0.05>0.05組別 例數
兩組治療前血清IL-17、IL-23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清IL-17、IL-23 水平均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頭部銀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 水平比較(± s, pg/mL)

表4 兩組頭部銀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 水平比較(± s, pg/mL)
組別 例數IL-17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 40202.41±14.68161.74±9.81常規組 40202.53±14.71179.69±10.36 t 0.03657.9569 P>0.05<0.05組別 例數IL-23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 40281.14±12.69192.48±8.74常規組 40281.19±12.71209.37±9.62 t 0.01768.2187 P>0.05<0.05
兩組治療前T 細胞亞群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CD3+、CD4-水平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頭部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兩組T 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s)

表5 兩組頭部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兩組T 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s)
CD4-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 40 52.14±1.37 66.87±1.09 23.71±1.24 36.91±1.59常規組 40 52.23±1.29 59.63±1.07 23.69±1.19 29.42±1.68 t 0.302529.97860.073620.4793 P>0.05<0.05>0.05<0.05組別 例數CD3+CD8+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 4032.59±1.9629.37±1.41常規組 4032.63±1.8929.41±1.36 t 0.09290.1291 P>0.05>0.05組別 例數
皮膚類疾病中,銀屑病較常見,高發于頭部,屬于慢性炎性病變,病程較長,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較大。目前臨床尚未完全明確頭部銀屑病誘因與發病機制,但相關學者認為,此類疾病與免疫、感染、精神、神經與遺傳等有關[3]。銀屑病皮損可于全身皮膚發作,但頭皮、四肢身側皮損較常見,其中頭部銀屑病皮損邊界清晰,覆蓋鱗屑、紅斑,病情嚴重者,鱗屑成片出現,且皮脂、灰塵混雜在皮損表面時,皮損局部呈灰黃色,而皮損處累積鱗屑過多,使局部毛發緊縮,皮損局部呈束狀[4]。目前臨床治療頭部鱗屑病,常規用藥為糖皮質激素,僅能改善皮損嚴重程度,緩解紅斑、瘙癢、丘疹、鱗屑等癥狀,有利于患者恢復正常生活,但長期用藥不良反應風險高,可致皮損反復不愈。近年來,卡泊三醇軟膏用于頭部鱗屑病治療中,屬于維生素D 衍生物,進入人體后,可影響細胞增殖、分化,還可加強細胞功能,進而消除炎癥、抑制炎性浸潤、調節細胞功能[5]。但綜合分析卡泊三醇軟膏在頭部銀屑病病患者中治療效果,僅能緩解紅斑、瘙癢、丘疹、鱗屑癥狀,難以根治,且用藥周期較長,限制了臨床應用。相關文獻報道,長期單純應用卡泊三醇軟膏治療頭部銀屑病,可致患者出現瘙癢、灼熱、局部皮膚發紅等不適癥狀,不易長期治療[6]。另有相關文獻報道,卡泊三醇軟膏用藥基礎上,外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可提升療效[7]。但由于頭部銀屑病病程較長,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長期作用下,可擴張毛細血管,還可引發皮膚萎縮,且停藥后復發風險較高,不利于患者康復。
中醫學中,并無銀屑病具體病名,中醫將其歸入“白疕”范疇,由于患者發病后,出現形如疹疥、色白鱗屑得名[8]。中醫學者認為,白疕病因為內外合邪,分析本病外因,主要為熱邪,兼顧風、寒、濕、毒等諸邪,侵犯肌膚表面;分析本病內因,主要為血熱內盛、情志受損、飲食不節,化毒化熱,致內里受損[9]。若未及時用藥診治,血熱煎熬,可形成血瘀,久瘀不散,可致熱毒加重,瘀熱互結;且血熱過盛,還可損耗津液,致陰血耗損,化燥生風,內外兩邪相結,貫穿熱、瘀、燥、虛,發作白疕[10]。因此中醫學者認為,頭部銀屑病誘因為患者自身營血虛虧、內蘊血熱致肌膚失養,引發皮損,中醫多以清熱解毒、祛風燥濕方治療[11]。本文選用本院制劑復方洗劑一號與黃連潤肌膏治療,方中黃柏可清熱燥濕、解毒療瘡;苦參可除濕燥癢、清熱解毒;地膚子可祛風止癢;蛇床子可燥濕祛風;功勞木可清熱燥濕、解毒瀉火;蛇蛻可祛風解毒;百部可止癢、抗炎、抗菌;藿香可祛風除濕;黃連可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紫草可活血解毒、清熱涼血;地黃可清熱、涼血、降燥;當歸可補血活血,上述諸味中藥配伍,可共奏涼血、止癢、解毒、清熱之效[12]。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常規組,治療3、6 周皮損嚴重程度評分均低于常規組,治療后血清IL-17、IL-23 水平均低于常規組,治療后CD3+、CD4-水平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卡泊三醇軟膏與中藥外洗方案用于頭部銀屑病治療中,給藥方便,療效顯著,可抑制炎性反應、調節T 細胞亞群水平、改善皮損嚴重程度,還可規避外用激素類藥物誘發不良反應,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
綜上所述,頭部銀屑病患者選用卡泊三醇軟膏與中藥外洗方案治療,可抑制表皮炎性反應,促進皮損愈合,安全高效,可在頭部銀屑病患者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