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春霞,劉 苑,賴間清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內科 廣東 廣州 51012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下肢深靜脈血管內由于血液凝結,堵塞到血管管腔,因此血液回流障礙,而當血栓脫落時,又會引起嚴重并發癥[1],病死率比較高。過了急性期,30%的肺栓塞患者將會出現肺動脈高壓等長期并發癥,造成肺部永久性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3]。有癥狀性的下肢DVT 的發病率達到了(50 ~100)/100 000,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發病率超過25%[4-5]。重癥患者臥床時間超過10 d,DVT 發生率高達60%[6],老年臥床患者容易發生DVT[7]。國際急癥內科住院患者調查結果示,21%~40%住院高危患者進行了DVT預防[8],而我國內科高危患者中僅13.0%~20.2%進行了DVT 預防[9]。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人們自愿組成團隊,應用活動程序、科學統計及品管的手法,來解決或改善工作場所發生的問題[10],強調持續質量改進及效果維持。本研究主要是通過品管圈在提高心內科重癥監護室(CCU)臥床患者DVT 預防操執行率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0 月—2021 年3 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59 例CCU 臥床患者,納入標準:①CCU 臥床患者;②無認知障礙,無精神障礙,無溝通障礙,無明顯視力聽力障礙;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休息時有胸悶氣促等心前區不適;②生命體征不穩定;③有嚴重認知功能障礙;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運動;⑤嚴重心力衰竭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⑥患者有軀體疾病不適宜運動。脫落標準:①轉院或轉科;②病情加重;③死亡。將實施品管圈活動前(2020 年10 月—11 月)的24 例患者設置為實驗組,將實施品管圈活動后(2021 年1 月—3 月)的35 例患者設置為實驗組。其中實驗組男29 例,女6 例,年齡(60.86±2.90)歲。對照組男20 例,女4 例,年齡(60.29±2.7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實驗組 (1)成立品管圈。取“醫心一意圈”為圈名,圈員共9 名,平均工齡(9.11±2.17)年。其中主管護師占比22%,護師占比77%。病區科護士長擔任輔導員角色,負責各病區之間進行協調工作,圈長負責質控圈活動的完成進度,各成員承擔自己負責項目的具體落實。(2)主題選定。品管圈成員應用頭腦風暴法,將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來,根據上級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和圈能力,用評價法對提出的主題進行評價,選定“提高CCU臥床患者DVT 預防操執行率”為本次活動主題。(3)計劃擬定。在選定主題后,遵照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環管理法根據5W1H(即why,what,who,when,where,how)原則,制定活動計劃甘特圖,本次活動歷時7 個月。(4)現況把握。查閱文獻,制訂查檢表,于2020 年10 月—11 月進行資料收集,對CCU 臥床患者DVT 預防操執行情況進行查檢,24 例患者中,執行DVT 預防操的項目數529 項,DVT 預防操執行率45.92%。通過數據收集分析CCU 患者未執行DVT 預防操中的踩單車運動、臥位膝關節屈伸、股四頭肌收縮、踝關節環轉、踝泵運動、直腿抬高運動的項目數(表1),繪制柏拉圖,根據80/20原則[11],將踩單車運動、直腿抬高、臥位膝關節屈伸作為改善的重點。(5)目標設定。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現況值×圈能力×改善重點)] = 45.90%+[45.90%-(45.90%×70%×80.89%)] = 65.81%。其中現狀值為現狀把握中所計算出的45.90%。改善重點為踩單車運動(30.33%)、直腿抬高運動(27.28%)、臥位膝關節屈伸運動(23.27%)所占百分比之和。圈能力為運用圈能力評分表,根據圈內成員對圈能力的賦分情況計算得出為70%。(6)解析:針對柏拉圖的改善重點,全體成員列舉所有可能導致踩單車運動、直腿抬高、臥位膝關節屈伸運動執行率低的原因,并對這些原因進行魚骨圖解析及要因分析,最后從圈能力、重要性、迫切性來評分,依據80/20,≥19 分的因素確定為要因,逐一通過驗證方法、驗證標準等手段進行真因驗證,最終得出真因為:①科室新護士,包括規培護士未進行DVT 操相關知識培訓及考核;②護士教育方式單一;③患者自覺踩單車運動、臥位膝關節屈伸、直腿抬高運動乏味;④病區缺乏輔助用具。(7)對策擬定。圈員集思廣益,針對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每個對策從可行性、效益性、經濟性進行評分,根據80/20 原則,總分≥96 分的予以采納,逐一制定對策。(8)對策擬定與實施。①由壓瘡聯絡員組織科室人員進行DVT 相關知識及DVT 預防操培訓,制定培訓計劃,確定考核目標,構建一個學習型的團隊;②我科應用護理部制作的DVT 預防操小手冊,以護士作為示范者,拍攝完成標準化的DVT 預防操特色視頻。將視頻應用軟件進行后期編輯,制作成有粵語、客家話、潮汕話、普通話四個版本的粵方言視頻,并配有字幕。視頻內容包括:DVT 預防知識、踩單車運動、直腿抬高運動、臥位膝關節運動、股四頭肌運動、踝關節環轉、踝泵運動的操作示范。我們科室配備移動電視,提供視頻給予患者觀看,督導患者DVT 預防操的動作是否正確,交代實施步驟和注意事項。護士評估患者對DVT 預防操動作是否規范完整、鍛煉的頻次是否正確。對患者動作不規范的地方,逐項講解糾正,同時向患者詳細解析DVT 預防操的目的、意義、作用,發放圖文并茂的運動圖冊;③購置床上單車并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踩單車運動,拍攝粵方言床上單車運動視頻給予患者觀看后進行運動,護士針對性指導;④購置彈力帶并指導患者進行直腿抬高運動,拍攝粵方言床上單車運動視頻給予患者觀看后進行運動,護士在旁邊進行指導,見表1。

表1 2020 年10 月—11 月實施前CCU 臥床患者DVT 預防操未執行情況
1.2.2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宣教,主要包括護士口頭宣教、發放紙質DVT 預防操宣傳手冊指導臥床患者進行DVT 預防操。
采用自行制訂的CCU 臥床患者DVT 執行情況查檢表進行查檢,對實施品管圈前后護士的綜合素質評定表進行調查,評估該研究干預效果。
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品管圈活動后的實驗組DVT 操執行率高于活動前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CCU 臥床患者DVT 操執行率比較
品管圈活動實施后,參與品管圈的圈員在發掘問題、腦力激蕩、團隊精神、溝通協調、Q C 手法分數均高于品管圈活動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護士綜合素質比較(± s,分)

表3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護士綜合素質比較(± s,分)
條目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品管圈活動實施后tP發掘問題4.56±0.859.67±1.427.560.000腦力激蕩5.33±0.9110.00±1.525.720.000團隊精神7.00±0.6710.44±1.584.040.004溝通協調6.33±1.0010.22±1744.540.002 QC 手法4.44±1.429.22±1.995.760.000
在臨床工作中以口頭講解DVT 預防操,患者只是被動接受,效果欠佳。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在獲取信息過程中,視覺信息獲取最多信息,占比83%,因此,將紙質DVT 預防操手冊應用視頻形式進行表述,可使較為抽象的DVT 預防操轉化為生動形象的視頻,讓患者更容易理解及記憶[12]。我科制作的DVT 預防操視頻有四種語種,標準的示范及通俗細致的講解,根據患者常用語言給予播放對應的視頻,可使患者快速地理解DVT 預防操鍛煉的核心。在DVT 預防操視頻播放時,管床護士在床旁指導患者練習。由于DVT 預防操視頻的統一性,使醫護指導專業且一致,也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認可,提高了DVT 預防操執行率。通過購置床上單車指導患者使用,提高患者DVT 操的規范性及依從性,激發患者進行DVT預防操的興趣,床上單車器械具有時間及強度的設置,護士可以更直觀、方便監督到患者的踩單車運動進程。應用彈力帶用于直腿抬高運動,激發了患者較強的自主能動性和興趣。通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使CCU 臥床患者DVT 預防操執行率由45.83%提高到69.81%,增強了患者DVT 的預防意識。
本研究中,品管圈成員在參加品管圈活動后,發掘問題、腦力激蕩、團隊團結精神、貫通協調及QC手法共5 個方面的能力較參加品管圈活動前有提高(P<0.01)。圈員積極參與到品管圈活動中,在相互學習的工作中,不斷研討與交流,提升了成員們的溝通協調及評判性思維能力[13-14],進而提高了團隊合作精神,熟練運用QC 手法解決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學到了用科學的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組織團隊開展品管圈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護理團隊的協作,促進團隊溝通,有效增加團隊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品管圈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管理方式和護理工作方式,可以激發護理人員與照護者共同參與護理照護工作中[15-16],不僅可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也可以改善患者自我護理行為的執行率,同時通過相關護理人員積極參與,一起探討,擴寬思維,有助于提高團隊凝聚力與學習熱情。